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167)
2013 (346)
2014 (204)
2015 (199)
2016 (738)
2017 (213)
2018 (120)
2019 (106)
餘勝海博客
記得有一位學者說過: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 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所謂“讀書改變人生,知識改變命運”。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整個民族,整個社會。有人感歎道:“當今社會識字的人多了,讀書的人卻少了。”很多人把寶貴的時間耗在推杯換盞、打牌搓麻將、歡歌勁舞等娛樂應酬 中,卻不願花時間認認真真地讀幾本好書。要知道: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我堅信:閱讀始終是知識的源泉。因此,我建議:少一些應酬,多讀幾本好書吧!
據媒體報道,中國人年均讀書0.7本,與韓國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羅斯的55本相比,中國人的閱讀量少得可憐。也許媒體報道的統計數據並不準確,但我們從日常生活的一些現象中,憑直覺也可以感受到中國人是越來越不喜歡看書。
在中國各地中小城鎮最繁榮的娛樂業就算麻將館和網吧了,一個萬多人的小鎮,有幾十個麻將館五六家網吧是常事。麻將館裏不論是白天還是黑夜幾乎都是滿的,不愁客源,生意火爆。來參 與打麻將的有農民、生意人、退休老幹部,教師、醫生、國家公務員等,甚至很多教師趁中午休息也要玩兩把,自詡“經濟半小時”。可以說,不論文化高低,不分男女,中老年人參與到麻將當中,青年人上網,少年兒童看電視。中國人的娛樂生活幾乎就濃縮為麻將、上網和看電視。
去年,我在北京與出版界的朋友一起聊天,一位出版社的總編輯這樣感慨道:現在中國寫書的人比讀書的人還多!這話也許是笑談,但現在買書的、讀書的人越來越少。這確實讓人擔憂。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沒錯,不光國家與社會都離不開書,人類也離不開書。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材的競爭,終身學習是提高一個 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競爭力的不二法門,而閱讀又是終身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
我看有點懸。
中國人不愛讀書有四個方麵的原因:一是國民文化素質偏低,直到近幾年才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而上述國家,老早就普及高中教育了;二是從小沒有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家庭和社會也缺少讀書的氛圍;三是國家一直在實行“應試教育”,讓孩子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讀課外書,同時,應試教育剝奪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權力,這也最重要的因素;四是好書越來越少,內容不吸引讀者。中國每年200多萬種新書, 去除評職稱用的,市場投機的,粗製濫造的,以色情、愛情為主。
讀書這種習慣要靠從小培養。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主要靠學校和家庭。可是多年的應試教育,讓很多家長和教師認為學習就是做作業。所以我們經常聽到老師叮囑學生的一句話:回去把作業做好。而家長督促學生的一句話就是:作業做好了嗎?從沒有人問:今天看了什麽書?在學校看課外書被老師沒收,在家裏麵躲著家長看課外書絕不是傳說。讀書並沒有引起政府的重視,你隻要在學校走一轉,你還有可能聽到校長或教師無所謂地說:我最不喜歡看書。很多學校的圖書館都是擺設,很少有學生去借閱。而家長隻知道給孩子買玩具,買食品,卻不知道給孩子買書。我估計,在中國的一些普通家庭中,擁有50冊藏書的肯定不多。
中國人都為了錢和權及利而拚搏。孩子讀書為了考取名牌大學,將來有個好工作,並非按自己的興趣去讀;成年人讀書為了晉級或考取公務員;政府重視的是高文憑人才而不是知識,那麽讀書何來快樂?關鍵的關鍵是如何讓國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會》意外地觸動了中國人的敏感神經。他在書中說:在中國旅行時發現,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書店卻寥寥無幾,中國人均每天讀書不足15分鍾,人均閱讀量隻有日本的幾十分之一,中國是典型的“低智商國家”,未來毫無希望成為發達國家!
在 這個世界上有兩個國家的人最愛讀書,一個是以色列,另一個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每年讀書64本,而以色列的猶太人更甚,占全國人口80%以上的猶太人人均 每年讀書達68本之多。猶太人有個習俗,當孩子出生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上一點蜂蜜,讓小孩去舔《聖經》上的蜂蜜,通過這一舔,讓孩子對書產生美 好的第一印象:書是甜的。當孩子稍稍董事時,幾乎每一個母親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家裏突然起火,你首先會搶救什麽?”當孩子回答是錢或鑽石 時,母親會嚴肅地告訴他:“這些都不重要,你首先應該搶救的是書!書裏藏著的是智慧,這要比錢或鑽石貴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因而猶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文盲的民族,就連猶太人的乞丐也是離不開書的,即使在乞討,他們的身邊總會帶著每天必讀的書,更別說衣食無憂的人了。在猶太人眼裏,愛好讀書看報不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種美德。在以色列書刊價格非常昂貴,每本書的售價在20美元以上,每份報紙也在6美元以上,但普通以色列人對購買圖書和訂閱報刊都十分慷慨。這個僅有500萬人口的國家,持有借書證的就有100多萬人,是全世界人均擁有圖書最多的國家。
這裏說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安息日”是以色列猶太人一個非常重要的宗教活動日,在“安息日”所有的猶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業和娛樂活動,商店、飯店、娛樂等場所都得關門停業,公共汽車要停運,就連航空公司的班機都要停飛,人們隻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禱。但有一件事是特許的,那就是全國所有的書店都可以開門營業。而這一天光顧書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這裏靜悄悄地讀書。
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一個崇尚讀書學習的國家,當然會得到豐厚的回報。以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濟濟。建國時間雖短,但諾貝爾獎獲得者就有8個,而諾貝爾獲獎者中猶太血統的人占18.5%。以色列環境惡劣,國土大部分是沙漠,像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國家的糧食不夠吃,還要以石油換食品,而以色列卻把自己的國土變成了綠洲,而且生產的糧食不但自己吃不完,還源源不斷 地出口到其他國家。他們憑著聰明和智慧,創造出驚人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而匈牙利,諾貝爾獎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學、醫學、經濟、文 學、和平等眾多領域,若按人口比例計算,匈牙利是當之無愧的“諾獎大國”。他們的發明也非常多,可謂數不勝數,既有火柴、圓珠筆這樣的小物件,也有電話交 換器、變壓器、汽化器、電視顯像管這樣的尖端產品。據說,上世紀80年代是匈牙利人發明的黃金時代,平均每年的發明專利都在400件以上,堪稱是名副其實 的“發明大國”。一個區區小國,因愛讀書而獲得智慧和力量,靠著智慧和力量,將自己變成了讓人不得不服的“大國”。
記得有一位學者說過:一 個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一個人的閱讀史,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社會到底是向上提升還是向下沉淪,就看閱讀能 植根多深,一個國家誰在看書,看哪些書,就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未來。所謂“讀書改變人生,知識改變命運”。讀書不僅僅影響到個人,還影響到整個民族,整個社 會。有人感歎道:“當今社會識字的人多了,讀書的人卻少了。”很多人把寶貴的時間耗在推杯換盞、打牌搓麻將、歡歌勁舞等娛樂應酬中,卻不願花時間認認真真 地讀幾本好書。要知道: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個不愛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我堅信:閱讀始終是知識的源泉。因此,我建議:少一些 應酬,多讀幾本好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