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佛教: 「萬教歸宗」vs「萬法歸一」

(2015-11-14 08:07:06) 下一個

http://blog.xuite.net/abc120267927/twblog/131689186?

「萬教歸宗」與「萬法歸一」的真諦

相信「一神論」的人認為宇宙之間隻有一個真正的主宰,他們認為宇宙之間隻存在一個囊括一切的「真神」,其它的神都是「假神」,而「泛神論」者則是一種將自然界與神等同起來,以強調自然界的至高無上的哲學觀點,他們認為神就是存在於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之中,因此並不認為還有另外一個超自然的主宰或精神力量的存在。

那麼「一神論」與「泛神論」的支持者他們何人的觀念才是「正念」呢?其實這兩種觀念都是錯誤的「邪念」,因此又稱為「兩端」,那是違背真理的,因為他們都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偏差觀念,如果他們能參透「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一個道理,那麼就沒有「一神論」與「泛神論」何者是正論的這種疑惑,如果他們沒有參透的話,那麼一生之中必被自己的那些錯誤知見所困擾著。

宇宙是由「無」而生「有」,「無」就是指宇宙最初混沌時期之空相,而「有」則是指大爆炸之後那些組合成物質的所有色相,有其實就是由無所幻化出來的,而無其實正是包括所有的有,這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這一句話的真諦,「一神論」的支持者執著在最初混沌時期之空相的那個「一」,而「泛神論」的支持者則是執著在大爆炸之後的「萬相」裡麵,因此皆非正論。

「無即是有,有即是無」,這就是佛教《心經》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或「色空不二」這二句話之真諦,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色相的萬有」來組合,則即無「空相的無」這個「一」,如果沒有「空相的無」這個「一」其中之道體來組合,當然也沒有「色相的萬有」等各種色相出來。

有的人認為「萬教歸宗」的萬教,就是指各種不同的宗教,而「歸」就是指回歸,也就是返回的意思;「宗」則是指根本,因此他認為「萬教歸宗」這四個字的真諦,簡單的說,就是萬教要回歸到他的根本,也就是回到他們的源頭,源頭就在「無極理天」,回到這個天才叫「歸宗」,否則都是在輪迴中,未得解脫。

其實他講的隻對了一半,這個「萬教」不是指各種不同的宗教,而是指宇宙間所有各種不同的教化而言,也就是說「萬教歸宗」這四個字的真諦就是指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科學教育、倫理教育或社會教育…等等各種不同之教化都是一樣,皆要引導受教者回到宇宙源頭的這個「真理」來。

因為宇宙間所有各種教化的源頭,都是一樣的,所以真理才能稱為「宗」,因此各種不同的教化如果能找到這個根本,那麼他就是一位「得道」的人,因此修行人若能知道各種教化的源頭,就等於知道宇宙的實相,知道了宇宙的實相,那麼就不會被物質的假相所迷惑,既然不會被物質的假相所迷惑,

當然就已經是一個覺者,因此他就對於外境與外物的誘惑不會動心起念,沒有動心起念自然就不會去造「善業」或「惡業」,沒有去造「善業」或「惡業」,當然就不需要再墮入輪迴去受討報,所以萬教歸宗也是各種宗教、法門修行悟道的最高目標。

所以古德有一首詩說得很好,他說:「修行無別路,隻要識路頭,路頭若識得,生死一起休。」,所謂的「路頭」就是指宇宙各種教化的源頭,也就是「宗」或是「根本」的意思。古德又雲:「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隻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這個「心頭」不是指世人的凡心,而是指世人尚未被凡塵所汙染的那一顆最初之本心,故以「心頭」兩字來隱喻之。

禪宗之修行者也有「參話頭」這種修行方式,「參話頭」是禪宗最具代表性的法門,自從北宋末年的大慧宗皋禪師大力的提倡以來,目前幾乎已經成為禪宗的代名詞,千餘年來,禪宗聽說在話頭下參悟的祖師已不計其數,而且由於他們祖師的親身履踐,因此也使得「參話頭」這一種法,淬礪得更加善巧與精緻。

「參話頭」這一種方法,一般不了解的人,總以為是很玄奧,其實說破了,卻極為平常。因為它的巧妙之處,就在於「話頭──疑情──參」的一句話上,他們所謂的「話頭」,

是指在自己心頭上提一句問話,例如「念佛的是誰?」、「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麵目是什麼?」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問題,一個疑問句!所以當我們提起話頭時,絕對不要動第二念去想,而是當下、直接的就去體會它本身所帶起的那份疑問的感覺。

那種沒有辦法解答或是不知道答案的「疑問」,就是「疑情」,因此疑問的感覺保持住以後,禪宗弟子就會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這時在疑情之上,要提攝一種要去看透、追究的覺知照了的力量,這是一種沒有妄念下的覺知力。

其實禪宗這種「參話頭」的方式,想要悟道的機率是微乎其微,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不是已經講得很清楚了嗎?他說:「諸佛妙理非關語言,無有文字」,因此在那裡玩那些具有語言相與文字相的「話頭」、「疑猜」又怎麼可能悟出真理來呢,每一個人直覺所說出來的話又怎麼可能是真理呢?

