晨鍾園地

介紹個人文集和照片
正文

北 美 遊 記 (一)

(2007-09-03 08:03:38) 下一個

     ()

 

20058月中旬,我們老兩口隨同兒子一家,開始了一次為期半個月的長途旅遊,第一階段是北美大陸遊,清晨從家中出發,在《達拉斯》機場乘飛機,到猶他州首府鹽湖城(Salt Lake City,在那裏兒子租了一輛七座大吉普,租期為7天,載了全家老少三代6口人,要駕車經過美國五個州及加拿大兩個省,總計行程2200英裏( mile )

 

我們先在鹽湖城市內,邊開車邊觀賞城市風光,該市給我們留下很好的印象,天高氣爽,街道寬暢整潔,商店及房舍也很漂亮,車開到摩門教聖殿廣場,我們下車進去參觀,參觀是免費的,教會安排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導遊,他們能分別用英,法,俄,中,日,西班牙等語言,為從世界各地來此參觀的人們講解,給我們當導遊的一位小姐,是出生在美國的華裔馬來西亞人,她的中文講的不太好,但我們能聽懂,她是個忞誠的教徒,工作很認真,這兒所有導遊都是摩門教的教徒,作為誌願者 (Volunteer) 來服務半年到一年。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摩門聖殿,十分壯嚴美麗,成了鹽湖城的一個著名景點,從19世紀40年代,摩門教徒從歐洲遷到這裏,開辟自己的家園,並著手建造聖殿,到90年代才告完成,曆時近半個世紀。參觀完畢,我們到超市買了許多食品和飲料,準備向第一個目標—— 黃石公園 (Yellow  Stone National  Park)進發。

 

從鹽湖城至黃石公園,有390英裏遠,當時已近傍晚,明天才能到達,兒子把今晚的宿營地定在愛達荷州的小鎮Montpelier. 他把衛星定位係統(GPS)放置在汽車的前窗下,在筆記本電腦上輸入出發城市及要到達的城市,電腦的熒光屏上就會顯現出最佳路線,並指出我們汽車的位置,沿著指示的路線前行,就會正確無誤,如果汽車偏離了指示的路線,還會發出報警信號,以便及時糾正,我深深體會到科學技術的進步,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把早年人們的很多夢想變成現實。我們的車沿著比海水的鹽分高出7倍的大鹽湖北行,不久進入號稱《西部糧倉》的愛達荷州 ( Idaho ), 在公路兩邊呈現出大片麥田,金燦燦的麥穗,表示已臨近收割季節,這是我第一次在美國看到這麽多麥田。在美國東海岸,我們曾經乘車北至尼亞加拉大瀑布 (Niagara Falls),  南至邁阿密( Miami ), 在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觀,大多是草地,樹林,為數不多的玉米地和牧場,而在美國西部,我們也曾從聖地耶哥 ( San Diego) 乘旅遊車到大峽穀(Grand Canyon) 及賭城拉斯維加斯 ( Las Vegas )等處,  經過的幾個州,在公路兩邊可耕地不多,看到許多山丘和寸草不生的沙漠。而美國的中西部,好象我國的華北大平原,盛產小麥,但他們的機械化程度很高,組織管理及配套服務十分完善,3%的美國農民就能提供全國人口需要的糧食,還有不少出口。

 

晚上10點多鍾,我們到達Montpelier小鎮,就宿於Super-8 Motel.  在那裏我們與兒子的大學同學嘉偉一家匯合,開始了結伴旅行,孩子們特別高興,各有自己的小朋友玩。第二天早晨,吃過旅店提供的早餐,我們又上路了,車開了三個多小時,沿著蛇河河穀,進入位於懷俄明州 (Wyoming) 的大提頓國家公園 (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 ),  這公園位於黃石公園南麵20英裏處,四周是山連山,峰連峰,高聳入雲的山上蓋著積雪,中部為廣闊的原野,分布有傑克遜

