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半個世紀以來的巨大進步是很難否認的,特別是近十年來獲得的驚人繁榮。比起年長的人,年輕人相對缺少縱向的曆史感,卻比長輩有更多橫向的關於西方發達社會的知識。因此,相對於長輩,青年學生對我國的社會現實有更多的不滿。其實,不僅是較為年長者更多看到國家的進步,多數海外華人和在發達國家的我國留學生也對中國的持續進步持樂觀態度,通常比在國內生活的人對現狀的評價高。
1840年英國因為中國拒絕他對華販毒就敢對我國發動侵略戰爭。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兵力不超過兩萬,就讓中國賠了四億五千萬兩白銀。這數字是按中國當時的人口計算的,也就是說要中國人不分男女老幼,一人賠一兩,實在是野蠻至極了。那個時候,中國不是任何國家的對手,而是任人宰割的對象。但五十年以後,到1950年,我們把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阻擋在了國門之外,贏得了迄今五十年的國家安全,贏得了對手的尊敬。朝鮮戰爭始於三八線,終結於三八線。但是中國軍隊參與的戰爭始於鴨綠江,終結於三八線。
為了扭轉1840年以來中國的衰弱,中國人一直在學習西方。滿清王朝學過日本的明治維新,北洋政府學過西歐的議會製,孫中山要搞暴力革命放棄民主之後開始搞“軍政”,蔣介石嚐試過德國的法西斯,共產黨人學了蘇聯的“專政”。自上個世紀開初,我國的留學生不絕於途,哪個國家先進就如潮水般湧向哪個國家學習。結果呢?正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中國絕不“思想僵硬”。百年來,主流意識形態換了好幾次了,恐怕比世界上任何社會的主流思想換得頻繁。中國是最早放棄計劃經濟,改行市場經濟的共產黨國家。若非近二十年來中國開辟了一條極其特殊的發展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美國不會產生恐懼,認認真真地把中國當成競爭對手。
二.中華政治製度的優越性及文明的底蘊
為什麽我們的眼睛永遠盯著北美、日本、西北歐呢?因為我們認為自己有資格成為並超越這樣的國家。這就要說到“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自漢唐的強盛以至明清的繁榮,我國原本就是世界上最強大富裕的先進國家。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文明今日何在?惟我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綿延不絕。我們的傳統文明不僅曆史悠久,而且製度極為出色;因其出色而悠久,亦因其悠久而出色。《易經》講,既然“天行健”,就要“君子以自強不息”,“與時偕行”。我國的傳統文明講求格物致知,好學不倦,而且有教無類,造就了世界上最好學的文明。沒有這深厚的文明底蘊良好的封建製度,就不會有先賢們前仆後繼的英勇奮鬥,不可能有百年來的艱苦學習,不會有近五千年來的領導著世界的文明。
中國有偉大的政治文明傳統。我國的孔子比馬克思早生二千多年,《禮記》裏記述了他的“大同”理想。孔子的思想比馬克思中庸得多,更人性,更出色,表述也簡潔得多:“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從政治結構到道德準則,從道德準則到社會關係,從社會關係到經濟、倫理、教育,自經濟、倫理、教育迄於社會結果,全文僅107字。接下來,《禮記》又記述了孔子對“今大道之隱,天下為家”的私有時代的政治理解,及相應的製度設計,體現了強烈的現實主義。
自漢武以降,以孔門思想為基礎的中國傳統政府製度綿延兩千多年,在世界上不僅是獨特的,而且是先進的。不獨如此,兩千多年前的語言文字,不必翻譯,今人仍能流暢地閱讀,豈是希臘羅馬文明所能比擬?
