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雜談

叫他“隨意”,是因為不願受任何“八股文”風式的約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喜怒哀樂,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退休思考(九)美國佬舒適退休的“神奇數字”

(2025-04-16 11:49:11) 下一個

退休思考(九)美國佬舒適退休的“神奇數字”

    不管數據著何得來,總覺得這“神奇數字”有點懸浮。

    由於2024年美國經濟風調雨順,通貨膨脹率與預期相符,所以美國佬公認的“舒適退休”所需存款的“神奇數字”,比2023的估算值下降了多達20萬美元,降至126萬美元,但這一數字仍然遠高於平均美國佬為退休準備的實際儲蓄的金額(By Northwestern Mutual 的最新研究報告)。

    由於川普的關稅戰可能引發的高通脹率,2025年的“神奇數字”預計將會遠超150萬美元。按美國家庭的平均年收入約為8萬美元左右來估算,美國佬需要大約19倍的年收入的儲蓄才能實現美國退休“神奇數字”的目標。這對普通的美國中產,這不僅是很難達到的目標,而且差距巨大。當然,這是所謂的維持“舒適退休生活”的絕對參考值。那麽相對而言,情況又會是如何呢?

    由於每個人的退休目標都會因個人的情況而異,例如退休後的居住地選擇、退休後想要的生活方式等等,人與人的差距會是很不同的,但美國的理財專家公認的觀點是,退休後要想大致維持退休前相當的生活方式,人們在退休後的可支配金額(社保、退休金、儲蓄、投資等等),大致應相當於退休前收入的80%。然而,又有多少美國佬家庭能夠做到這點呢?數據表明,四分之一擁有退休儲蓄的美國佬,他們為退休儲蓄的資金僅相當於目前收入的一年或更少。

    嬰兒潮一代(出生於1946年至1964年間)退休或即將退休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未能在退休前做好財務準備。美國二戰後的穩定經濟以及社會福利,尤其是Pension製度,(很多企業在上世紀末都放棄了Pension製度),讓很多人放棄存儲,因而相當一部分人缺乏足夠的退休儲蓄。到退休時才發現已經高漲的生活費用,早已遠超當年的預計,微薄的退休儲蓄已經難以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方式。所以許多嬰兒潮一代隻能選擇工作時間比預期更長。盡管如此,缺乏足夠的退休儲蓄仍給他們的退休生活帶來了挑戰。

    Generation X(出生於1965年至1980年間)即將陸續退休,但數據表明,超過50%的Gen X人退休儲蓄的金額僅相當於其當前年收入的三倍或更少。大多數Gen X(54%)認為,到退休時,他們根本沒法做好充分的財務準備。他們苦充是(1)第一代需要自行籌措退休金(401 等);(2)大多沒有養老金(Pension)的幫助。

    Generation Z(出生於1997年至2012年間)是最樂觀的一代,他們大多都比老一代增加了退休儲蓄、增加了投資,並探索了其他財富積累機會。Gen Z正在向社會展示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不僅現在生活舒適,退休後理應如此,畢竟Gen Z是收入創高的一代。

    無論如何,在財務上退休前多為退休後做準備是沒有錯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arkyang' 的評論 : 對的,,"magic number" 對大多美國中產都是望塵莫及,這就是為什麽很多美國佬退休後選擇去南美、東南亞等生活指數較低的國家生活,這樣一來,相對微薄的退休金,在那些地方就能過上甚至比退休前還好的生活。留在美國就隻能過窮日子。我這裏說"美國佬",基本上指美國土生土長的美本土人士。
markyang 回複 悄悄話 其實沒有什麽神奇數字吧,大不了移民到第三國就可以了,畢竟美國的退休金還是比較高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