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掉了圖片,簡單排了版。
源於: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0/03/17/9249311.html
--------------------------------------------------------
核心要點
1回顧疫情:從深圳一家6口聚集性病例判斷肯定有人傳人現象,也從在武漢的學生處獲悉了一些不太樂觀的情況,到了湖北以後,進一步追問時,發現在湖北一個大醫院出現了醫務人員感染。在1月中,湖北省的實際情況,遠比當時公開或新聞報道的要嚴重。
2防控複盤:如果封城推後5天,全國到3月份後的發病峰值應該是17萬。早期的科學防控、預警極為重要,必要的緊急情況下,CDC應該有權力直接向社會發出預警。建議提升CDC地位。
3重要判斷:新冠肺炎成為季節性流行病的證據還不足 。
4傳染率、致死率:從傳播指數來看,流感的傳播指數接近1.5,SARS是2-2.5,新冠肺炎接近3,新冠肺炎的傳播率更高。SARS的病死率接近10%,MERS接近30%,如果積極防控,目前新冠觀察到數據在1%左右,新冠肺炎的病死率要低許多。
5治療經驗:摸著石頭過河,國外同行也在跟我們索取診療技術方案。我們中國的救治經驗對國外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院士心聲
1通過這一次新冠疫情,我希望廣大的社會、公眾,能夠相信我們醫務人員。我們中國的醫生絕大多數都是很盡責任、很有責任感,而且他們是真正獻身於這個事業的一群人,他們從來都是白衣天使,從未離開過。
2我覺得這些說出真話的醫生,當時他們說的話沒有得到重視,甚至還要被訓誡,我覺得很委屈。
3從本心來講,更願意到臨床一線管病人,“可學生們不這麽想,很多醫務人員、我的學生,不允許我進去,嫌我太老了,不合適進去。”
4與學子共勉:對於別人講的東西,不見得要相信,關鍵要眼見為實。要以實踐為師,相信自己的實踐,比相信權威更加重要。
從1月18日開始逆行北上武漢調研開始,或者說從更早的1月16日參加廣東省首例輸入性病例的調研開始,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係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的2020年春天,異常忙碌。這位83歲的科學家,如同17年前抗擊非典疫情時一樣,一直奮戰在抗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第一線。
我們曾嚐試通過公開的新聞報道,私下的印證、核實,來梳理出鍾南山院士1月以來的作息軌跡,結果發現近兩個月時間裏,包括春節期間在內,他幾乎沒有一天完整的休息時間。
醫療救治方案製定中有他,在科研攻關協調中有他,在省內、省際的遠程會診中有他,國際科技合作中也是他。
如同17年前一樣,鍾南山三個字就意味著頂級流量。一個簡短的教人戴口罩的視頻,能迅速成為現象級的熱搜。每一次有他出席的新聞發布會,現場一定是水泄不通,提問環節一再延長,他從來不會拒絕回避。
3月14日上午,周六。鍾南山院士在結束一個會議後,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最美逆行者”項目拍攝和采訪。他依然如此敏銳、坦蕩、風趣。基於親身經曆,他回顧了去武漢後的所見所聞所感;基於家國責任,他詳談為什麽希望加強疾控中心(CDC)的地位;基於臨床實踐,他聊了從第一版到第七版治療方案的演變;同樣基於嚴格的效果評價,他告訴我們疫苗研發井然有序,未來可期;基於專業判斷,他認為還沒有證據證明新冠肺炎今後會季節性流行。
堅韌如青鬆,亦有滿腔俠骨柔腸。他曾在全國人民麵前眼眶含淚,因為疫情當時仍未控製,目睹著全國醫務人員都在武漢前線搏殺,武漢人民在風雨之中堅挺;再一次潸然落淚是為悼念一個好醫生,“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他認為李文亮是一個英雄。
中國的疫情正在得到有力控製,全麵複工、複產、複學指日可待。鍾南山院士也通過南方都市報寄語莘莘學子,不論大、中、小學生:“以實踐為師,相信自己的實踐,比相信權威更加重要”。
第一部分 家國情懷
1. 收到在武漢臨床一線工作的學生反饋,情況有些不一樣
南方都市報(以下簡稱南都)
:作為一位呼吸疾病專家,您一直都非常關注湖北的情況,在您去1月18日去湖北之前,您有和湖北那邊了解過溝通過嗎?就是說您了解過湖北當地的情況嗎?取得了哪些信息?
