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101)
2007 (60)
2010 (1)
2013 (4)
2015 (1)
2018 (1)
前幾天去 opera house 看歌劇,屬於大姑娘上轎性質的。:D
歌劇的票敢情還挺貴,稍好一點的座位就要一百多。因為又不是看圖蘭多之類的名劇,我幹脆一咬牙一跺腳買了張最後一排最便宜的。
坐到位子上之後目測我和舞台的距離大概有一個半街口 (one and a half blocks) - 真事兒不帶騙人的。因為觀眾席是在斜坡上的,所以頗有點一覽眾山小的味道。隻不過眾山是演員的袖珍身影。
印象裏歌劇因為是個賣中氣的活兒,演員大多較胖 - 不是很符合審美觀點的說。離舞台半裏地遠的好處就是我看誰也沒覺出胖來。不過女主角身材好像很五短,比其他演員至少矮一頭 - 就像臨時找不到演員,現從白雪公主裏借了個矮人來一樣。
整出句是德文唱的,舞台上方有字幕。德文聽起來很有金屬感 - 那叫一個鏗鏹!
演員唱得很大聲,很有力氣的樣子。不過唱的調調好像和伴奏不相幹。並且沒有任何旋律 - 要不然就是我耳拙聽不出來。每次我好不容易覺著這句唱得好像還像是正經音樂,那個調子馬上就一個不可思意的大轉彎,跑到爪哇國去了。歌詞寫的,一唱三歎,把再循環的原理 (recycle) 發揮到極限。比如說:
甲:你---為什麽總盯著她看?
乙:她的臉色色色色如此蒼白
以上重複三遍 (請自行翻譯成德文,以便全麵性地欣賞歌詞魅力。)
說實話,我曾經 N 次想撂挑子不看,不過我屬於吃了整隻雞才敢說雞難吃的人,所以就硬著頭皮,如坐針氈。按說坐了針氈至少可以很清醒,我看到半中間卻困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基本上每隔幾分鍾就得甩下頭,不然保不齊會出溜到椅子外麵去。
到了劇尾,總算有了點戲劇性。隻可惜是秋後最弱的螞蚱那一類 - 剛剛蹦起來就 game over。
好不容易等到最後一個音符落地,演員還沒謝幕我就穿大衣找我的大包小包準備離場。然後等電梯時聽到有兩個人如此對話:
A: Did you like it?
B: Yeah, I did. Especially the last 5 minutes - WOW!
可惜,我沒法苟同。最後5分鍾在我聽來更象個“噗哧”-肥皂泡的最後一點氣也泄光了。
隻好自我安慰一下:重在攙和,貴在體驗~
witmail: good tips! i'll give it a try - i assume this works in all opera houses... happy opera view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