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最新文章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吳清源

(2007-08-09 14:58:50) 下一個

田壯壯拍的電影,“吳清源”,我還沒看。

不過稍微流覽了一下簡介。想起來很多他的事情。

關於吳清源,耳熟能詳的,莫過於他在1936年抗戰時加入日本國籍以及之後十多年憑個人之力打敗日本最頂尖的七位超級棋士和被譽為“昭和棋聖”的事跡了。

前者讓他在當時國內成為眾矢之的,人人得而唾罵的“漢奸”。

後者,那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幾乎使得吳清源成為傳奇,圍棋的化身,甚至神話。

可惜這成就和缺憾是毫不相幹,無法互相抵消的。

於是罵者不乏,褒者亦眾。

本來,苟存性命於亂世之中,卻一心逃離到自己寧靜世界的人,如吳清源,是無可厚非的。

我猜也許那就是他的初衷。

要命的是他逃去的世界是日本。

兩國對峙時,加入日本國籍,那個寧靜世界,是否真的如他所願呢?

田壯壯似乎用了些後續的情節,如征兵體檢和簽名的情節,表述吳清源後來遭遇到的巨大心理壓力和不安。

我還是看不懂。

如果他承受了如此巨大的壓力,又何必當初?

讓我們來看看一個截然相反的例子吧。

梅蘭芳。他演的京劇我沒看過。又或許他在京劇上的成就,也還沒吳清源在棋屆的成就那麽震撼和輝煌。但恰恰在吳清源加入日本國籍的當時,身處淪陷區的梅蘭芳,力拒日本人演出的邀請,堅持賣畫為生,一直到抗戰勝利。

那麽,變了國籍的吳清源的壓力,在梅蘭芳的事跡前,是不是變得灰暗無力了點?

也許民族主義本來就隻是捏造出來的高帽。時過境遷,我們也許可以對那些過去的人物寬容點,不必高聲痛罵難聽的“漢奸”或極力讚揚“民族英雄”。

但,如果一個不懂圍棋不懂京劇天生愚鈍大字不識個把的農民,因為有外人拿著刺刀悍然開進自己的村莊,麵對冷冷的刀刃,明知必死,還本能的,赤手空拳的奮起反抗。這算什麽?

那個時候中國有多少這樣的人?

中日對峙,國軍陣亡的將士對日本軍陣亡比率是8:1;共軍對日本軍陣亡比率是4:1。那這些人,這些成了炮灰的人,他們的壓力是多大的?

我決無意貶低吳清源的人格。那是他的個人行為。也不認為去脫光了衝向敵人的刺刀去拚命就算勇敢。

更不想拿民族主義來說事。活在治世,國家尊嚴自然有人料理的周到。輪不到我。

隻是,如果要做什麽事情,既然做了,就承擔起責任。不用回頭看了。那小小的借口,彌補的內疚或壓力,是不能挽回事實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