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a gift ,for you for me!

其實我並不了解什麽是博客,但是我相信,每一個能夠看到我的文字或者我看到的你們的文字的機遇,都是一種奇遇,一種人生巧合的安排,人生
正文

由看電影想到的...

(2005-02-06 00:00:32) 下一個

電影:

在法國,漸漸的看電影的次數多了,習慣了這樣生活習慣,將電影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於是開始漸漸的對電影有一種品位和獨到的見解。

小時侯對電影的感覺隻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看的不是武打的就是戰爭之類的,所以對電影沒有特別多的感覺和印象,甚至感到有了電視,電影似乎是多餘的。

後來有了VCDDVD,更加沒有看電影的概念,中國的盜版很厲害,花幾塊可以買一個晚上的DVD,在家看個飽。

第一次看正規的電影是在看拯救大兵瑞恩,感到非常的震撼,場麵很大,後來在電腦上看,也沒有看出那樣的味道。

第二次看,也是在大學的時候,看珍珠港,那個時候是我第一次在上海看電影,那種小巧精致的包廂式影院,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享受到影院的超級樂趣後,漸漸的看電影的次數也多了,凡是有大片的時候,幾乎都會去影院看,即使盜版的已經有賣,也是喜歡到影院看,如英雄,紫蝴蝶,雙雄,駭客帝國,等等,幾乎每個星期都要到電影院看看有什麽樣的新的電影。雖然看一部電影的價格,可以看六部DVD的價格,可是在影院享受到的樂趣是在家用小電腦看DVD是無法比擬的。

首先,電影院有氣氛,想到有那麽多人一起樂,一起悲,感到有一種共鳴的感覺。

其次,電影院一般音箱效果和視覺等都一級棒的。看著有一種身臨其境之真實感,其景其情,可以讓人零距離的體會。

另外,看電影一般花更多的錢,看的會更加珍惜和認真,所以時間相對的度過的更加真實和有價值。

另外和朋友一起看電影,更是一種享受,可以有一些共同的話題,一起討論,茶點的時候,可以觀摩一些人生觀。

到了國外,看電影的習慣漸漸的成了規律,因為外國人將電影藝術音樂視作普通生活的一部分,國外的電影院也更加有規模,有很多電影連鎖院,也有各種不同文背景的電影院,譬如說,有的電影院以亞洲電影為主,有的以中東的風格為主,也有的西歐以及好萊屋的多一點,大部分電影院則是綜合性的,分不同的包廂,放不同風格的電影。

國外,看電影,對學生很優惠,一般都隻是半價。剛開始看的大部分還是英語片,因為法語程度還不高,到了巴黎之後,這裏的國際化程度已經可以說全世界第一第二了,全球各種文化的電影都有,我先後看了一些中東的,韓國的,印度等等風格的,當然法國的更不在話下。漸漸的發現好萊屋的電影真的很會作秀,而張藝謀也許隻能在中國的範圍唱唱他的大埋伏,藝術,廣泛到,無法用一個或者兩個字去概括。

地球真的很小,可是才華和藝術卻是無窮無限的。人類總是在不斷創造精華,每個文化都有精華所在,存在的就是現實的。電影,其實就是生活的寫照。要是中國的影院能辦的藝術化一些,少一些商業化氣息,那麽我想,整個國民的生活質量的思維方式會有很大改進。另外,中國的電影院收費和國民收入完全不成比例。看一張電影五十多,而平均國民收入一個月也就八九百,老百姓這點收入怎麽可能去經常看電影呢?所以國內的電影院,這樣的定價是不能吸收很多觀眾,更別說去宣傳文化,隻能靠播一些商業炒作的好賴屋或者港片來渲染一下氣勢。

所以很多中國的有錢人說,即使有錢也沒有很多可以娛樂的地方。在國內,電影尚且如此,更何況歌劇音樂會等等,更是窺見一斑,不是定價過高,就是沒有水準。有很多時候,我們都應該好好想一想,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在國民生產總值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是不是將文化教育和思想素質教育一起提高呢?為什麽楊讕的陽光衛視這類高檔文化娛樂節目的收視率這麽低,是不是要好好思索一些教育方式呢?除了創業除了賺錢除了市場經濟以外,是不是該考慮一下生活質量等眾多問題呢?

 

這些隻是由看電影所想到的。

生活,是個過程,重在質量。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