鍾南山:其實在去湖北之前,我們就通過對廣東疑似病例的了解,發現了一些家庭聚集性傳播的證據。1月16日,廣東省召開緊急協調會議時,我才比較多地知道這個消息。我到了湖北以後,接到很多正在武漢臨床一線工作的學生的電話,以及此前參加了國家醫療組的醫生的一些看法。讓我比較意外的是,學生們的情緒都比較低落,他們反饋的一些情況,跟我後來聽到的不一樣。學生們反饋的關鍵問題就是,湖北的實際情況,遠比當時公開或新聞報道的要嚴重。
已經有很多的跡象表明,這一疾病是有人傳人的。我在沒有聽總結、沒有聽他們匯報之前,就有了一個很強的印象。
2. 追問出湖北出現醫務人員感染
南都:就是說在您去湖北之前,已經接觸了那個深圳的家庭聚集性病例的情況?這對您最後的研判有幫助嗎?
鍾南山:確實,廣東最早發現的深圳一家6口先後發病的案例,有5例是去過武漢,可有1例隻是和跟他們有接觸,但是從來沒去過武漢。那麽這裏麵肯定是有人傳人的現象。對於我們搞急性傳染病的人來說,人傳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
以前我們發現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對人感染,能確定是由禽傳人。過去是在禽類間傳染,現在突然傳染人了,病毒出現變異了。
到了湖北以後,我跟學生們詳細地了解情況。和當地交流時,我進一步追問時,發現在湖北一個大醫院出現了醫務人員感染。
這對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而言,又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所以當發現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我就要把事實告訴政府,告訴公眾。
因為一旦出現聚集性人傳人的話,病毒的傳播會非常快,而且會很快引起廣泛傳播。疫情會帶來社會的動蕩、對經濟發展產生影響。
3. 更願意到臨床一線管病人,“可學生們‘嫌’我太老了”
南都:您現在還去一線看病人,管理病人嗎?
鍾南山:跟17年前不一樣了,我現在比較少直接進到病房去管理新冠肺炎的重型、危重型患者了。好在現在的技術進步,可以讓我比較容易通過視頻技術直接了解患者的病情。再就是我們現在很多醫務人員、我的學生,不允許我進去。這個也擔心,那個也擔心,嫌我太老了(笑),不合適進去。其實本心上,我很樂意和患者打交道。
第二部分 治理建言
1. 提升CDC地位,是為了給全社會爭取時間窗
南都:您提出了要加強CDC(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的建設並提升其地位。您提這個建議是基於什麽樣的考量?
鍾南山:我們知道經過漫長的曆史時期後,現在的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很和諧,特別是人跟野生動物之間的關係。
這個地球本來是很適合人生存的,可由於人為的很多因素,比如吃野生動物等活動,造成了生態環境的變化。這種變化,會導致動物傳染病跨物種傳播概率的增加。最近這幾十年來出現的新發傳染病,80%都是經由動物傳播給人類的,包括艾滋病、高致病性禽流感、三次冠狀病毒的傳播。
在這個大背景下,其實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疾病預防與控製體係。CDC在西方國家的地位是比較高的。急性傳染病是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既然是突發,就會來得很快,發展得更快,就像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
CDC,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單純的信息收集的技術機構,簡單地將信息上報給上級部門,再由上級部門來決定(是否向公眾公開)。CDC應該被賦予更大的權力,在緊急的情況下,它甚至有權力能夠向公眾公布作為預警。有時候,差幾天就差很遠。強調加強CDC建設,提升CDC地位,正是為了爭取這樣的時間窗。
2. CDC應有一定行政權
鍾南山:當前我們的CDC,基本上就是一個技術部門,它隻負責調查資料,完了以後上報給有關部門。這就非常考驗我們有關部門的認識程度,不同的認識程度可能造成千差萬別的結果。
舉個例子,我們在17年前應對非典問題時,我們發現了一個聚集性的感染後,就比較警惕了。當時廣東就向全省發放通知文件,告知公眾新發現了一個不明原因的急性傳染病,它的特點怎麽樣,請大家要注意防護,要注意隔離。