( Jackson Lake) 等許多湖泊,湖光山色,風景甚佳,我們在公園中進行野餐  ( Picnic ),  並欣賞自然景色。

 

1872 年,美國國會通過成立黃石公園自然及野生動物保護區法案,黃石公園隨之成立,它是美國,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國家公園,為世界上最壯觀的公園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瑰寶〞(World Heritage), 它位於懷俄明州的西北部,但公園實際上還延伸到蒙大拿及愛達荷州,占地麵積8765平方公裏,位於海拔21002400公尺的高原上,周圍有許多叢山峻嶺,奇特的火山地質形態,使1807年來到此地的第一支探險隊為之驚異,也使今日的遊客露出同樣驚奇的表情。黃石公園的特色就是地熱現象,分布於公園各處的間隙泉 ( Geyser ), 有近 300 個,數量比全球的間隙泉總和還要多,數百個熱汽孔及冒泡的泥漿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地熱穀。下午5點鍾,我們到達黃石公園內的間隙泉區 (Geyser County ),最著名的老忠實間隙噴泉( Old Faithful Geyser )就在這裏,當時正值老忠實噴泉即將噴發,數百名遊客幾乎坐滿了噴泉四周的木板長凳,我們也找地方坐下,和大家一起觀看了噴發的全過程。這個噴泉大約每隔一個半小時噴發一次,每次噴射可持續35分鍾,噴出的汽水高度可達40多米,噴出的水量可充滿一個小遊泳池。我出於對此奇景的好奇,查看了有關黃石公園的資料,了解到間隙噴泉的形成,是由於高山上融解的雪和雨水,滲透入地下,它被集中在自然形成的井狀或槽狀地段,並被岩漿加熱,隨著水溫升高,形成蒸汽,壓力也隨之增高,當達到一定壓力時,水和汽就會從地表的噴口中噴出,看起來好象一座水火山,噴射過程中,壓力逐漸降低,當壓力減小到不能維持噴射時,就自然停止,並開始了下一輪的循環。

 

隨後,我們住進了附近的老忠實旅社 (Old Faithful Inn. ), 並予訂了晚餐座位。這個旅社是很有名氣的,它建於19031904年,在2004年還舉行了盛大的百年慶典,這是一座三層建築,采用當地的木材和石塊作為建材,一進大廳,就看到一個巨大的火爐,其煙囪從三層高的屋頂穿出,在煙囪上還鑲有一個用鑄鐵和銅製成的大鍾,不失為一大特點,旅客進到裏麵,有一種厚重的曆史感,仿佛回到百年前人們生活的地方。在2005年,旅社隻在71日至911日開放營業。為了保護好這一建築,管理部門計劃進行加固和裝修,它要完善防火保安係統,管道係統及電氣係統,予定修建工程將於2007年完成,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也將使旅客更安全舒適。旅社餐廳隻供應西餐,我們每人點了一份,價格大都在 $15 – 20 之間,但當地有名的野牛( Bison  or  Buffalo ) 經烹飪後,每份是 $ 50 , 價格貴了些,兒子點了一份與大家分享。

 

第三日,我們的車在公園裏慢慢前行,每到一處景點或看到野生動物,就停下來觀看。在這廣闊的大自然裏,空氣特別清新,舉目四望,好象處處在冒煙,有許多噴氣孔 (Fumarole ), 從地下冒出蒸汽或其它氣體,不在噴發的間隙噴泉,平時也在冒著熱汽,汽量時大時小,還看到一些由於溶解了礦物質而變成彩色的泥潭,稱為彩泥鍋 ( Fountain Paint Pot ),  因池中水分稀少,又被地下岩漿加熱,呈沸騰水泡狀,就如土地溶成煉獄一般。此外,還有許多熱泉 ( Hot Spring ),由於各色藻類及細菌生活在其中,而把水染成黃,藍,綠等多種顏色,繽紛漂亮。

