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移民的辛酸史: 林語堂的《唐人街》 vs 黃運基的《舊金山激情歲月》

(2016-02-18 18:08:53) 下一個

 

【摘要】林語堂的《唐人街》和黃運基的《舊金山激情歲月》,一部是在美國出版的英文小說,寫中國移民的創業史,成為當時美國主流社會的暢銷書;一部是在中國出版的海外華文小說,寫中國移民的辛酸史,被中國學界評論為有強烈批判現實主義的美國華文文學力作。本文比較分析這兩個文本在排華曆史、種族矛盾、異族婚戀、主人公等四方麵內容的處理差異,探討美國英文小說和華文小說對同一題材內容的不同寫作策略。

林語堂,哈佛大學文學碩士、德國萊比錫大學博士、美國紐約艾邁拉大學、美國新澤西州若特格斯大學、美國威斯康辛路艾特大學榮譽博士, 1935 年,全家遷往美國,出版了 30 部英文著作,成為美國主流社會名人。 1976 年在香港逝世,至終沒有加入美國籍。《唐人街》是林語堂 1949 年在美國出版的一本英文小說,講述了來自中國的移民馮湯姆一家在美國紐約唐人街開洗衣店、飯店,曆經艱苦、勤儉、忍耐,逐步實現 “ 美國夢 ” 的創業故事,當時成為美國主流社會的暢銷書。有趣的是,《唐人街》裏的創業史,和當代美籍華人作家黃運基的人生經曆很相似。

黃運基,美籍華人,美國當代華文文學 “ 草根文群 ” 的扛鼎人物。他 1932 年出生在中國,家貧,自幼失學, 1948 年,在美國做廚工的父親把他帶到美國,他當過清潔工、侍者、花農、小餐館東主,飽嚐中國移民所受的刁難和歧視,經過多年奮鬥,他擁有了兩家公司。黃運基在美國的經曆,與林語堂的《唐人街》裏馮家的經曆像是同一個故事。但是,黃運基的自傳式小說集《舊金山激情歲月》中描寫的卻是中國移民餘念祖在美國經曆的滿是痛苦和血淚的辛酸史,與林語堂筆下的創業史大相徑庭。

《唐人街》和《舊金山激情歲月》,一部是在美國出版的英文小說,寫中國移民的創業史,成為當時美國主流社會的暢銷書;一部是在中國出版的海外華文小說,寫中國移民的辛酸史,被中國學界評論為有強烈批判現實主義的美國華文文學力作。本文比較分析這兩個文本在排華曆史、種族矛盾、異族婚戀、主人公等四方麵內容的處理差異,探討美國英文小說和華文小說對同一題材內容的不同寫作策略。

一、排華曆史:輕描淡寫濃妝重彩

中國移民走過了西部淘金、修鐵路、監禁天堂島、不能和白人通婚一路漫漫長夜,經過幾代人的努力,逐漸在美國的土地上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活和事業,紮根美國,過著 “ 就像美國人一樣 ” 的生活。對於華人從移民美國到紮根美國到建設美國的曆程,林語堂和黃運基的表達存在很多不同。

在林語堂的筆下,華人移民曆史中屈辱和血腥的部分,總以中國式忍耐的哲學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如《唐人街》中, 12 歲的馮湯姆初到美國紐約,遇到一群壞孩子的挑釁,回到家和爸爸的一段對話。 “ 爸爸,我聽說他們殺人、搶劫、偷竊,沒事還要揍中國工人。 ” 湯姆說。 “ 是呀!日子真是難過。可是我還是捱過來了,不是嗎? ” 再如對唐人街最年長的老杜格早年血雨腥風的經曆的處理方法,也和處理馮湯姆父親的早期的經曆一樣:聽說他到過阿拉斯加、溫哥華、波特蘭等地方。他還帶領了一對鐵路工人橫越懷俄明州,他們一路上躲躲藏藏、打打鬥鬥的,等到達伊利諾州時,人數隻剩下了一半,他們就在芝加哥南部安定下來。幾句話就講完了,再無下文。

黃運基處理華人早期的遭遇的內容,則是濃妝重彩,再三吟唱。排華曆史是他的敘事重點,他筆下很多章節都是詳細描述那段沉重的曆史。他筆下的主人公餘念祖總把不公平的曆史銘刻在心裏,不斷抗爭,如《舊金山激情歲月的》第九篇《父子情》中,念祖被控告冒用周姓入籍,在法庭上他也不忘聯係早期排華的不公正待遇反駁法官: “ 讓我提醒你法官閣下,我祖父、我父親當年合法移民來到這個所謂自由民主的國土時,他們便馬上失去了自由!我父親像幾十萬華人一樣被關監在舊金山海外的天使島上的拘留所裏。我也是一入境就失去了自由,被關在移民局! ”