再就是2015年上海出現了一家三口同時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時,
因為有這方麵意識,醫務人員和公共衛生人員立即警惕起來。經過認真的監測、分離病毒,結果發現了H7N9感染。而且當時也沒有出現嚴重的人傳人現象,並沒有造成疫情的散播,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
這一次也是這樣。
2019年12月30日,已經有醫生發現了一家三口的聚集性發病。這個信號應該引起地方部門、CDC的高度重視。雖然隻是發現了這個事情,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但是沒給予足夠重視,才會出現後來的問題。延緩了對它的控製,造成了疫情的傳播。
所以我說CDC應該有一定的行政權,除了資料、信息收集、並在技術上做一些鑒定、研判以外,在緊急的情況下,CDC應該可以向社會直接公布出現的疫情情況,立刻讓大家重視這個問題,及時警惕及時預防。
3. 武漢封城若推後5天,全國發病峰值可能有17萬
鍾南山:我們做了一個病情的預測,基於一個傳統的模式,再加上我國的強力幹預因素,再使用我們的AI分析係統,在一月底二月初用了10天與真實發生的數字進行對照,並調整模型。在2月份就得出了我國的疾病高峰大概是7萬多人發病的結果,遠比國外預測的數據更接近真實情況。
當時中央在1月23日提出來,武漢要封城,同時全國各地配套做好聯防聯控,其核心就是:做好自我防護、自我檢測、及時診斷、及時隔離。所以疫情在全國湖北以外省份沒有出現暴發,哪怕比較多病例的兩個省——廣東、浙江,也就1000多例,而且以輸入性為主。我們也曾經進行了預測,如果類似的封城行動再往前麵5天,到現在為止,全國的病例數大概會是2萬左右;但是如果再推後5天,全國到3月份後的發病峰值應該是17萬。
早期的科學防控措施是極為重要的。這些工作誰來做?應該是CDC來做,進行研判、預測。必要的緊急情況下,CDC應該有權力向社會發出預警。
第三部分 權威解讀
1. 很多治療方案是中國臨床一線首先提出來的
南都:新冠疫情以來,作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您一直有參與我國的治療方案的製定,從第一版到第七版,有一個怎樣的演變過程?
鍾南山:是的,從第一版開始我就參與了治療方案的製訂。到了第二版以後,我就被要求主持診療方法的改進。
對於這樣一種全新的疾病,開始時我們對它的病原學、傳播途徑都不明確,以為就是飛沫、接觸傳播。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逐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包括從糞便、尿液中培養出活病毒後,我們就開始警惕新的、潛在的傳播途徑可能。
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也是逐步加深的過程。比如潛伏期多長?發病特征有哪些?如何會加重?以及用什麽藥物來治療控製?這些問題都是不斷探索、不斷更新的過程。我們實際上是摸著石頭過河。
這期間,我們發現了潛伏期具有傳染性,我們發現了很多早期的病患不一定有發燒,再比如我們發現了一些有效的辦法、方案,我們都在不斷補充,充實到新版的治療方案當中。
從抗病毒藥物阿比多爾、克力芝到磷酸氯喹、再生醫學領域的幹細胞治療和恢複期血漿的應用,這些都是我們基於臨床實踐找到的方案,並在甄別後放到了新版本的方案當中。其中很多方案是我們中國臨床一線首先提出來的。
此外,在治療端,我們也添加了采用氫氣、氧氣混合氣體吸入的方案。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了這樣能夠減少呼吸道阻力,使患者的缺氧情況得到較快改善。
這些基於臨床實踐的方案,對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都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現在國外同行,也在跟我們索取診療的技術方案。我們中國的救治經驗對國外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2. 新冠肺炎會季節性流行?沒有證據
南都:有專家認為新冠肺炎可能像流感那樣,每年冬春季就出現,您如何看待?