 

黃石公園也是美國成功的野生動物保護區,一路上,看到不少野生動物,其中最多的是野牛群和鹿群,幾十頭在一起,悠閑地吃草。突然,在路旁的草叢中,出現一隻狼,幾輛旅遊車相繼在路邊停下,我們都下車來看,這頭狼也不怕人,不緊不慢地從草中走出,還穿過馬路揚長而去。根據資料介紹,黃石公園中的狼,有一段不尋常的曆史, 1920年前後,狩獵者把公園中的狼幾乎全部捕殺,在長約70年的時期內,園中沒有聽到過狼的吼叫聲。直至19951月,第一批狼重新被運到黃石公園放養,經過十年的繁衍,如今公園中已有170多隻狼,每年有上萬遊客看到過它們,我們也成了其中的一部分。此外,我們沿途還見過三隻黑熊,一隻麋鹿 ( Moose ) 及一些鳥類。

 

車行至峽穀區 (Canyon  Country ),我們到多處觀景台上,觀看景緻優美的峽穀瀑布,在峽穀峭壁的石縫中,頑強生長著的蒼鬆,令人欽佩。有一條湯姆叔叔小徑,可以到達距離穀底一半的地方,但當時沒有開放,我們未能去成。

 

1988年,黃石公園發生過一次很大的森林火災,沿途我們看到了大片被燒的殘林,齊刷刷的樹杆立在廣闊的原野上,沒有一點兒枝葉,看不到一點綠色,有少量樹木雜亂地倒在林中,我真沒有想到被燒的森林是這班景象,感到驚異與惋惜,希望這樣的災難愈來愈少。

 

旁晚來到猛瑪區 (Mammoth Country ),公園的總部設在猛瑪溫泉(Mammoth Hot Springs)。這裏沒有間歇泉,卻是數百熱泉聚集處,從涓涓細流到匯集成河水及湖泊,由於溶於泉水中的礦物質,經過長年的沉積,固化而成白色或淺黃色的一排排階梯,十分好看,而聚集成湖的水,則藍得晶瑩惕透。

當晚就宿於猛瑪溫泉旅社( Mammoth Hot Springs Hotel ).

                                                                                                        

 

                             ()

 

第四日,早餐後從旅社出發,車行5英裏就到了黃石公園北門,這裏已是蒙大拿州 (Montana ) 該州又被稱為「大天空之州」(Big Sky Country)洛基山脈( Rocky Mountains )占了它西部三分之一的區域,東部是廣大的平原,以前是印第安黑腳族聚居地,1889年才成為美國的第41州。公園北門外有一小鎮,它屬於印第安保留區,我們進到幾個小商店看看,主要是一些旅遊記念品和食品,買了三小袋野牛肉幹,和幾個小記念品。我們的車繼續向北開去,這個州地廣人稀,有時幾小時都不見人煙,據說這裏牛與人的比率是3 1,聽來覺得有點可笑。

 

傍晚到達蒙大拿州最北部的冰河國家公園 (Glacier National Park)在遠古時代,冰河在這裏活動頻繁,造成了現在的奇異景觀,山險湖深,所以後來這個公園即以“冰河”為名。該公園與加拿大境內的瓦特頓湖國家公園 (Waterton Lakes National Park) 相連。1932年時,加拿大和美國的人民都認為,這兩個公園不論自然景觀或動、植物都極為相似,不應該因為國界而刻意一分為二,經美國國會及加拿議會通過,將兩座公園合而為一,創立了全世界第一座國際和平公園  瓦特頓·冰河國際和平公園(Waterton-Glacier International Peace Park,它象征兩國人民,期盼永遠的和平和友誼。

 