念祖振振有詞的憤恨,與馮老二一句輕描淡寫,正是兩種不同的寫作策略的具體表征。林語堂對於罄竹難書的排華血淚史簡單幾句掠過,再無下文的處理方法,值得思考。其一,簡單,有兩種可能,一是兒童似的因為無知而簡單,二是老人似的因為了解而簡單,所謂返璞歸真。林語堂擁有德國萊比錫大學、美國紐約艾邁拉大學、美國新澤西州若特格斯大學、美國威斯康辛路艾特大學四個博士學位,這樣一位博學之人,我相信他是因為了解而簡單。其二,《唐人街》用英文寫作,主要讀者是美國人,如果在書中長篇大論地控訴美國先民對中國先民的虐待和壓製,不會被美國主流社會接受,更不會成為一本暢銷書,不成為暢銷書,其中的中國人和中國事情又怎麽能被美國人了解?林語堂在這方麵問題的處理上顯然很有經驗,也得到過很多讚譽,如一位西方書評家在讀了他的《吾國吾民》後說:我真想跑到唐人街,遇見一個中國人,便向他行個鞠躬禮。其三,從林語堂推崇的中國老莊哲學來說,天地無涯,人生短暫,又何苦糾纏於過去痛苦對建設現在的生活有什麽幫助呢?黃運基祖孫三代親身經曆了排華曆史的每一個時期。那種集體記憶在他心中是非常強勁的,就像他在《菊園淚》中寫的: “ 大哥拖著的水龍,在他的腦海裏,像拖著一段長長的辛酸的曆史,而這一段辛酸的滄桑史,不僅在他大哥身上看得見,也在他的身上看得見,在所有的僑胞身上都看得見 ” 他的主要讀者是華人,所以他在華文作品中不厭其煩地詳細講述那一段不應該忘記的曆史,這樣的創作對於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而言具有很深遠的價值,在文藝美學方麵,則更多地體現在批判現實主義的價值。

二、種族矛盾:童話般的簡單紀錄片的沉重

種族矛盾問題,是美國華人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主題。林語堂和黃運基的文本中都寫到了這個內容,但是兩者的處理又是存在極大的差異。

林語堂在《唐人街》一開始就寫到了種族歧視,他的處理方法是,把衝突矛盾發生在孩子們的身上,就像兒童劇一樣,輕鬆簡短又很快收場。如馮湯姆去送衣服碰到那群壞男孩子攔路。 “ 你是個中國佬! ”“ 你又不是警察,而且這是一個自由的國家,難道不是嗎? ” 湯姆引述了他常聽到的一句話。 “ 這條街是我們的。我們不要讓補衣匠從這裏過。 ” 這時有個男孩去拉湯姆的包裹,把裏麵的衣服踢向他時,說: “ 這就是衣服,嗯?你被釋放了,可是你記住不要再從這邊過了。 ” 這場種族歧視的兒童劇就此落幕。而在《唐人街》中就連這樣的兒童歧視劇都很少上演。更多的是開心快樂的和睦相處。如二哥問初到美國上學的伊娃喜不喜歡學校?伊娃說 “ 很喜歡。我起初很害怕,但是美國女孩和中國女孩大致上並沒有什麽差別。隻是他們很容易為一些事情而興奮如果你喜歡她們,就跟他們說話,不喜歡他們的話,就不用理她們。她們很單純、率直、坦白,也很容易相處。 ”

黃運基在《舊金山激情歲月》裏的種族歧視的故事,則充滿了恐懼、暴力、血腥和痛苦。如第十一篇《殺戮者》中森林大火、屠刀、謀殺和血腥,寫出了美國社會種族歧視血淋淋的一幕。如 “ 記著,黑賤種趕快滾蛋吧。 ” 憎恨在我的骨節裏鑽動,接著,這種憎恨又混雜著恐懼。後來森林著火了,白人揮刀毆打黑人小夥子。 “ 小夥子跛著腳逃避,向著大火的方向走去。小夥子還是向著大火那邊狂奔,逃避克拉特的刺殺。地上火焰四冒,瞬即燃著鬆葉,周圍都是團團烈火。 ” 我聽見小夥子一聲慘叫,隨著森林烈火的焰嘯聲,響遍灰暗的空間,叫人有一種心肺破裂的痛楚。

對於美國社會中種族矛盾這個難以避免的主題,林語堂采用兒童劇的處理手法,輕鬆解決,避免了讓這個沉重的話題破壞整部小說和諧快樂的旋律。而黃運基則采用了像黑鏡頭一樣方法,客觀、真實、細致、點點滴滴拍攝記錄下那些讓人不願意看到、讓人不願意承認、讓人不得不麵對的、真正發生過的血案,讓讀者能通過作品看到美國社會中被忽視的層麵的現實。兒童劇和紀錄片各有妙處,很難說孰高孰低,兒童劇讓林語堂的作品成為美國主流社會的暢銷書,黃運基的一些作品因為紀錄片式的批判現實主義風格被選入了美國教材。