鍾南山:現在把新冠肺炎說成是一個常態的,像流感那樣季節性出現的流行病,我覺得為時過早。
這個世紀,已經出現了三次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003年的非典,2013年的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再就是當下的新冠肺炎,三次都是突然發生的。新冠肺炎會不會變成一個類似流感那樣的季節性流行病?目前我看可能性還不大。
新冠跟流感有許多不同,其一就是傳染性比流感更強,從傳播指數來看,流感的傳播指數是接近1.5,SARS是2-2.5,新冠肺炎接近3,新冠肺炎的傳播率更高。
而且相較於其他兩種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新冠肺炎的病死率要低許多。
SARS的病死率接近10%,MERS接近30%,新冠肺炎,如果積極防控,觀察到數據也就在1%左右。
再就是我們目前監測到的資料證據,還不足以讓我們產生新冠肺炎會變成季節性疾病的判斷,我看現在的證據還不夠。新冠肺炎為什麽會出現?它會不會跟氣候的變化和各種外界的生態條件變化有關?現在還不是很清楚。
3. 咽拭子機器人采樣會比較安全準確
南都:在科研領域您廣泛涉獵,目前在治療端、預防端,有沒有一些提振大家士氣的成果?
鍾南山:在預防方麵我們做了許多工作,以前的經驗告訴我們,采集患者咽拭子的過程其實相當高危,也比較容易出現假陰性等結果不準的問題。所以研發了咽拭子機器人,能夠比較準確地采樣。
我們還研發了一些負壓、層流的診療台,就是發熱門診診療台和個人防護的病床。有了這些設備,病人呼出的氣體將被較好地收集起來,醫生、護士就不會跟病毒直接接觸。
在診斷端,我們針對新冠肺炎患者在患病3-4天往往會產生IgM抗體的特性,開發了新型的血清檢測手段,更為靈敏、高效、準確。
大家關心的疫苗,廣東也一直在進行全力研發,進展很快,而且是“幾條腿”一起走。有mRNA疫苗、重組蛋白疫苗,以腺病毒、納米材料做載體的疫苗。在過去的兩個月裏,廣東、全國的科研團隊都在加緊努力攻關。
當前的疫情已經進入“外防輸入”階段,疫苗的需求會非常大,非常迫切。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的傳播,持續的時間也會長一些,疫苗製作非常重要。
在治療端,我們正進行一些嚴格的對照實驗。比如磷酸氯喹的應用,現在初步看起來是有一定效果的。再比如瑞德西韋的應用,也在加速進行臨床驗證。
如此多方麵的廣泛研究,讓中國的臨床醫生和17年前比起來有極大的不同。現在,大多數醫務人員不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也把論文寫到世界各個國家,寫到了臨床實踐當中。
4. 重型以上患者的小氣管、小氣道裏的上皮細胞破壞較強
南都:您多次在會診、方案製定時提出來的加強重症患者小氣道的管理,現在的應用效果如何?
鍾南山:加強重型、危重型患者的小氣道管理,我們一直在采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結合病理來看,新冠肺炎有和非典同樣的典型性病毒肺症狀,比如小血管的破壞、壞死、微血栓的形成、上皮脫落,以及間質性纖維化等。我們還注意到重型以上新冠肺炎患者的小氣管、小氣道裏的上皮細胞破壞比較厲害,容易造成堵塞,再就是包括肺泡、小氣道裏有大量的纖維素性滲出,這些液體填充,造成後麵的治療非常困難。
發現問題後,我們也提出早期使用大劑量的祛痰劑和抗氧化劑,以及適當進行纖維支氣管鏡的吸引、衝洗,對一些病人是能夠起到輔助作用的。
第四部分 國士風範
有沒有滄海橫流,醫務人員都在顯英雄本色
南都:一直以來,大家認識的是一個專業、堅韌的鍾南山院士,但這一次疫情中,我們發現您數次動情落淚。其實您是一個感性的人嗎?哪些事情會讓你變得感性起來?