「參話頭」這三個字真正的含意就是說我們修行人一定要參透在沒有語言相與文字相之前的那個「真理」,古德有雲:「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一開口就遠離了道,因此禪宗這種弄了一大堆「話頭」來參的方式跟藏傳佛教的「辯經」又有何不同呢,還不是隻能訓練一些信徒的口才、巧辯、膽識或反應而已,又怎麼可能讓那些弟子悟道呢?

「參話頭」的「參」字是指參悟的意思,而「話頭」就是真理這一部無字真經,古德有雲:「真經無字,真道無語,真悟無言,真神無形,真佛無相,真愛無情,真音無聲」,因此一講出話就是「話尾」,「話尾」就是應世的「方便之說」,沒有語言的真理才是「話頭」啊!

「話頭」、「心頭」與「路頭」的這一個「頭」字皆是「無」的隱喻字,修行人若參透之後即能悟出真理來。

「頭」是緣起,「尾」是緣生,因此「萬教歸一」的「一」其實也是緣起性空的「空相」,而「萬教」則是因緣聚合的「色相」,色相即是空相的演化,而空相則是色相的源頭,故稱「色空不二」,因此宇宙間的各種教化若是不能徹底的瞭解起源之處的「一」,那又如何能知道整個宇宙的實相呢?

「歸一」不是歸到一神論的基督教或伊斯蘭教,因為任何的宗教仍然是各種教化的其中之一,「歸一」也不是歸到佛教所說的「佛」這邊,否則釋迦牟尼佛、大自在如來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彌勒佛、舍利佛、大光明佛、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等等這麼多的佛,您說我們修行人到底要歸到哪一尊佛那裡去呢?

各宗教的修行人若不能參透自己宗教的經典、教義或道書中那些文字內容或傳教者所說的那些言論都是「方便之說」而已的「邪說」,也都是僅供自己的信徒們參考與參悟之用的假經,那麼將這些假經拿到別的宗教去之後其實都隻是一堆廢紙,都是謬論而已,誰會相信呢?因此唯有真理這個「一」才是「正說」。

宗教界對於宇宙之起源各說各話,為了取信於自己宗教法門的信徒,因此各編了一大堆隻有自己才會相信而別人都永遠不會相信的神話,那些言論都是標準的邪說,否則又豈有「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這一句俗諺呢?不要誤以為那些「信者」都是已悟道的人,所以他們才會深信不疑,反而是因為這些「信者」都是被自己宗教所說的那些假相所迷惑,因此累劫修至今日尚未清醒過來。

至於那些「不信者」也不是因為他們已經悟了道,所以才會堅決的不相信其他宗教傳教者所說的那些言說與神話故事,反而是因為他們執著於自己宗教所說的那些假相,所以才會否定別的宗教那些言說與神話故事,一個具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到底迷不迷信,

並不是看他信仰什麼宗教,也不是看他到底修行修多久,更不是看他在宗教中的頭銜或職稱是什麼,事實上對於宇宙真相不瞭解而隨意的相信或堅持某一種世間的言說者,通通都是標準的「大迷信」。

目前全世界各宗教法門中許多有關活佛、上師、金剛上師、仁波切、上人、無上師、大師、法師、神父、牧師、導師、阿訇、喇嘛、尊者、禪師、祖師、大法師、主教、樞機主教或教宗….等等的稱呼,其實都是為了宣傳自己宗教的教義或管理佈道道場與引導信徒悟道所設置的頭銜,因此與此人是否真正的悟道並沒有直接與必然之關係,說不定他們其中有的人才是真正的「大迷信者」呢?

古德有雲:「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自從宇宙大爆炸之後,整個宇宙之間可以說都是陰陽相對的,因此愛因斯坦所提出來的《相對論》,不管他說的是狹義的相對論或是廣義的相對論,其實都是凡間的方便之說而不是「真理」,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真理是「唯一的」,

因此不可能會有什麼「狹義的相對論」或是「廣義的相對論」之對立麵,更不會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對立,因此隻要是有陰陽對立的現象,則科學家不管他提出了什麼原則、定義、定律或理論,都不是真理,隻能說是應世的「方便之說」罷了。

「方便有多門」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由於真理無文字相與語言相,但眾生又不得不教化,因此各種陰陽兩麵任何的說法都是屬於「方便之說」,所謂的「方便之說」就是指「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所有說法皆是,而「歸元」的「歸」是指返回,「元」是指源頭,「無二路」就是指「唯一之路」的意思。

