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個網絡表情符號誕生25年 (圖)

(2007-09-19 08:38:57) 下一個

1982年9月19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研究人工智能的斯科特·法爾曼教授在大學的電子公告牌上建議,用:-)這個符號表示笑話,用:-(表示需要嚴肅對待的問題。這樣網絡使用者就能避免網上交流產生的誤解。從此網絡表情符號得到了迅速普及和使用,美國大學的電腦愛好者紛紛開始使用這些符號,此後網民和各類技術人員又創造了大量的錯綜複雜的表情符號。

當網絡表情符號傳入日本以後,日本人發明了另一種橫向的表情符號,例如用^_^表示微笑,代替美式的:-)微笑符號。西方的表情符號大多用嘴表達感情,而日式的表情符號重點卻在眼睛上。這也算是東西方文化的一個差別吧。

表情符號本來是一種網上次文化,但隨著網絡使用的普及和手機短信的通行,表情符號已經為社會廣泛接受。後來在網絡論壇和網絡傳呼軟件中又開始使用更為生動的臉譜(icon)來表示心情。現在的網絡表情符號已經超出了起初的簡單的微笑、憂傷等臉上的變化,還能刻畫其他相對複雜的概念。比如 =|:)= 這個符號代表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而^^o_o^^表示蝙蝠,C= :-)表示飯店的掌勺廚師。可以說,25年後的今天,表情符號無處不在。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我們的日常交流越來越多地從口頭語言轉化為符號表達。現在這些表情符號不再顯得幼稚可笑,而是為人們互相交往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障,有助於避免錯誤表達和語言上的誤解。盡管如此,鑒於各民族、種族之間文化背景差異,各種符號的使用也代表著不同含義。東方人頻繁使用:-)或者簡化為 ) 這個符號,表示微笑,隻不過是一種友好的表示,而在歐美很多人理解為開個玩笑而已的意思。

俄羅斯,網民們結合本土文化,創造出了富有俄羅斯特色的網絡表情符號。比如在一本很有名的科幻小說中有一個叫做克圖虎的海底怪獸,腦袋上長著一堆觸角,網民就把它形象地畫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金色的麥田 回複 悄悄話 喜歡這些網絡表情符號。

謝謝樓主,俺還掃了一點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