在這個比較偏僻的地方,找旅社也費勁,天已黑了,我們才住進一個家庭旅店,老板夫婦挺勤快,收拾得很幹淨,在聊天中,我們知道他們有一個8歲的兒子,還領養了兩個親戚的孤兒,孩子們到附近的小學上學,但全校16年級,隻有36個學生,3個老師,學校管理及教學質量都不大理想,所以他們想把孩子們送到加拿大的小學去上學,為此要開車走20英裏的路程,每天來回接送,我們想不到當地居民還有這樣的困擾。

 

第五日,我們通過美加邊境,進入加拿大的阿爾伯塔 (Alberta)。在20世紀40年代,該省發現了豐富的油田,使其從一個農產品集散地一躍成為加拿大最富有的省。根據最新報導,阿爾伯塔省最近又探明,油沙礦蘊藏量極豐富,目前各國的石油公司,都在加快研究將油沙提煉成原油的技術,對渴望得到石油的世界而言,阿爾伯塔省的油沙礦,可能給世界增加大量的油供。

在高速公路兩旁,我們看見不少房舍和麥田,顯然比蒙大拿州發達多了。不久進到一個小鎮,許多房屋都很漂亮,且類型各異,街上有不少商店,竟然還有兩家中國餐館,我們選了一家自助餐館 ( Buffet ),  好幾天沒有吃中國飯菜,在這裏感覺特親切,大家美美的吃了一頓。

然後,我們的車駛向位於阿爾伯塔省南部,落基山腳下一座新興的城市卡爾加裏(Calgary),該市市容幹淨整潔,高樓林立,充滿現代感, 加拿大第三大城市,人口接近一佰萬,有很發達的石油工業與日化工業。因時間緊,我們沒有在市內遊覽觀光,隻到唐人街去兜了一圈,這裏有各類餐館及中國食品超市,還修了一個類似微縮天壇一樣的建築物,看來甚為親切。

 

 

接著,我們又上車,駛向班芙國家公園(Banff National Park),它和傑士柏國家公園 (Jasper National Park) 等四個洛基山脈國家公園,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自然遺產。

 

我們的目標是路易斯湖 (Lake Louise),當年,維多利亞女皇的六公主路易斯•凱瑟琳•阿爾伯塔,在訪問該省的途中遭遇車禍,摔傷脊骨,這個湖就被取名為路易斯,而這個省則被命名為阿爾伯塔省,並一直沿用至今。路易斯湖長2.4公裏, 300, 是由冰河浸蝕的窪地承接了冰河融水而形成。湖的兩側是山,我們下車後先去爬山,選了一個將近2英裏遠的觀景台,作為登山目的地,一個老中小三結合的“登山隊”馬上開跋,兒子在最前開路,老伴在後邊壓陣,山路很陡,7歲的小孫女,不時需要一些幫助,但每個人奮發向上,毫不氣餒,不到一小時就到達觀景台,站在山峰上看, 好象冰河的上半截依然凍結, 下半截則化為一湖碧水,湖水翠綠,  倒映在湖麵上的維多利亞冰河,也秀美如畫, 路易斯湖因此成為落基山脈眾多湖泊中,最具代表性的湖, 「洛磯山脈的寶石」。許多小船在湖麵上飄蕩, 聳立於湖畔的是一個豪華優雅的大飯店, 這個代表現代舒適氛圍的建築,與深山湖泊在這兒融為一體。稍事休息後我們就下山了,到湖邊租船處排隊,這兒的小船兩頭尖尖,用漿來劃,稱為CONOE, 可乘三人,我們租了兩隻船,在湖中轉了一圈,在這美麗的人間仙境中蕩漾,真是很開心。

 