鍾南山:我想,這個很複雜。第一次(接受新華社采訪時),就是我們當時的疫情並沒有根本性的控製,疫情依然發展得非常快,當時有憂慮。再加上看到我們前線武漢醫務人員的艱辛,很有感觸。
第二次(悼念李文亮醫生),我覺得這些說出真話的醫生,當時他們說的話並沒有得到重視,甚至還要被訓誡,我覺得很委屈。
我必須再次重申,我國絕大多數的醫務人員,從來都是白衣天使,他們從未離開過這個名稱,也無從說起讓白衣天使精神回歸。
我們從來沒變,從不同時期,不同的階段,從我們醫務人員的表現中就看得出來了。有沒有滄海橫流,我們的醫務人員都在顯英雄本色。
通過這一次新冠疫情,我希望廣大的社會、公眾,能夠相信我們醫務人員。我們中國的醫生絕大多數都很盡責任、很有責任感,他們是真正獻身於這個事業的一群人。
第五部分 院士寄語
1. 學習最重要的是學好基本功
南都:隨著疫情的逐漸控製,我們會開始慢慢迎來複課。您覺得我們的大、中、小學生群體,在這一次舉國的抗疫行動中,能從中學習到什麽?
鍾南山: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的過程中,學生們放假的時間比較長,我覺得最關鍵的不是學到了新冠肺炎這個疾病怎麽防治。更重要的是學到了一種精神——中華民族團結抗疫的精神。由於國家的高度組織性,使得我們能夠將全國人民動員起來,為了抗擊新冠疫情這一個目標來共同努力。
(這其中大家學到的)是兩點,一是解決好小我和大我之間關係的問題,
為了控製新冠疫情,使得大家有很多不便,要待在家裏,但大家都能自覺地做出犧牲,所以減少了疫情的播散。這個方麵,大家都做得很好,很好地處理了大我和小我之間的關係。
還有一點,就是學會了用科學的精神去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新冠肺炎需要有科學精神,要有科學研究也要有科學知識。如果下一次有其他的事情,或者同學們在其他領域遇到了問題,也要明白,解決問題需要有科技、科研支撐。而科技科研的支撐關鍵是打好基礎。
所以不管是小學、中學、大學,都是要打好自己的學習基礎,大學生要打好專業基礎。具有了良好的基礎,才能夠進行進一步的科技攻關。就像這一次,大家經過10年、20年蓄勢待發,一旦遇到情況,就能夠利用自己的經驗、知識,創造出新的方法,找到更快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 看見的是最重要的,堅持實踐得出的方法
南都:能不能談一下您的學習、工作經曆和故事,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您覺得自己收獲最大的是什麽?
鍾南山:這個問題,我最先想到的答案是非典期間的故事。覺得鄧小平同誌提到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對我們指導、收獲很大。
2003年時,我們遇到了一些不實的情況,在非典開始的時候,曾經有關部門認為病原體是一般的衣原體,很容易治療。但是我們用治療衣原體的相關方案、方法治療病人,發現一點效果都沒有。我們還是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以事實為依據,提出了不同意見。
我覺得,在求知的過程中,看見的(實踐過的)是最重要的。正因為我們堅持自己的治療方法,所以我們能夠取得最低的病死率,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生命損失。
3. 與其相信權威,不如相信實踐
南都:對於即將複學的學生群體,您有什麽樣的寄語?
鍾南山:準確地說,我經過了至少七十幾年的學習,我關於學習的最大體會就是,要學好基本功。隻有具備了最基本的知識以後,你才能夠往上走。
而在基本功裏,學好語文最關鍵。學好了語文才懂得如何對事情進行分析、總結、綜合。我們在很多科研工作、科研領域中都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這尤為重要。
其次就是要學會多問幾個為什麽。
我們除了學習基本知識,還要有好奇心,經常去考慮一下:這個為什麽是這樣?或者這個跟事實(本質)有什麽出入?
正因為這樣,我在整個工作過程中,以及這幾次抗擊冠狀病毒的過程中,我都保持著一顆好奇心和敢於提為什麽的精神。對於別人講的東西,不見得要相信,關鍵要眼見為實。以實踐為師,相信自己的實踐,比相信權威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