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雜談

叫他“隨意”,是因為不願受任何“八股文”風式的約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喜怒哀樂,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漫步首爾,皇室拾零 (二)

(2023-09-05 16:22:31) 下一個

漫步首爾,皇室拾零 (二)

先上一張很有意思的照片,顯示咱世界各國民眾對大韓民族的理解和支持。

在跟團去南北韓DMZ(非軍事化區域)參觀時,導遊在車上就告訴大家,如果穿著韓國的民族服裝到皇宮去參觀,就不需要購買門票。皇宮外大大小小的商店很多,都可以租到傳統的韓國服飾。這不,皇宮門外就行成了一道道的旋麗風景線,一隊隊來自歐美的旅遊者(多為老人),跟在韓國導遊的後麵,人人一身韓國服飾,嬌陽之下,五顏六色,光鮮照人。當時我就想,盛夏酷暑,穿著這身每天被不同的人侵漢的韓(漢)服,滋味肯定不好受。但為了支持發揚大韓民族文化,咱歐美同胞也拚了。其實進得皇家大院,屋簷樹蔭下,到處都站著坐著散熱的大韓“臣民”。後來發現,不僅是皇城,民居小巷的“臣民”還真不少。

一說起皇宮,人們大凡都會與奢侈掛鉤。說起諸如俄國沙皇的“冬宮”,法國路易國王的“凡爾賽宮”, 英國皇家的寢室“白金漢宮”,還有我們華人最為熟知的、北京城中國皇帝的“故宮”,無一例外的都是富麗堂皇,且以豪華、奢侈為特征。相必之下,當我走進韓國皇宮時,真是大吃一驚。雖說殿堂還算高大,但陳設卻是如此的簡陋,簡陋得太讓人難以至信。看來,韓國的皇帝是“勤於政事,疏於享受”,比我老X主席還專注於國家大事。如果屬實,大韓民國的萬眾真是應該三呼萬歲,

“大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到不同的地方旅遊,訪問地方的博物館,大凡是旅遊者的共性,因為無論旅遊地的購物中心是如何的高大,裏麵的商店都是大同小異,商品也基本上到處都能夠買得到,理屬可逛可不逛。唯獨博物館是千枝百態,讓人增漲見世,讓人流連忘返。

從地鐵站出來到皇宮,要先經過(皇家或國家)曆史博物館,進去之後,除了吃驚還是吃驚,因為陳列的文物不僅是少之又少,而更是過於簡陋,與豪華、高貴、奢侈毫不沾邊,雖然展示的皇袍還是工藝繁複,並非常人能夠加身的。皇室的日常瓷具,與中國皇上追求的如冰似玉的越窯青瓷,類銀似雪的邢窯白瓷,華麗渾厚的元代青花,韓皇的用品簡直就是與小民“同甘共苦”,更是沒見到通常隻有皇上才能把玩、白姓隻能過目的珠寶玉器,金銀飾品。而最能表現一個國家文化傳統的國家文書,不僅廖廖無幾,且多以漢字行文,或許博物館的展示政策也是與“去漢化”有關吧。

記的上世紀70年代我第一次去北京故宮,感受的是“震驚”,而不是去韓國皇宮的那種“吃驚”。連續兩天在北京故宮,感覺是即沒有看完,也沒有看夠,流連忘返。而參訪韓國皇宮,堪比走訪前清棄宮“沈陽故宮”,能感受到的僅為“到此一遊”。

皇室的樓台殿宇,房門大多都關著,無法窺視內部的裝煌,而開著門供民眾觀賞的房屋,裝飾都很普通,甚至還趕不上四川大邑縣土豪劉文彩莊園的室內擺設的奢侈。韓皇室財政見絀,是內部經營不善?本為節儉?還是遭受外來掠奪?我無以解答隻能猜測:上世初日本吞並韓國時,當即就廢除了韓國皇室,所以韓皇室的財富及金銀珠寶也就一並拿入日本皇室,早就歸日皇所有啦,所以今天展示的皇室自然就少了當初皇室的擺設。當然,皇宮院內的花園湖泊,還是很雅致。想到當年皇上在勤政之餘,躺在這湖邊的小草坪上,摟著漂亮的宮女觀賞鴛鴦戲水,還是很有情趣的。再歎,到此一遊而不虛此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世界在我心中 回複 悄悄話 怎麽訂的非軍事區的票?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