我們的車開到觀光重鎮班芙 (Banff),整個城鎮是班芙公園的一部分,位於市中心的懷特展覽館,記載著班芙開埠一百多年以來,對它的興旺起著關鍵作用的曆史事件。從展覽館出來,走到貫穿南北的班芙大街上,它的房屋和裝飾,具有歐洲的古典美,街上有許多旅館和商店,商品琳琅滿目,在與班芙大街垂直的另一條街上,則布滿著西餐店、快餐店和日本壽司店等各種餐館。
  我們又到纜車站,乘坐纜車到達海拔二千多米高的硫磺山在纜車沿山坡成五十度的角度緩緩向上的時候,正好眺望蜿蜒的弓河流域,出了纜車,沿小徑登上高2522公尺的山頂,白雪皚皚的山峰美不勝收,從山頂鳥瞰班芙全景,景象更為清晰和壯觀,深深感受到洛磯山脈磅礡的氣勢。 晚飯後,到著名的Hot Spring溫泉,溫泉的溫度終年保持在四十度左右,浸泡在微燙的泉水中,仰頭望著遠處積雪的山頂,不僅能使你怡神養性、活絡筋骨,也會使你感到,能在這世界著名景點,有一次難望的經曆是多麽幸運。

 

第六日,我們到達傑士柏國家公園,前往最負盛名的,世界七大自然景觀之一的哥倫比亞冰原,該冰原麵積有300平方公裏,冰層最大深度達到300公尺,每年平均降雪量約7公尺。它形成於大約一萬年以前的冰河期,四周環繞著的洛磯山脈,由於千萬年來不斷的積雪覆蓋和重壓,冰川由山頂推動而下,漸漸形成冰河狀向下滑動,覆蓋了整個山穀山脊。


  我們去的地方叫做阿薩巴斯卡冰河,是哥倫比亞冰原的主要冰河之一。雖然是夏令時節,我們還是攜帶著羽絨服,但實際上並不很冷。冰原遊覽車名叫Snocoach,車廂下有6個將近一人高大的特製車輪。Snocoach沿著被冰雪覆蓋著的斜坡向上緩慢爬行,大約2英裏後停下,讓遊客們下車,下車的地方正是最佳的拍照留念地,四麵雪山環繞,在太陽的照射下,晃得人睜不開眼,正麵的兩座山峰之間,是一道冰雪凝成的靜止“瀑布”,在藍天的映襯下呈現著微微的藍色。雖然遊客很多,但在這片冰的世界裏,仍然顯得寂靜,人們小心翼翼地走在這千年的冰河之上,在覆蓋著薄雪的冰河上留下許多淺淺的腳印。

 

我們完成了落基山脈之旅,又駕車沿著橫貫加拿大東西兩岸的一號國道(Trans Canada Hwy)上飛奔,這條公路平坦筆直,路上車輛不多,開車的感覺甚佳,今天要開500多英裏,斜穿過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ritish Columbia ),到達美國西海岸的華盛頓州 (Washington),這是一個漫長的行程,我們都可在車上休息,隻有兒子必須全神貫注的開車。洛磯山脈延伸到哥倫比亞省的東南部,沿途景色依舊十分美麗,藍天白雲,挺拔的山峰,蕙藍的湖泊,自然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

 

在車上看到了幾乎與公路平行的貫通加拿大東西岸的太平洋鐵路,該鐵路已建成120年,為加拿大的統一與經濟發展,有著很大貢獻
     
當年興建太平洋鐵路時,有幾千華工遠涉重洋到達加國,參與這項龐大而艱巨的工程, 不少人經受不了沉重勞作和嚴寒天氣,客死異鄉。而在鐵路通車後,幸存者又麵臨另一場災難,那就是當時社會掀起的一股排華潮,華工流離失所,生活無依,勉強站住腳期望長住的,又因政府頒布“人頭稅法”而無法申請與家人團聚, 每人500加元的入境人頭稅,比當時普通工人一年工資還多,沒有多少人付得起,還規定華人禁止與白人結婚,限製工作項目等等,使華僑在加國的生活十分艱難。直至20世紀40年代,取消排華法,華人才在法律上享有公民權利,70年代,中加建交,更大大改善華人的社會地位,當年築路華工的貢獻,也逐步為主流社會認同,十多年前,在多倫多建立了加拿大鐵路華工紀念碑,最近,加拿大皇家鑄幣廠,特別發行了2005年鐵路華工紀念幣套裝,表揚華工對鐵路所付出的努力和犧牲。

