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雜談

叫他“隨意”,是因為不願受任何“八股文”風式的約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喜怒哀樂,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如果是你的孩子,你該怎麽辦?(教育)

(2008-03-27 21:52:17) 下一個

                     
                   如果是你的孩子,你該怎麽辦?
                            - 老X -
 

    在國內休假期間,常與朋友們聊到子女的教育問題。一個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美國的家長是怎麽處理所遇到的一些孩子的問題”。

    我時常都無從回答,因為雖然我的孩子們都生長在這裏,完全接受的西方教育,但我和夫人都來自傳統的中國家庭,我們無時無刻的都在向她們灌輸中國的傳統家庭觀念,灌輸中國的教育理念。比如說讓她們在家多講國語,使得她們的普通話與剛從國內來的孩子沒多大區別。所以我在處理孩子們所遇到的問題時,摻雜著很多中國色彩(以後我會討論一典型的例子)。當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時,我還真不知道典型的西方家庭是怎樣處理的。但我的確認可一點,西方家庭對孩子容忍度遠比中國家庭強得多。那末,對下麵的出現的情況,你會怎麽去處理呢?

    實例一:

    朋友雖長年忙於打點生意,但隻要是孩子的事,都會全力支持。諸如校內,校外的各種活動,再忙也會盡量安排時間去參加。但有一點,其兒子喜歡玩電子遊戲。嚴厲的父親要求其兒子學習期間不準玩遊戲。

    一天半夜過後,友人發現其兒子的屋裏還亮著燈,過去一看,其兒子正在計算機上玩遊戲,忙得過不亦樂乎。老子一氣,一個巴掌也搧了過去。小孩子無不委曲,振振有理的說,“你說的是學習期間不能玩,可我現在是在休息時間啊!”友人是哭笑不得,一陣臭罵,結果第二天一起床,發現孩子離家出走了。

    朋友了解他的孩子,對夫人說,“不用著急,這些嬌生慣養的孩子,肚子餓了就會回來。”果然如此,第二天一早,就看見其兒子可憐巴巴的在門外坐著,叫進家來,一口氣吃了六,七個包子。友人講,不采納高壓手段,就鎮不住小孩。

    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處理?同樣的手段,在這裏,大人可是要進監獄,離家的孩子更是危險重重。那怎麽能讓孩子改掉這壞習慣呢?

    實例二:

    另一朋友,典型的書香門第之後,其祖父也算是較有名望的現代作家。但一提起其兒子,就是愧對烈祖烈宗。

    離異後,其兒子主要是跟著母親,但他也是盡最大努力的多與兒子在一起。無奈一大攤子生意弄得暈頭轉向,時常會趕不回去見孩子。直到一天,接到前妻的電話,兒子已經兩天不知去向了。

    幾天以後,終於找到和一群混混兒呆在一塊的兒子,但幾乎都不敢認了,穿著一條又髒又破全是洞牛仔褲,耳邊上,嘴唇上戴著好幾個環,像雄雞冠一樣的頭發也染得紅紅綠綠,活脫一“嬉皮士”。
 
    領回孩子後,朋友是傷傷心心的哭了一場。誠然,孩子走到這一步,與父母的作為關係密切。但已經到了這步田地,麵臨的問題是如何把這誤入歧途的孩子重新引回到正道上來?當然父母的全力投入是必不可少的,但什麽是較好的方式方法呢?很顯然,朋友是任重道遠,結果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我也時常在我的居住區看見四,五個這樣打扮的白人高中孩子,真想知道他們的父母是如何看待這的。

    朋友,請說說看,如果你麵臨類似的問題,你該怎麽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