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67)
2013 (346)
2014 (204)
2015 (199)
2016 (738)
2017 (213)
2018 (120)
2019 (106)
特朗普問鼎白宮,是美國乃至全球劃時代的政治事件,沒有任何人能清楚的預見,沒有從何從政經驗、傳統政客眼中的異端另類特朗普,將把美國和世界經濟推向何處去。不過,有一件事確定無疑,加大基礎建設,限製移民政策,重新開展貿易談判,是他上任後頭等要務。
美東時間11月10日,特朗普競選網站公布了初步政策框架,這是特朗普團隊競選後首次闡述其政策立場。徹底改革移民政策(並建造隔離牆)、減稅計劃、廢除奧巴馬醫保法案、捍衛憲法權利、打擊恐怖主義、貿易保護、教育改革、放鬆銀行監管、美版四萬億赫然在目。
美版四萬億最引人注目,這也是特朗普競選時所承諾的,若其當選,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其基礎設施投入至少是希拉裏的兩倍,基建投入將超過5,000億美元。
美國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但基礎設施建設方麵一直落後,據世界經濟論壇報告稱,在基礎設施質量方麵,美國位居全球第19位,排在西班牙、葡萄牙和阿曼之後,在總統競選過程中,特朗普抨擊美國的基礎設施簡直是“恥辱”,提出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計劃,承諾選民要重建道路、機場、橋梁、排水係統和電網,成為特贏得選民支持的因素之一。
盡管共和民主兩黨對加大基建投資達成一定共識,但通脹和債務上限成困擾此項政策焦點。有分析指出,美國目前已接近充分就業,特朗普加強移民限製,將讓勞動力市場更加緊俏,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將推動勞動力價格更快上漲,加劇國內通脹壓力。高盛甚至建議投資者出售政府債券,買入黃金來抵禦可能發生的“特朗普通脹”。
特朗普減稅是贏得民意的關鍵因素,但龐大減稅與基建投資支出相悖。美國稅收政策中心估算,特朗普新稅收政策從2016年至2026年,會將聯邦收入減少9.5萬億美元,並將國家債務水平總邊際提升11.2萬億美元,國債占GDP比例絕對增加值到2026年預計達到39%。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政府財政刺激力度越大,債務比重將持續攀升,反對提高債務上限,削減財政赤字,是共和黨一直奉行的傳統,更是特朗普競選的口號,如何化解兩難困境?
很可能的情況是,特朗普將加快加息步伐,以適當緊縮性貨幣政策,壓製企業無效投資,以此緩解通脹壓力。同時,吸引海外資本回流,為政府債務融資提供扶持,並加快海外製造業回歸步伐,為國內創造更多就業和稅源,從而降低政府長期債務壓力。
簡言之:寬財政+緊貨幣,或將是特朗普執政後中短期經濟方針,通過完善基建設施,提高勞動者薪資收入之餘,節省社會整體運輸成本。這將為製造業回流擴展便利空間。與此同時,采取相應緊縮性貨幣政策,抑製企業無效投資,將勞動力和要素資源騰退出來,緩解短期通脹壓力,隨著海外製造業回流,配合上減稅計劃,產業空心化困局將被扭轉,長期以來政府累積的債務壓力,也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這或許就是特朗普未來經濟總方針。
但是,此舉將對全球經濟形成利空。在各國貨幣競相貶值環境下,美聯儲持續緊縮政策將產生強大吸虹效應,對其他國家貨幣產生壓力。尤其對於新興國家,很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一方麵市場資本持續外流,資產價格大幅縮水,匯率嚴重承壓。
另一方麵隨著美元流動性變得稀缺,以及特朗普強硬的貿易政策,出口將麵臨前所未有的衝擊,屆時,跟隨美元提升利率(抑製資本外流,但將刺破國內泡沫,尤其對於貨幣超發,資產泡沫嚴重的國家尤其如此),還是大幅貶值貨幣(代價是引發輸入性通脹,對實體經濟造成衝擊,同時很可能導致匯率戰),將成為很多國家二選其一的抉擇。
這也是世界恐懼特朗普上台的關鍵因素,在各國央行努力下,貨幣政策作用已發揮到極限,政府和企業債務已擴張到難以複加程度,倘若一方打破緊平衡,這個依靠貨幣堆積起來的遊戲就將煙消雲散,用如坐針氈形容各國央行處境並不為過,特朗普勝選,如同一頭蠻牛衝進瓷器店,該當如何馴服這頭蠻牛,還是任其橫衝直撞,是各國首腦政要麵臨的最大難題。
(海之驕 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