 

晚上10點半鍾,我們的車開到美加邊境,順利通過海關檢查後,進入美國華盛頓州的一個邊境小鎮,大家都很疲憊,孩子們早已在車上睡了一覺,我們立即住進了一個離邊防站隻有100多米的小旅社。

 

第七日,這是我們北美大陸遊的最後一天,我們啟程向華盛頓州的港口大城市西雅圖 (Seattle )駛去。華盛頓州位於美國大陸的西北角西臨太平洋,以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來命名的。西雅圖水深港寬,為著名天然良港,稱為 "通往阿拉斯加和遠東的門戶"。這裏早先是印第安人定居地,1869年設市,以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名字命名。

 

車行約兩個小時,我們來到西雅圖艾利略灣旁的碼頭,並看見了停靠在碼頭上的《挪威精神號》(Norwegian Spirit )豪華遊輪,在這裏,我們就要結束大陸遊,並開始下一個七天的阿拉斯加海上遊 ( 7-Day  Alaska Cruise ). 我們下了車,把行李取出,兒子把車開到西雅圖的租車公司,還車後再返回碼頭,和我們一起辦理登船手續。

                                                                                                 

                               ()

 

820日,我們登上“NCL”遊輪,開始了“7-Day  Alaska Cruise”的第一天。豪華遊輪到各處遊玩,以前隻在電影裏看到,往往都是歐美有錢人,現在已能被廣大民眾享用,這也體現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這次到阿拉斯加旅遊,兒子,兒媳在三個月前,就與朋友們聯絡好,予訂同期的船票,在船上老,中,小三代,各能與自己同齡的人組成旅伴,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和活動方式,大家可以玩得更開心。

 

這艘有十三層樓高,能載客2000餘人的大輪船,裝飾華麗,有900名工作人員,為旅客作全方位的服務,船上設有不同風味的餐廳,酒吧,劇場,電影院,遊泳池,桑那室,健身房,迪斯科舞廳,兒童樂園,賭場,麻將室,棋牌室,發廊,旅遊紀念品商店,攝影服務,托兒服務等等。而其中除了賭錢,喝酒,理發美容和購物外,其它都不必再付費,一切都包含在船票價格中了。旅客一上船,心境就會自然地放鬆下來,不再想任何的憂慮和煩惱,每天的安排就是吃好玩好,充分享受這種休閑旅遊帶來的歡樂。

 

我們被安排在9樓的兩個客房 ,我們老兩口一間,兒子一家四口一間,每人都有一把電子鑰匙,這個鑰匙在船上還可用來當作信用卡購物。房間不大,但很溫馨,設備俱全,有電話,電視,電熱水壺,衣櫥及帶淋浴的衛生間等,放下旅行包,我們到自助餐廳去吃午飯,在豐富多樣的食品中,挑選自己愛吃的東西。我們這一代人,經曆過二十多年驚心動魄的政治運動,承受過到工廠,農村去幹苦活的艱辛,今天處在這物質生活極為豐富,說話比較自由的環境,真是感慨萬千,對於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當然不會忘記且體會深刻,在餐廳中,我們自始至終保持不浪費的原則,吃多少,拿多少。

 

下午四點鍾船要起航,我和老伴提前到十二層去觀看起航過程,整個這一層樓都是遊樂場所,中間是一個露天溫水遊泳池,我們坐在船沿邊小圓桌旁的椅子上,一邊喝咖啡,一邊聽船上樂隊演奏歡樂的爵士樂,看著西雅圖艾利略灣的美麗景色,在不知不覺中,岸邊的景物已經在往後退,船已在航行了,港灣中水比較平靜,一點不感到顛簸,看了一會風景,我們就到各處去轉了一圈,弄清楚有那些適合我們老年人玩的場所。這時兒孫們都已各自活動,有時我們一天也見不到他們。