三、異族婚戀:理想的家庭破碎的痛苦

異族婚戀也是美國華人文學作品中常出現的主題。異族相愛之後,林語堂筆下是有趣而溫馨的理想家庭,黃運基筆下卻是一生不能決斷的痛苦。

林語堂在《唐人街》中塑造了一個由大哥和意大利裔女人佛羅拉組成 “ 理想的家庭 ” 。意大利家庭並不反對他們通婚。如老麥吉歐並不幹涉女兒的婚姻。多年以來,他看過成千的中國人,他並認為中國人有什麽不好。而意大利人和中國人也有相象的地方,如他們愛麵子,重視榮譽和慢步調的生活。佛羅拉由於語言不通和家人一起生活發生了很多趣事,如當她聽到他們用廣東話交談時提到了 diasow (大嫂),她就知道他們在談論她。 Diasow 念起來前麵的音節很低,後麵的音節是向上提起的音調,聽起來就好像英文中的 sour (酸)了。 “ 我為什麽是酸的?( why I am sour? ) ” 佛羅拉問她的丈夫。中國家庭信賴地讓她管理家庭財務,她也順從中國家庭的希望順利生了孩子,並聽從丈夫的安排一直和中國丈夫的家庭住在一起贍養公公婆婆。對於似乎很嚴重的信仰衝突問題,也很通情達理地解決了。如佛羅拉生了孩子後希望孩子能受洗,她非常擔心中國公公和婆婆不同意,但是婆婆說 “ 佛羅拉,馬可是你的孩子,他生下來就是美國人,我希望他像美國人一樣地成長著。如果信教不會像中國的基督教使兒子與母親又隔河的話,我就不在乎他是否受洗。 ” 佛羅拉和神父安排好受洗的日子。這天來臨時,全家人都穿上最好的衣服,一起去教堂。佛羅拉覺得滿心的溫暖和快樂,全家人都為了她而重視這個儀式,她覺得好感動。

而黃運基對異族的婚戀的描寫,則是另一番滋味。在《舊金山激情歲月》第二篇《OK馬之死》中茱迪兩次遇難都得到OK馬的幫助,並在他鼓勵和支持下,成就了學業和事業,他們的感情很深,但始終沒能幸福。在葬禮上,茱迪痛苦地說 “ 我非常非常地愛他,我知道他也非常非常地愛我,但他不願意和我結婚。 ” 可想見OK馬一生的矛盾痛苦和掙紮。

在處理異族婚戀這個問題上,林語堂以理想的家庭作為答案。小說中媳婦佛羅拉是在美國長大的白人,同時具備中國傳統女人的各種優良品質,她是這個家庭很受歡迎的一員。這個理想家庭的故事,似乎有一種寓意,寄托了一種美好的願望。讓整本小說讀起來更像是一個童話或者有趣的寓言,輕鬆、有趣,又美好。而黃運基一如既往的沉重,為什麽他的故事裏麵,主人公最終總是不能和熱烈、深情的美國女朋友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呢?《舊金山激情歲月》中有一場對話: “ 也許愛情和婚姻還真不一樣吧。當他真要做出選擇時,中西文化的差異、家庭背景、社群關係、雙互間的品性、興趣、道德標準,等等,無一不發生了嚴重的碰撞 ” 15 也許我們由此可以探知黃運基的答案吧。

四、主人公: “ 美國人 ”“ 中國人 

在美國華人文學作品中主人公有完全被同化的 “ 美國人 ” ,有部分被同化的 “ 美國人 ” ,還有完全沒有被同化的 “ 中國人 ” 等等。本文把認同美國、融入美國、快樂地美國生活的中國移民,稱為 “ 美國人 ” 。 同樣是寫唐人街的故事,林語堂的故事主人公都是 “ 美國人 ” ,而在黃運基的《舊金山激情歲月》的主人公都是 “ 中國人 ” 。

林語堂的《唐人街》中三弟馮湯姆是書中占篇幅最多的一個人物,他可以算是新一代移民中 “ 美國人 ” 的代表。他和母親妹妹依靠二哥的支票來到美國後,不需要為生活操勞,父親和哥哥們供他上學。他很快融入了學校的生活,很快地掌握了英文,在曆史課上,他的回答有關《美國獨立宣言》的問題,博得了全班同學和老師的讚揚。 “ 政府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護我們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快樂的權利。沒有任何人能把這些權利剝奪掉。如果政府侵犯了我們這些權利,那麽我們就可以推翻這個政府,另外建立一個新的政府。 ”“ 我們也曾向與我們同血源的英國人求援,但是他們也不管我們。殖民地的人民厭煩了這一切,他們決定推翻國王,並宣布他們是自由的。 ” 湯姆的思維和邏輯完全是美國式的了,但他也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好,他在美國清貧而簡單的生活中快樂地成長。

