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說一個20多歲女孩的情況。

(2007-08-16 13:41:00) 下一個
我們家親戚的孩子。學業非常優秀,國內來美國名校,本科剛畢業,忙上要開始一份不錯的工作。工作前來我們家一趟。她爸爸媽媽也剛來參加她的畢業典禮後來我們家。她父母托付我們要多跟這孩子多談談,因為發現孩子對他們的話不怎麽聽得進去,說是有代溝。本來她爸是這孩子的崇拜偶像,這次對孩子這樣的反應有點沒想到,當然也很失望。

孩子來到我們家,我們發現確實有些問題需要提醒。

第一,穿著。穿得太露,對娛樂女郎很有研究,對平常美國人的生活了解甚少。裙子勉強蓋住內褲,必須是很短的內褲。她父母就提過這個。我太太就跟她談馬上工作了,著裝要職業化,要把自己定位為職業女性,如何如何... 她還不太以為然。其實我們看到美國的大學生也很少像她那樣穿的。過去她怎麽穿的我們就不說了,都已經過去了。

第二,吃相。這孩子從小家庭條件優越,而且她父母有一種所謂“精英教育”、“女孩富養”的觀念,隻要讀書好,將來成為社會精英,生活小節不必注意。他們自己是知青的一代,吃了不少苦,現在有條件了希望孩子生活無憂。結果養成這孩子對什麽都不知道珍惜。說是為了減肥,吃飯時絕不吃澱粉類。一起吃飯,她把很多東西都挑出來扔在桌上。餃子包子不吃皮,pizza隻要toppings。說是喜歡壽司,我太太帶她去吃,她隻吃中心的一點點,我太太就把她的米飯拿過來吃(我太太是她姑姑),希望她有所感覺。我們也不好說得太多,由她的爺爺奶奶(在我們家)跟她說珍惜食物是一種美德,浪費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營養要平衡等等。也不知有沒有聽進去。她來美國四年,丟過電腦,手機,上千元現金,信用卡,....。我覺得不隻是丟三落四的習慣,主要是不珍惜,“富人”心態。每次丟了什麽,她爸爸馬上給她補上。

第三,關心別人。這孩子對別人的付出,別人的感覺,好像不太在乎。對她父母給她的一切供應當然不放心上。她剛來美國,我們飛過去看她,幫她買了很多生活用品,自不必說。一次帶她去中國城,她要一箱瓶裝飲料,一個大西瓜。我們的車子停的不近。我肩上扛著飲料,手裏提著別的食品,她姑姑抱著西瓜,她說要是她爸爸扛著她會舍不得。她姑姑回家跟我說,這叫什麽話?姑父大老遠來看你幫你出錢出力流汗,一點感激之心沒有。我說孩子慣壞了,你以後多跟她聊聊,希望她把國內的那些觀念扭過來。現在看來,她的很多觀念還是國內的,根深蒂固。這次來,我們也跟她談對別人要知道感恩,對自己的擁有也要感恩。

第四,交友。說話流露出來對別人“小氣”的看法,談到自己的朋友圈子也多是誰的家世,誰的收入,誰的帥氣。我們跟她講人的不同背景,不同環境,要多理解包容。交朋友不要以身外之物來衡量,看人的內心的品質。交男朋友更要注重人的品格。也要以自己的品行而不是長相打扮財力,甚至穿著暴露去吸引對方。她也談過幾個男朋友,她還是比較嚴肅認真的,自己也不知道什麽原因不成功。

當然這孩子還是有不少優點的。我這裏主要是感覺精英教育與富養必須要與品德與價值觀教育相配套,否則孩子在走向社會會很難調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