 

兒子打電話來通知,晚上到西餐廳一起吃晚飯,已予訂了座位,穿著要正規些,6點鍾我們按時到達,見到了相約來此旅遊的大部分中國人,老中小大概共有六,七十人,坐了好幾桌,其中有一些我們熟悉,也有不少不認識的,但在這裏一起吃吃飯,聊聊天,也就都是朋友了。餐廳很大,人很多,服務員工作挺認真,把菜單送到每位旅客手中,並記下各人所需。在這裏吃飯,等的時間較長,從菜單上選的菜,吃起來還不一定合自己胃口,所以平時我們喜歡到

自助餐廳去吃飯,既快又可看好了愛吃的再選,更為自由。

 

8點鍾,我們到劇場觀看歡迎新旅客的歌舞表演,平時在船上,大家穿隨便的休閑服,但來到劇場,人們穿得很整齊,特別是外國人,男的是西服領帶,女的穿晚禮服,我很讚賞這樣的習俗,在藝術欣賞的環境中,由於有亮麗觀眾的襯托,劇場顯得格外優美,這本身是一種美的享受,同時也是對演員的尊重。

 

821日,遊輪整天在太平洋上航行,向阿拉斯加方向駛去,我們在船上的活動是看浩瀚的太平洋風光,拍照,聊天,打麻將,晚上看電影。

 

 遼闊的阿拉斯加州,它的名稱來自愛斯基摩語,其意義是“大地方”。1724年,彼得大帝委託丹麥人維他斯 白令(Vitus Bering),為俄國探險西伯利亞以東地區,發現了阿留申群島與阿拉斯加,遂製訂為俄國領土。

 

1867年美國國務卿 威廉 西華 William.H.Seword )以720萬美元的低價,從俄國人手中買下阿拉斯加,當時這裏是莽莽荒原,絕對想不到它蘊藏有豐富的金礦和石油。1959年才成為美國的第49州,是美國第一大州,約占美國本土麵積的五分之一,人口卻隻有60萬。美國 在這片土地上,建設了聞名於世的「穿越阿拉斯加輸油管」,全長1,200公裏,20多年來屹立於凍原上,抵擋溫差70度造成的熱脹冷縮而無恙,每日運輸原油約1,800萬桶,為美國帶來源源不斷的財富。

 

從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是阿拉斯加狗拉雪橇比賽的旺季,幾乎每個城鎮在周末假日都舉行地區性比賽。夏天的阿拉斯加依然樹木翠綠、生機盎然,自然景觀不亞於世上其它任何國家公園;終年白雪覆蓋的群山,冰河峽灣的壯麗,以及多樣的生態環境,吸引眾多觀光客來走訪,阿拉斯加的壯麗美景,才有機會展現於世人麵前,旅遊業成了阿拉斯加的第二大收入。

 

822日晨7點,我們的船停泊於阿拉斯加東南狹長沿海區的第一小城凱其坎鎮(Ketchikan, 旅客須換乘小船才能上岸, 整個鎮建築在水邊及鹿山  ( Deer Mountain) 的斜坡上,居民住房色彩斑斕,造型各異,風景宛如圖畫。該鎮始建於1883年,現有人口一萬四千餘人,是世界最大圖騰雕集中地,亦是阿拉斯加南部鮭魚的故鄉,我們和大家一起,欣賞在小溪裡鮭魚奮力向上遊的奇景。在有希臘風情的街上,開有不少黃金珠寶手飾店,旅遊紀念品店及食品店,店員基本上是當地人,穿著打扮與一般美國人類似,但臉型膚色屬於印第安民族,我們還買了圖騰工藝術品留作紀念。接著又參觀了Saxman Totem Park,欣賞到了印第安文化及圖騰藝術。中午,我們回到船上吃飯休息,下午三點鍾,船又起航繼續向北開去。

