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utch oven 說起
(2008-12-11 10:48:20)
下一個
買了一塊牛肉,把那本石頭一樣的best recipe翻出來,仔細讀了roast beef一節,開始試手。brown了牛肉,炒了洋蔥,芹菜和胡蘿卜,加雞湯,下肉,放烤箱,倒是容易。烤了3個半小時。結果肉有點太軟,一切就碎了。看來火候過了,不過寶寶吃大概好嚼。還沒來得及做gravy,鍋裏的菜湯黑黑的,有點奇怪,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是cast iron的緣故。
自從讀了Michael Pollan的書,店裏看起來無辜的豬肉都很讓人懷疑的樣子。好在加州還可以買到自稱吃草放養的牛肉。豬肉相對更貴,而且選擇很少,幹脆改吃牛肉了。stir fry是不能做了,改美國方式吧。做素菜還是很容易的,就是外婆沒法吃salad。對寶寶來說,salad還是稍微生猛了點,炒過的綠葉菜倒是很喜歡。
加州大概是最適合居住的地方。現在又多了個理由:食物。大概隻有在這裏菜店裏的菜才會標注菜的出處,還 有"this is the last harvest of the tomatos before the rain..."之類。這裏還有很多的農業合作組織,就是會員每個月交錢,農場每周送一箱菜來,什麽菜就沒得挑了,不過菜都是organic的,還支持了 當地的農業,減少了蔬菜的運輸消耗,很綠色環保的做法。不過我仗著周圍有一兩個很好的菜店,就不用了。肉的問題更不好解決些。附近隻有一家店有標明grass fed的牛肉,當然是很貴的,這樣一來隻好少吃點肉,那就健康吧,雖然有點無奈。賣肉也可以加入合作社,但家裏沒大冰箱,放不下,還是算了。說實話肉的區別還沒吃出來,心裏安慰點罷了。
小菜店還有個壞處是人巨多。星期六去,等車位就是個關。過了這個,菜店裏人山人海,推車都轉不開。店裏結帳的隊伍也是很長很長的。為什麽人這麽多?因為別人周日關門啊!老板肯定是個很有個性的人。還有很好玩的是他們的收銀係統很古老,價格都在收銀員的腦子裏。所以賬單上隻有一種東西,"produce",不同的單價重量列上幾十次,看得你眼花。從dutch oven說到了菜店,
再回來說說廚具。我大概已經是標準黃臉婆了。進William Soloma比進Banana Republic要激動得多。本來家裏有個很好的不粘鍋,但看了我媽炒菜的架勢,還是決定不用了。開始家裏人個個反對cast iron,包括幾乎不動鏟子的老公。於是我先買了個10寸的cast iron skillet,讓老媽嚐點甜頭。過了幾周說要買鍋,問她要不鏽鋼的還是cast iron的。架不住不粘的誘惑,曾經威脅如果我買了cast iron 就罷炒的老媽盡然主動要求要買個12寸的大鍋了。買的時候又加了個dutch oven,這樣家裏的主要器具都是cast iron的了。這次是第一次用來roast。肉涼了之後味道反而好些,可以用來夾麵包,但得切厚點。下次試試少點時間,可以切出很薄的片。炒鍋都很好用。就是炒好後盛出來費點事,太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