可惜的是自孫中山引人所謂的民主理念以來,由於一個世紀的輿論灌輸對西方學說盲目的崇拜及推崇暴力“革命”,國人對中華政治文明多持否定立場。認為是“封建”腐朽的。隻會抽象承認“中華文明偉大”,卻具體指責中國政治製度野蠻。這不僅講不通,而且是因為對曆史的無知。
大清就算再落後, 到亡國了, 也不曾淪落到GDP隻有日本的四分之一. 看, 我們還很有些人為這幾年的經濟沾沾自喜呢. 看不懂這個的是他的腦袋已經給各種類型的宣傳蒙蔽了大腦的思考. 可知道, 清末之時可算是中國封建史上出了名的最昏慵最閉塞最落後的, 到亡國了怎麽國力還比現在強怎麽多. 任何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都要問這是為什麽.
三代中國青年都隻曉得西方的先進,包括蘇聯美國的先進,卻不知其共產/資本主義野蠻和落後;隻知道傳統中國的野蠻落後,卻不知中華傳統封建政體的文明先進。中國的傳統政治文明“以德治國”,極其獨特,效果驚人。
一是政府之治與鄉紳領導的自治相結合,給人民以相當的自由。二是首創文官製度,以公開平等的考試加考核來選賢任能。這種帶有“虛君共和”色彩的文官遴選體製惠及整個世界,較之今日的普選製度更加民主, 更加去除了資本主義國家黑金政治賄選政治。三是世俗政治,以德治國,發展出對不同民族、部落、和宗教的寬容和包容,成就了今日的中華“民族”。當西方人為取消宗教法庭而奮鬥,為世俗化而艱苦“啟蒙”,我國的世俗化在兩千三百年前就完成了。
中國當然是“禮儀之邦”。直到中國王朝滅亡之際,西人要我老百姓一人賠一兩銀子,皇帝卻謹遵康熙“永不加賦”的“祖訓”,不曾敢對億萬農民加收一分錢的田稅。結果是政治體製的高度“合法性”,綿延兩千多年。有人反具體的皇帝,具體的貪官,但沒人反體製,連元朝時的蒙古政權也不反中華體製。這樣的體製在西方的侵略下結束了,但它是否就一無所長了呢?是否就被西方來的新體製連根拔去了呢?
今天的人,但凡發現新體製的弊端,就去攻擊“長期的封建專製傳統”,而不知道那是西方(包括俄國)體製的弊端。一個翩翩君子被流氓無賴擊敗了,但那並不證明流氓無賴代表更先進的文明。滿族人擊敗了明朝,日耳曼人摧毀了羅馬帝國,但那並不必然代表先進文明戰勝了落後文明。滿族人的成功恰恰在於他們繼承和發展了中國的傳統文明。整體的拋棄一個偉大的文明傳統並不可取。近代的中國向外國學習是可喜的,但自從孫中山推行的他那套西方迷信生硬地強加於中國, 並把中國引入了萬劫不複的近代幾十年內戰當中,嚴重地阻礙了中國近代生產關係及生產資料的發展. 把適合中國幾千年乃以稱霸的製度通通拋棄. 學習西方是好的,但並不能因此而走上割裂,割裂的中華文明不可能延續。中國優勢的傳統製度是近代西方打破的. 沒有中國的傳統封建製度的恢複,汲取中華傳統文明的精華,中國永遠不可能超越西方世界。
三.民主迷信
民主思想和民主製度據說是“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國的上一世紀舊社會的青年們也自認信仰民主。但在二十一世紀, 新一代中國有誌青年很應該為中國傳統封建製度的先進性而大聲呐喊, 為繼承幾千年來先輩開創的中華在世界上領導地位, 勇敢地戰鬥!
