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長白山

喜好詩歌,唱歌,攝影,再湊個趣兒,嚐試寫故事,和散文。
個人資料
正文

火炬接力受阻,從魏巍的題字想到陳美的唱片(附13圖)

(2008-04-10 13:30:17) 下一個

火炬接力受阻,從魏巍的題字想到陳美的唱片(附13圖)

為拉薩 314 暴亂真相伸張正義和迎北京奧林匹克火炬接力活動牽動著華人的心,連日來 奧運火炬傳遞受到極大的幹擾。 看到網文“ 奧運火炬受阻,毛主席會怎麽辦? ”,讓我想起了魏巍的一則題字:一個人隻有一個祖國。

我因寫作,結識了老前輩魏巍。出國前,魏老特為我題寫:“一個人隻有一個祖國”。多年過去了,我夫人已經回國兩次,而我一直沒有機會回去。從小的教育,有這樣一句話銘記在心,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對人類社會有用的人。對於一個漂洋過海,遠離祖國中國人來說,我還在為養家糊口忙碌。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很是有一些迷茫,我不知道今後還是否有機會,為祖國作一點事情。中國顯得遙遠,去華人合唱隊友家卡拉 OK ,每當唱起《十五的月亮》,我就會有一種和別的歌友不同的感受。因為詞作者詩人石祥是我的老師,也是詩友,魏巍特意請他指導我的寫作。石祥教導我:“當前,詩歌不景氣,可是很多詩歌是可以作歌詞的,你應該像這方麵努力”。石祥後來特為我的詩稿《一個人隻有一個祖國》作序,加上我從小在部隊大院長大,自然“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 ”的歌詞就讓我想起家鄉,想起了親朋好友,想起石祥,想起魏巍, “一個人隻有一個祖國”就浮現腦海裏。然而,我離開華人合唱團已經很久了,和祖國的朋友們也很久沒有聯係了。 314 事件卻一下子拉近了遙遠的祖國,祖國和祖國的朋友們又浮現在眼前。

自從 314 事件後,海外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中國留學生,為了迎接北京奧運會和保衛奧運會火炬不被分裂分子破壞,挺身而出,深深地感動著我。那個高舉五星紅旗,在冰冷的水中奮爭小夥子,那個揮淚舞動奧運旗幟的年輕姑娘,還有更多不懼寒風舉著標語國旗的女士們先生們,他們是為民族抗爭的勇敢的人們。提起魏巍人們會聯想起他的戰地報道《誰是最可愛的人》,那些保衛奧運會火炬的中華兒女,和那些為 314 事件真相抗爭的人們無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我敬佩他們。此前,我總覺得自己不年輕了,和年輕人也有代溝,然而在中華民族的旗幟下,年輕人是我的排頭兵。我還沒有老,有他們做榜樣,還可以和他們一道,為祖國去衝鋒陷陣。

剛搬來現在我居住地城市,我師弟告訴我,他有個博士生舍友,在我上班的同一所大學工作,並留了一個電話,讓我有事情可以找他。結果電話打過去,他就和我們住在同一座公寓內,他就在我工作的地方樓下上班。他已經入籍多年,說道入籍他說了一句很重的話,他說他叛國了。當時他還沒有買房子,有了空就攜全家回中國老家,他們回家的花費足夠買房的首付了。他回國還有一個願望,就是讓他們孩子們好好學習中文。他說“叛國”實在是言重些了,但我曉得家鄉和祖國,對他是怎樣的分量。

說道“叛國” ,讓我想起了文革時,馬思聰離國出走。文革結束不久,馬思聰胞弟夫婦應中國文化部邀請,在北京和上海舉辦獨奏音樂會。統戰部部長接見,並請轉達對馬思聰夫婦回國的邀請。他們的女兒馬瑞雪準備經香港赴美國探親,馬思聰即讓夫人王慕理回電話:不要來了,國慶在北京見。王慕理轉達馬思聰的話:“國家不是房子,房子住舊了,住膩了,可以調一間,祖國隻有一個”。說得多好呀!“祖國隻有一個”。而這句話是在官方平反之前說的,文化部 1985 年 1 月才發出《為中央音樂學院前院長馬思聰先生徹底平反的通知》。 馬思聰心中的祖國是中華大家庭,在他的音樂作品中可以見到。 僅在 1937 年有《內蒙組曲》(史詩),《思鄉曲》和《塞外舞曲》作品 9 號等問世。其中《思鄉曲》成為他的代表作,我學過一些小提琴,自然很喜愛《思鄉曲》。當年抗戰全麵爆發,他譜寫了許多抗戰歌曲。還有 《西藏音詩》 作品 14 號 (1942) ,《祖國大合唱》( 1947 金帆合作)、《新疆狂想曲》( 1954 ),文革時馬思聰無奈脫離祖國, 1969 年全家遷費城,但是他沒有背棄祖國,在海外寫了獨唱曲《李白六首》、《唐詩八首》, 1971 寫了《小提琴回族曲》。 1982 完成《新疆狂想曲》。