二哥佛烈德利克 AT 馮,他算是上一代移民中 “ 美國人 ” 的代表。他出生在中國,跟著父親跳海偷渡到美國的中國人,盡管沒有受過教育,但他還是主動地去了解和融入了美國社會。市長演講的時候, “ 佛萊迪又表現了他的交際本能,他走上前去與市長握手,攝影師們也在最恰當的時候按下快門。 ” 他在美國保險公司做保險代理,並升職負責俄亥俄州、賓夕法利亞州和瑪利蘭州的業務, “ 他們一向都派美國人去其他州,但是這次他們派我去。 ” 他工作後拿回第一張支票讓全家得以在美國團聚。他甚至還出版了一本書:美國康尼紐斯保險公司讚助發行了二哥的書《好生活》,當你翻開書本的第一頁就可以看到作者的照片,他坐在一張有電話的辦公桌前,用穩定、有信心和友善的眼睛注視著你二哥這個人物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得到了美國社會的接納和認可,他對自己的家庭和親人很關照,對未來也充滿了信心。

老杜格,是最早一輩華人移民中 “ 美國人 ” 的代表。他經曆了淘金,修鐵路,殺戮和逃亡,九死一生地活了下來,在紐約唐人街安度晚年,平靜而滿足。他在回顧自己的經曆時對美國大加讚揚,他認為美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 我十八歲那年來舊金山,我一直眼看著這個國家在成長、茁壯。當時他們沒有摩托車、沒有電影、沒有無線電、沒有鐵路,他們僅僅隻是建立了太平洋幹線,也沒有電燈,一無所有可是我看著他們改變了你可以免費受教育,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你不需要害怕別人,可你得激勵自己。 ”

而黃運基的《舊金山激情歲月》的主角是餘念祖這樣的 “ 中國人 ” 。他的美國生活灰色而沉重:要反抗美國社會的壓力,還要承受華社中不同政治壁壘的迫害;他銘記美國華人苦難的曆史,極力抨擊美國政府施於華人身上不公平的待遇,他堅信自己的正確和正義,總是不斷奮起抗爭,不斷遭受挫折,很難與父輩溝通,和美國女人的感情總是沉重並痛苦,他始終不能融入美國社會, “ 不管你怎麽說,你還是個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人家決不會把你當美國人看待。 ” 他生活在美國,卻更像是一個 “ 中國人 ” 。

主人公的選擇也是不同的寫作策略的具體表征,一是滿足不同的潛在讀者的閱讀需求。英文寫作的林語堂選擇的是美國讀者更願意讀到的 “ 美國人 ” 的故事,而作為美國華文寫作 “ 草根群體 ” 的扛鼎人物黃運基,他自覺或不自覺塑造的多是 “ 中國人 ” ,對於中國人、華人和堅持學習華文的華裔讀者來說是親切的文本。二是顯示作者對待某些移民問題的思考,如移民該如何對待母國和所在國的問題。如林語堂筆下老杜格的一番話,二哥的奮鬥和湯姆馮對《美國獨立宣言》理解,都和美國曆史書裏說的美國如出一轍,我們看到的是一群 “ 美國人 ” 在異口同聲地說著美國的創業史。

結語

綜上所述,林語堂的英文小說《唐人街》和黃運基的華文小說《舊金山激情歲月》,在排華曆史、種族矛盾、異族婚戀、主人公四方麵內容的都采取了不同的處理方式,體現了在同一題材內容的創作上,英文小說和華文小說的不同寫作策略。有關排華曆史,英文小說選擇輕描淡寫,一筆掠過,重點落筆在日常的生活;而這類題材是華文小說的敘事重點,對此濃妝重彩,再三吟唱。有關種族矛盾的內容,英文小說采用把矛盾發生在兒童身上的策略,把問題處理得童話般的簡單;華文小說則真實地記錄種族歧視的血淚往事,文字像沉重的紀錄片一樣無聲地播放著血與火的焦灼。有關異族婚戀,英文小說幽默閑適地把中國人和美國人的婚姻塑造成理想的家庭;而在華文小說批判現實主義的筆調下,主人公和美國女人的感情故事總是充滿了破碎的痛苦。最後,關於小說主人公的選擇,英文小說成功塑造了三代中國移民中 “ 美國人 ” 典型;而華文小說中 “ 美國人 ” 正麵形象很缺稀,但塑造了在美國的 “ 中國人 ” 典型。本文探究了同一題材內容,英文文本和華文文本迥然不同的寫作策略及原因,希望這樣的探索,可以給美國華文文學、美國華人華裔英語文學的創作者和研究者帶來一些啟示。

(作者是暨南大學文藝學博士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