民主製是有社會條件的,我們的社會條件與西方不同。西方從古希臘開始就是階級社會,之後的古羅馬也是。中世紀更有嚴格的等級社會,到了近代資產階級對傳統貴族發動攻勢是階級鬥爭。因此,《共產黨宣言》說,“到目前為止的一切社會的曆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曆史。”然而,中國的傳統社會是小農社會,是大一統的社會,不是階級社會,不信仰階級鬥爭。至遲到了商鞅變法,中國的封建製就不存在了。中國早熟的農業導致了這樣一個社會,精耕細作、多子多福,拒絕長子繼承製。在這種情況下,“富不過三代。階級社會不僅是由貧富分化引起的,更依賴長期形成的階級意識。我們的傳統社會不是產生階級意識的溫床。
這樣的傳統社會導致了一個獨特的政治體製,比起西方體製要文明和諧得多。如果政府文明是一切偉大文明的核心,中國的政府文明是空前的。在中國,我們比柏拉圖更早意識到政府必須由賢能者領導,並且發明了公平的選賢任能的製度,人人有平等的機會來參與政府工作。人不分老幼華夷,均可參加公平和公開的科舉考試。“布衣宰相”乃是尋常之事,甚至春秋時就有奴隸為相。中國社會是平等的小農社會,不是界限分明的階級社會。中國人理解的“政治”,是由“正”的道理來治,不是階級之治,不是強大的階級或利益集團通過鬥爭來獲得權力。
在中國的傳統社會,公正廉明、兩袖清風是主流的政治文化。官員是考選出來的職業的中立官員,他們代表全社會(所有小農)的利益。中華文化是“仁”的文化,此道統源遠流長。做人要做仁人,為政要行仁政。官員們學的是仁義禮智信,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因為“以德治國”而非“以力治國”,中國傳統的小政府治理了那麽大的一個國家,這不是世界政治文明史的奇跡?馬可波羅曾經極力讚美過中國政府,但他看到的不過是我國政府史上最惡劣的政府之一。我們選賢與能,由賢人來治理國家。賢人也就是柏拉圖所說的哲王。大家經常隻知柏拉圖讚美“王製”,卻不知其核心是賢能者治國。中國傳統思想比柏拉圖進步得多,提出並且實踐了選賢任能。
何謂民主?民主製度的核心規則是“多數決”的程序,為政的合法性在於多數人的支持。多數決有兩層意思,一是選舉時的多數決,二是政府議事時的多數決。西方一個階級掌握了壟斷權力後,另一個正在崛起的階級隻能通過暴力來奪得權力維護自己的利益。為了讓各個階級都有發言權,出現了代議製民主的規則。人民分成階級或利益集團,推選自己利益的代表來爭取權力,從而維護自己集團的利益。民主之謎是,民主會代表多數人的利益。
美國憲法是民主產生的嗎?《美國憲法》是乾隆52年(1787年)由美國55個自認是“人民代表”的紳士討論通過的,比如憲法起草者傑弗遜,他大概覺得,我既然是弗吉尼亞州最大的莊園主,我不是人民代表誰是人民代表?所以趕著馬車就到費城來了。那55個“人民代表”僅有39人投了讚成票,多半還是使用奴隸耕作的大莊園主。後來十三個州的議會批準了該憲法,但參與討論和投票的人總共不超過兩千,那兩千個代表的產生方式大約隻有他們自己知道。這兩千人早已做古,和當代人的生活毫無幹係,可兩百多年裏卻從未有過針對憲法的人民公決。即便美國憲法算是民主產生的,世事滄桑,以乾隆時代民主定的規矩來規範21世紀的今人能算民主?然而,《美國憲法》依然是“良法”。
大家還知道而今的《德國基本法》和《日本憲法》從何而來,也清楚到97年為止的香港基本法《英王製誥》從何而來,都不是民主產生的。《美國憲法》通過不斷的解釋和修正,成為美國人俗世的《聖經》。