 

823日晨,我們來到阿拉斯加州的首府朱諾市Juneau),它位於朱諾山(Mount Juneau 1037公尺)及羅伯山(Mount Roberts 1146公尺)之間,有周圍的山抵擋冷風入侵;有豐沛的雨水滋潤茂盛的森林,地理環境上的優勢,使朱諾成為阿拉斯加州的首府,人口有三萬多人。1880年,在當地的部落酋長的帶領之下,喬·朱諾Joe Juneau)等人前黃金溪的源頭雪崩穀Snow Slide Gulch)找到大量的砂金,他們在此建立了一個全新的采礦營地,後來很快發展為阿拉斯加的第一個城鎮,並被命名為Juneau 。我們下船後,參觀了一個教堂,並到由棉田豪冰河水形成的棉田豪湖遊覽拍照,湖中漂浮著從高山上滾落下來的大塊冰雪,隨後又瀏覽了朱諾市區,並停留於河道邊,欣賞鮭魚迴遊的自然界奇景,看到河道裡擠滿了密密麻麻的鮭魚,場麵之壯觀令人驚嘆。

 

824日,遊輪抵達昔日淘金重鎮,同時為阿拉斯加鮭魚集散地的史凱威(Skagway)1898年淘金潮時,這裏人口由數百人暴漲至2萬人,這個被傑克倫敦(Jack London)的小說中常提及的地方,青山依舊,然因金盡人空,徒留一片回憶。我們下船後,行走於木板舖成的人行道上,參觀淘金博物館,到市中心欣賞古色古香的街景,街道兩旁有許多印地安的小店,供觀光客尋寶及購買當地手工藝品今日有一特別的自費行程——白色通道火車之旅,我們每人需再交100美元,往返曆時3小時,此行程穿越許多隧道,鐵路建在懸崖峭壁上,十分驚險,沿途看到小橋流水、瀑布和高聳入雲的冰山雪峰,風光秀麗引人入勝,最後抵達美加邊境處再返回,古老的舊式火車,加上嗶嗶的汽笛聲,給大家留下美好的難忘回憶。

 

遊輪從Skagway 開始返航,825日,途經加拿大的天然海港魯伯特王子市  ( Prince Rupert ),我們上岸瀏覽了一下城鎮市容,買了兩個酒杯留作紀念。船要在太平洋上航行兩天,才能回到西雅圖。

 

遊輪上除了免費餐廳,還有幾個需自費的有特殊風味的小餐廳,法國的烹調是歐洲有名的,兒子為了讓我們嚐嚐法國大餐,就破費去吃了一頓,我們領略了法國蝸牛,奶油烤魚等著名菜肴的風味,在人生途中又多了一項經曆。

 

826日,船上舉辦了巧克力花樣食品展覽,造型優美,琳琅滿目,展覽三個小時後,免費發給旅客每人一小盤。老伴睡午覺沒去,我自己領了一盤,回來與他同享。徬晚,所有旅客都把旅行箱整理好,放在房門外,屆時,搬運工會替旅客把行李搬到碼頭上,按指定地點領取。

 

827日晨,遊輪停靠在西雅圖的艾利略灣碼頭,我們下了船,結束了七天的海上遊。在西雅圖市,我們跟著兒子,兒媳,到他們的大學同學家,度過一個溫馨的老同學聚會,然後乘飛機返回,這時又有一種回家真好的感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PORTLAND 回複 悄悄話 寫得非常好,你們的安排也很不錯,每天都有內容。我們正準備去YELLOWSTONE,看了後很有幫助。

路上的旅館是事先找好的,還是到了地方才找的?黃石公園內部的旅館貴不貴?有些便宜的旅館好像不包括私人浴室,是不是這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