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北大發布《吊絲報告》

(2014-11-01 06:50:12) 下一個

10月29日,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發布了全國首份《吊絲生存現狀報告》,報告顯示:吊絲平均月薪酬2917.7元,72.3%的吊絲覺得自己活得不開心。最讓吊絲們放不下的還有親情,吊絲們平均每個月給父母1076.7元。其中,長春是本年度最吊絲的城市,吉林成為最吊絲的省份。

坦白說,這是一份很容易招人罵的調查報告。至於原因,分析來說大概有三點:

其一,對“吊絲”的稱呼,很多人並不認同。認為稱呼別人時,它是一種汙名化;而用於自稱時,則有“自輕自賤”的嫌疑。在不久前修訂的《現代漢語詞典》中,“吊絲”一詞也最終落選,這大體反映出一種態度。其二,這樣的榜單太像是炒作了,會被質疑是拿著網絡詞當噱頭,目的是為了賺取眼球。其三,報告中活生生給吉林,特別是長春貼上了“吊絲”的標簽,考慮過人家的感受嗎?所以,有些人把這三點綜合起來,匯在一起:就是某些高校的教授們“閑著無聊,找罵”。

而在我看來,雖然上述三點並非全無道理,但將其歸結為“找罵”顯然是不合適的。因為對任何一項耗費精力而做出的研究,都不應該一罵了之,而且,如果細心閱讀這份調查報告的話,就會發現它不僅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還帶有某種溫情和警示。

首先,它非常接地氣,觸動了很多人的心事。在網上,可以看到很多人看到報告之後的感慨。有人說“終於證明了自己的吊絲身份”;有人說“慚愧,我拖了吊絲的後腿”;有人說“汗!仿佛看到了自己以後的日子”;有人說“雖然比平均薪資高,但我還是一個窮吊絲”……萬語千言,反映出人們的心聲。其實不管“吊絲”這個稱呼有多麽不雅,也不管你對此認同還是不認同,這個群體、這種心態就擺在那裏。它已經成為一種亞文化,能量之大足以捧紅某些明星,絕對值得學界進行研究和關注。

其次,它暴露出諸多社會問題。比如,每天都加班的吊絲拿不到加班費的比例最高,達68.6%;37.8%的吊絲認為自己有心理疾病,卻隻會用睡覺、喝酒等方式減壓。這是一個群體的苦楚,也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另外,它還涉及到很多人的感情和親情。比如,33.1%的吊絲認為對父母最大的虧欠是不能在床前盡孝。吊絲平均每個月給父母1076.7元。這樣的數字很動人,展現出很多人所忽略的一麵。

我認為,作為首份《吊絲生存現狀報告》,它難免引發爭議,但不要因此就抹殺其意義。相反,應該從中讀懂一個群體的生存實錄,請想一想,“吊絲”並不抽象,這一名詞的背後站著的是一個數目龐大的“低到塵埃裏去”的青年群體。當然,對於很多人來說,“吊絲”隻是一個階段的狀態,通過努力終究會掙脫出來。對於吊絲,社會也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更公平的競爭環境,更多上升的機會,使他們看得到頭頂的藍天,能夠分享到應有的陽光雨露。同時也要警惕階層的固化,因為板結的土壤中更容易長出病蔫蔫的苗,一旦阻礙合理的流動和生長,就難免滋生問題。而這些,都是應該從這份調查報告中讀出來的。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