世界上的窮人總比富人多,那麽民主製度應當會代表窮人的利益。可是,為什麽代表窮人反對富人就正確呢?而且,人多勢力未必大,團結的少數人往往比鬆散的多數人更有力量,因此,西方的民主製度並不必然代表窮人利益。最後,當人民分成兩個集團,51% 的票數就構成多數;如果分裂成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集團,我們還可能有真正的多數嗎?少數人操縱多數人是選舉政治的必然結果。所以,古希臘的雅典人為了真實的民主――人民作主――就采用抽簽的辦法,使人人有平等的作主機會。舉凡重要的事情,都舉行全民公決,依人數多少作決定。雅典的衰落與這種直接民主密切相關。醫生需要專門知識,你不會希望給你治病的醫生是普選產生的。政府也是要專門知識的,應當選擇賢明能幹的人來領導國家。“民意”的反複無常使雅典輸掉了戰爭,流放了無數精英,還殺掉了偉大的思想家蘇格拉底。蘇格拉底是雅典民主製度最直言不諱的批評者。
從學理上講,我們為什麽要服從一個相對的“多數”?有人說,因為服從少數不利於穩定。可是,除了服從多數就是服從少數?為什麽支持者的“數量”那麽重要?中國的傳統文明裏非常重視人民的利益,但卻從未產生過以人數多少來決定是非的觀念。並不是中國人愚蠢,自古希臘衰敗以後的兩千多年裏,包括羅馬人在內的西方人都拒絕以支持者的數量來決定政策。原因很簡單,那是個非常粗糙,原始,甚至野蠻的想法,是強權即公理,根本不是什麽普世價值。科學界不信這一套,企業界不信這一套,教育界也不信。教室裏有一百個學生,34%的學生不喜歡老師講的內容,希望換人講,33% 的人無所謂,另外33% 的學生喜歡老師講的內容。如果按照民主原則,第一,這個老師必然被趕走;第二,學校就不會有考試了,因為沒幾個學生喜歡考試,而且學生人數永遠比老師多。
羅馬人認為應當服從“自然法”的正義。中國人認為應當服從“道德”正義,都不相信“數量正義”。一直到美國建國,民主依然是個貶義詞,與暴民政治,多數專製連在一起。到了19世紀前期,代議製被美國人稱作“民主”,民主才變成褒義詞。
四. 西方單純推銷民主的欺騙性
不僅我們中國人,西方人也早就看到了這種代議製的弊端。他們利用自羅馬以來的另一個深厚傳統來製約民主,這就是法治傳統,或曰“憲政傳統”。這個傳統體現為三個要素。第一,民定的法律服從憲法,而憲法來源於基本法,基本法來源於人類社會的基本道德準則,或曰“自然法”。換言之,人民代表不能依著自己性子隨意立法,必須依法立法。第二,司法獨立,民選的立法和行政領袖不能自行決定自己做得對或錯,必須由獨立的非民選的第三方來判斷其作為是否合法。第三,司法人員由經過考試和考核選拔的職業精英來承擔。民主與法治相結合成就了西方的近代政治文明,也成就了西方近代以來的強盛。
五. 最後總結
基本上, 西方製度的所謂成功在於落實了司法的權威性, 和司法對民主的自上而下有力的監控. 這和中國傳統封建製度裏的中央集權集中決策是高度一致的. 但為什麽西方一而再地掩飾其本質呢, 而不斷向東方推銷其民主這一表象呢? 西方是不是想通過單一的推銷民主而不提司法權威, 隻是想向東方各國輸出暴力革命. 致東方各國與內亂和不斷的理論爭鬥之中, 從而幹擾其發展繼而從到經濟上的操控. 我想這個道理聰明的大家是不然自名的.
我們新一代的知識青年應當去了解一下自己祖先的政治文明。如果去讀中國的古典著述,了解我國的政府曆史和對政治的認識,我們能得到很多全新的啟示,你可能會認同中國需要自己的“製度複興”。如果念過中國的古典著作,比較了西方和中國的曆史和現實,大約就不會去肆意詆毀我國的傳統帝國製度,盲目讚頌西方(包括共產及資本主義)的思想和製度。確實曆史到了二十一世紀, 與其說現在中國喊民主改革出於自身發展, 不如是說迫於取悅於西方及西方在國內培養的反對勢力, 以求自保.
民主對於中國可以說是一不必要的春藥. ---"而過期的春藥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