因此所有宗教經典與教義內容所說的都隻是一種「方便之說」而已,佛教徒千萬不要誤將佛教三藏十二經之內容當成是「真正的佛法」,而死抱住不放,否則今世想要悟道那是難上加難,假佛法的那些佛教三藏十二經之內容,雖然接近真正的佛法,但卻不是「真正的佛法」,因為言語道斷,一說即離道,修行人應參透這其中的玄奧之處。

至於「萬法歸一」這一句話,何謂「法」,有人說:「法有事相與理相之分」,法之事相,即是指宇宙之萬物,包括有形色大小,眼所能見,大至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海洋人、動物、身體;小至昆蟲、生物、微塵等萬物種種的變化現象者皆是。

而「法之理相」即是指無形色大小,眼所不能見,為人的精神、思想、觀念、見解、言語、意識、行為與念頭…等等萬事種種的變化現象,通通稱為「法」,古德有雲:「萬法唯心所造,萬識唯心所生」,因此人若沒有動心起念,則就沒有那些「法之理相」滋生出來,所以宗教才會有「萬法由心造」這一句話出來。

佛教徒常常說世間一切有形之物質與無形之意識通通都是佛法的範圍,但這是將「法」與「佛法」兩種不同之名詞混淆在一起的說法,那麼何謂「佛法」呢?其實正確的說法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聖人,就叫做「佛」。而法則是法則和方法的意思,也就是說能使迷者悟,苦者樂,由凡而入聖的方法,才叫做佛法。

那麼「萬法歸一」這一句話所說的「歸一」又是指何意呢?「歸一」的「歸」字是返回的意思,而「一」則是指宇宙混沌時期的唯一狀態,也就是佛教徒經常在說的「一真法界」或「一合相」,「一真法界」是萬法緣起緣生之源頭,也就是說所有的法均來自於「一真法界」的這個「一」。

那麼為什麼稱為「一真法界」呢?「一」是在形容整個宇宙之間隻有在宇宙陰陽兩炁混沌之時期才是「唯一狀態」,故稱為「一」,而「真」字是在形容宇宙陰陽兩炁混沌時期的唯一狀態才是宇宙的「實相」或「真相」,故稱為「真」,而所謂「法界」本來法界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區分為「事的法界」與「理的法界」兩部份,但此處則是指事理合一「一合相」的「真如法界」。

佛教在《心經》這一部經的內容之中曾經提到過「諸法空相」這四個字,這是佛教《緣起論》的一個非常重要之觀念,也是心經揭示宇宙人生一合相的重要基礎,那麼為什麼說諸法是「空相」呢?這與世間很多人的見解不同。

「諸法」簡單的說就是一切宇宙中一切的一切,包括宇宙本身還有宇宙外麵,一切的一切,都是諸法,所以一切的一切其實本來都是一種「空相」。但是大家應該要瞭解,這裡所說的「空相」並不是說完全都不存在的意思,

而是說目前一切呈現的現象皆為緣起(因緣條件成熟而生化出來)所生,因為本相並沒有永遠不變的實質所能擁有,所以說「空相」隻是在講現象的空相而已,如果我們能瞭解「虛空妙有」、「真空不空」與「空有不二」的名詞之真諦,那麼就會知道為什麼會「諸法空相」。

《心經》曾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與「色空不二」,這些涉及宇宙本相的文字,其實與「虛空妙有」、「真空不空」或「空有不二」等名詞意思完全一樣,其它諸如「事理不二」、「佛魔不二」或「不二法門」等名詞也是在講這一個現象,如果能參透的話那麼自然就能「一理悟通,萬理悟徹」。

針對上述那些不同的名相,如果以宗教語言的角度來解釋,可能會有較多的爭議性,那麼我們改以科學的角度來探討宇宙的實相,目前全世界各國的科學家有二千多人區分成兩組以「大強子碰撞機」在瑞士的邊界地下在做實驗,其目的就是為了找到萬物之源的「上帝粒子」。

這個「上帝粒子」正是目前宇宙之間唯一還沒有解開之「天機」,「上帝粒子」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先天炁」,「炁」字是一個隱喻字,由「無」與「灬」等兩字所組合而成,「無」是「無」的簡體字,而「灬」則是「火」的古字,簡單的說「炁」就是指所有的物質若以極高溫度燒煉,

則到最後就會變成非物質的「炁」,「炁」的質量科學家說概約是10的負34次方至負52次方,因此若說它是沒有那就是不正確的說法,但若說它是有的話,但卻無法用科學儀器來探測,因為它是萬物之源,所以宇宙間之萬靈、萬物與萬象其實皆是由炁所組合幻化而成的。

因此若能參透這個道理,則「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空不二」、「虛空妙有」、「真空不空」、「空有不二」、「事理不二」、「佛魔不二」或「不二法門」…等等的名詞即完全瞭解,因此「萬法歸一」就是指萬法都是源自於這個由炁體所組合的「一真法界」,修行就是要悟出這個宇宙的真相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