由於愛好音樂的緣故,自己是男中音。出國的時候,我特地帶上《黃河大合唱》,因為其中的“黃河頌”是男中音必唱曲目。另外《黃河大合唱》詞作者詩人光未然寫的歌詞,也是絕佳詩歌。最為重要的是曲作者 冼星是新加坡歸國華僑,他短暫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是我崇拜的偶像。冼星海曾回祖國學習小提琴和鋼琴,後留學法國,專修音樂, 1935 年回祖國參加抗日,創作了大量戰鬥性的群眾歌曲和大型器樂和聲樂音樂作品。如果有人問我,如何表達海外遊子的中國心,我就打開 《黃河大合唱》,我就唱“黃河頌”。

收藏 CD 和唱片的過程中,我又知道了一位當代 新加坡 出生 華人的音樂家,她就是陳美( Vanessa-Mae Vanakorn Nicholson )。陳美剛開始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因為我印象中她以 流行樂手麵目出現,然爾,我在國內時,收藏了她一張古典音樂 CD ,才發現 她可是才貌雙全的集 流行樂和古典樂於一身的雙棲樂星。她古典音樂方麵還沒有達到小提琴家林昭亮的水平,然而她在流行音樂方麵的毫無疑問是巨星。我個人認為,大提琴家馬友友在流行音樂方麵的嚐試沒有 陳美那麽轟動,畢竟陳美還以一位美女和搖滾秀的麵貌出現在追星族麵前。由於個人 CD 收藏傾向名牌,對於 陳美標有 EMI 商標 CD 是一個小一號 Logo ,而有的 CD 連 Logo 也沒有隻是注明 EMI 出版, 我開始有一些不以為然, 如果 陳美 不是一個東方麵孔,我可能就不會購買她 CD 。

陳美有一張 CD 封麵,用漢字醒目地寫著紅色的《中國少女》。《中國少女》的設計非常獨到,小冊子的從封麵至封底,基本上是用淺灰色和淺藍色的書法字體寫的“中國少女”背景,一頁多達 130 多個“中國少女”紙頁共有 13 頁,這不包括封麵,還有印在光盤 CD 上同樣的設計。還有,陳美在很多地方落下她的紅色的印章,陳美,陳美,陳美 …… 。另外“中國少女”英文是 China Girl ,而不是 Chinese girl (陳美網頁也有解釋)。陳美作為唯一外國藝人參加了的香港回歸儀式,使她成為最後一位在英國統治下及第一位在回歸之後在香港演出的外國藝人。香港回歸她特地作曲,並演奏,收錄到她的 CD 專輯中。 CD 的曲目是中英文雙語,分別是: 1)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駐英台》, 2) 小提琴幻想曲普契尼的歌劇“圖蘭多特”, 3) 馬照跑,舞照跳  1997 年香港回歸序曲。第 1 首,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知曉,第 2 首,小提琴幻想曲 “圖蘭多特”是陳美自己編曲,中國聽眾一定知道《圖蘭多特》,發生在北京故宮的故事。第 3 首,有一些音樂素養的中國人,一聽她的樂曲,便知那是一首耳熟能詳的中國民歌的旋律,一首熱烈,歡快的舞曲。陳美就是用這種方式表達她的中國情。 然而打開她的 小傳我被她的話深深吸引了。那張 CD 就是獻給她外公的。陳美非常愛她的外公,外公的去世,她認為是她失去最重要的部分。他的外公也是由於曆史的變故,不願意回到中國大陸,文革結束後,很多年才有機會回大陸探親。陳美 5 歲開始學拉琴。 8 歲入讀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承師林耀基教授學習小提琴及普通話。 11 歲考進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成為學院裏年紀最輕的學員。

