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雜談

叫他“隨意”,是因為不願受任何“八股文”風式的約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喜怒哀樂,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話成都】吃的回歸,家宴“海、陸、空”(圖)

(2011-07-01 22:00:58) 下一個


【話成都】吃的回歸
,家宴“海、陸、空”(圖)
 

沙漠的仲夏,稍不留神,紅太陽就會把人烤成焦炭。所以每年這季節一到,就得跑回家鄉成都避暑休假,小住月餘。其實那是鄉情,從來就沒有因為地理,而從我的生活裏割去的思鄉之情。

每次回去總有不同的感受,下周又該啟程,不知又有什麽樣的感受?

不知從何年何月起,既或是回家走親串友,也很少能享受自然而隨意的家宴。一說到請吃,肯定就是餐館。就是在那些中國特色的傳統節日,“家宴”也很多是聚在餐廳。當然,這也是百姓們的生活,比那些“缺吃少穿”的年代,提高於指數級的體現。主婦也不需要為那一頓而四處張羅,忙忙碌碌,而累得失去歡談的精力。可於我這僑居他鄉的成年老土,時常都總覺得少了點什麽?

去年,飽攬諸多餐飲美食,什麽“銀杏紅杏”、“寬巷私家”,居然還享受了數次地地道道的家庭盛宴。

一位老總級的成功人士,燒得一手好菜,而且喜歡做菜。雖說有好幾家傭,但在做菜上全是下手,隻能把什麽都準備就緒,等老總最後親自掌廚。老總也是怪人,家裏的菜若不是他炒出來的,據說他是嚐也不嚐,所以我也有機會嚐到老總的廚房手藝,的確不錯。就是那用來消食的“過水泡窩筍”,也是耿耿於懷。

先來幾杯大紅袍解暑去渴,慢嚼青城後上的“野生李子”,個頭雖小,又脆又甜。



都是家常菜,“雞茸青豆”,清淡;“火爆鱔段”,成都老菜;“燒十錦”以鮑魚為主,非常入味,很好吃;剁椒、新鮮花椒拌的黃、白涼粉,迎合不同人大口味;“土豆燒牛楠”,軟儒恰到好出;… … 菜肴的數量不多,但製作精細,充分體驗了食客的精髓,食之以味差調和,品味菜與菜之間完全不同的口感。




    以眼鏡王蛇為主的粵式名菜“海、陸、空”。以老總的話,“對食客來說,想要吃的東西,都有一定的進貨渠道。”偷偷打聽了一下進價,這種三斤重以上的,得五、六千一斤。其實嘛,同我多年前在農村當“知青”時啃過很多的的山邊田角捉來的土烏梢蛇,我是分不出差異,都是同種鮮味,盡管這道菜是
X小時慢燉出來的,很有點工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