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雜談

叫他“隨意”,是因為不願受任何“八股文”風式的約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喜怒哀樂,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阿三支持“台灣獨立”

(2007-10-12 14:06:27) 下一個
那天經過“文化走廊”,看見“阿三” 舉著“台灣獨立” 的牌子站到街邊上的時侯,著實吃了一驚。這壇子是不是又要搞“文化大革命” 了?文革把人變成鬼,把鬼變成人;把正常人變成瘋子,把瘋子變成正常人。要不然這老實把焦的“阿三” 怎麽突然變得瘋瘋顛顛的,舉著牌子在那兒走來走去地的呢?

阿三的“老實” 是鄉裏出了名的。上一屆“文革” 的初中回鄉知青,雖然算“三加二減五” 還要扳指頭,但一分兩分還是數得清清楚楚。阿三直到今天也沒有弄明白,那天是咋過栽到在錢上的,隻曉得那些城裏來的知青是有點邪。

阿三把他的自留地是打點得是把把適適,特別是那青油油的萵筍,個個都比生產隊那騷公牛發了情的鞭子還粗,勻勻淨淨的,越看越是越喜歡。這天阿三起了過早,把萵筍揹到場上去賣過好價錢。無耐賣菜的人太多,過了八,九點,阿三的攤子還無人問津。正著急著,來了幾個城裏的知青。

“哦喔,這個萵筍真是又嫩又新鮮!好多錢一斤?” 一知青指著阿三的攤子問道。

“一角一斤。” 阿三回道。

“我就喜歡那萵筍杆杆,吃起來脆生生的。” 知青女說道。

“我喜歡那萵筍葉子,煮出來巴嚕嚕的。” 知青男應道。

“這樣吧,我喜歡萵筍杆杆, 你喜歡萵筍葉子,我們就分開杆杆和葉子買。我買杆子,你買葉子。喂,賣菜的,要不要得?” 知青女說著,也問向阿三。

“要得,要得。” 管你杆子還是葉子,隻要賣得脫就行,阿三想道。

“杆子要好一點, 就六分錢一斤;葉子嗎差一些,就四分一斤,加起正好一角。” 知青男對阿三說道。

“行,行。” 阿三想隻要是一角,不減價就行。

說話間,知青把杆子和葉子分成兩堆,過了秤,付了錢,有說有笑的離開了。

這邊阿三卻發著愣,“沒有短秤嘛,怎麽錢比往回短了那麽多?” 老實的阿三直到現在也沒有想明白錢是咋短的。

但今天阿三是賺了。賣完菜走到場口,碰到鄉裏的名人“阿扁” 正在路邊上發牌子。雖然沒有弄醒和“台灣獨立” 是啥意思,但舉起牌子走兩圈卻大有好處。鹵豬踢子夾鍋魁隨便吃不說,還有兩塊錢的好處費,比賣菜強多了。

從那天起,阿三就像瘋子一樣,天天都在這兜圈子了。這阿三到底是不是下一屆“文革” 的馬前卒?我也糊塗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