陳美和絕大多數華人一樣心係北京奧運, 6 日下午在泰晤士河畔傳遞奧運火炬後強調:“我是為奧運而來”。陳美的母親帕米樂·尼克爾森也與北京奧運有緣,她發起了“中國世界之星”活動。

我特別欣賞她的關於自己身世的小傳。關於該唱片的更權威的解釋請看 http://www.vanessamae.com/chinagirl.shtml  和 http://www.vanessa-mae.nu/China_Girl.htm 。陳美有益要強調她的中國根,封麵照片,也是要引導人們想到上世紀 30 年代的上海。她媽媽是中國人,生父是他泰國人,她的國籍是英國,而她的老師和同事認定她中國人,她便義無反顧地秉承中華之血統。陳美的中國提琴老師是林耀基,林耀基是當年馬思聰招的學生,馬思聰自然就是 陳美的師爺了。有 馬思聰的拳拳愛國心,必有 陳美念念不忘中國的生身血統。最有意思的是,從這張唱片上,在獻給她外公的文字裏,發現她外公叫 Tan Lip Kee 。如果 Tan 是姓的話,五百年前,我可能和她外公是一家。 我們中國人的名字,很有趣兒,當年 冼星海在新加坡的校長叫 林耀翔;陳美的啟蒙老師叫林耀基。 中國,全球華人共同的名字。

   我愛好音樂和小提琴緊密相連,我很欣喜自己有這樣一業餘愛好,堅信美好,和平和正義與中國同在。 體育和 音樂是重要的,但更要的是我們中國人有共同的心聲,中國是我們共同的基因。在中華民族興衰的關頭,華人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連到一起,抗日戰爭有多少華僑,放棄海外的生活回到水深火熱苦難的祖國,參加戰鬥。現在,中國在走向富強,我們更不懼怕分裂分子的幹擾。我在日本福岡時,就領略過學生的力量。有一次當地節日遊行,台灣的旗幟想占據有利位置,幹擾五星紅旗,學生決定就是打架也要爭位置。

中國是華人永遠的祖國。在祖國的旗幟下,年輕學生們是我的榜樣,相比之下,我覺得自己變老了,在他們為祖國奮爭時,我還在家裏和實驗室裏待著,和他們的義舉對照,我顯得渺小。我原來工作過的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還給我發來支奧運簽名活動信息,我請求組織者把我的名字寫上;他們答應了,我感到欣慰。我還要告訴我的兒子,做一個什麽樣的中國人;就是將來即使洋裝在身,也依然有中國心。我兒子告訴我,他的一個中國籍同學,在網上 facebook 上給所有的人發短信,用及其難聽罵人的話,罵達賴。罵人罵道什麽份上,我不知道,我兒子講上麵老師同學都會知道,如此暴粗,他都看不下去了,我馬上反映到:“告訴那個同學,罵得好”。我有意讓兒子知道,殺人放火的臧獨分子該罵,反正是小孩子罵人,但是我後來一想,洋人說不定將來會給那孩子使壞的。我兒子這一代,也應該從 314 事件中,悟出人生的道理。人生 哪有一帆風順的, 越是有所追求的人,人生路途上坎坷就越多,道路也就越崎嶇。有坎坷才是人生!

華人和海外學子的行動再一次明證,海外學子和海外華人心向祖國,亙古不變。華人不應是個狹義的民族主義者,捍衛祖國的榮譽和追求真理是統一的,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共同的文明財富,她和中國追求繁榮富強,同樣是神聖的。舉辦奧運會不僅是夢想,更是光榮。中國和夢想和光榮,同在!

陳美 4 歲移居英國,曾經認為她是十足的英國人,然而的一半的中國血統和出生地,她就是“中國少女”。我們華人現在的團結是被逼出來的,也許這就是我們的無奈和弱點。我在想洋人是不是借臧獨,鬧文化大革命,也許將來他們會悔悟呢?然而,偏見可能是根深蒂固,在西方偏見重重包圍之中,我們會遇到更大的挑戰。隨著中國的進步,洋人找茬鬧事,這才是剛剛開始。有一次,我在魏老家,他老伴無奈地講“有人怕美帝國主義”,其實不僅僅是怕,我們還不夠過強大,我們不得不忍耐?!我們還要準備迎接更大的挑戰。

魏老的題字

陳美《中國少女》 CD 小冊子的封麵(右側)和封底(左側)

CD 小冊子的內容

CD 盒封底,

CD 盒封底內麵

《中國少女》 CD 標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