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謝謝大家的爭論,各抒己見,才有火花; 讓人反思,才有所收獲。

(2011-12-01 09:27:19) 下一個


大家的爭論讓我想起一個中國固有的觀念:學習是痛苦的,要先苦後甜。從小到大,接受的都是這種教育。”吃得苦中苦,放為人上人“。我一直也這麽認為的,但是越大越接觸到幾個好的老師(大家都知道的有俞敏洪和於丹),好的學校,發現學習可以是非常快樂的,怎麽說呢?一個詞”享受“。對,享受!(打個比方,如果金庸教曆史,徐狹客教中國地理,那一定很引人入勝,我曆史地理肯定比現在好。)這讓我反思中國式教育,或者說虎式教育,對人性的忽略不計和摧殘。虎媽也承認她的教育對小女兒不太靈,遇到小女兒抵觸,後來虎媽在教育方法上有所改變。 而其實中國的教育,也有”予教於樂“,”因材施教“的說法,隻是這種做法,需要動腦子,比較費力。不如單一武斷的虎式教育,來得容易(對老師和家長來說)。所以我說:教育是是解放孩子天性,or惡殺天性.前者產生大師,後者生產匠人。即喬布斯vs朗朗。或者說莫紮特vs朗朗, 我覺得朗朗的父親培養不出莫紮特。靈性磨沒了。


感覺我們的學校教育是用一個模子,去壓所有的人(孩子),學校更象一個工廠,生產一批產品,是刀,是槍,是電腦。。。反正不是人。所以我們教育出的產品,連毛病都很相同,比如上麵文章提到的:不愛發言,不太和群。。。(《美國高等教育紀事》與《紐約時報》:中國難題".) 去職場看,問題很同化。都是技術沒問題,人際關係處不好。。。



"拿棍子敲孩子,直到他們跑不動為止”。典型的中國式教育,我們從小到大,多少都接觸過。我也一直認為這是應當的,雖然痛苦,但家長是為了孩子好。“愛之深,責之切”。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一個非常優秀的同學,成為好友,到了她家,認識了她的父母,看到她們家的大人和孩子的互動, 我簡直“崩潰”了。她是獨生子,沒有任何獨生子特有的通病,各方麵都令人佩服地五體投地(不是我一個人的評介,是所有老師同學的,牛人一個!)而我崩潰的原因是:她父母從來不打罵她,不逼她做什麽事情。我從小受虎式教育,那叫一個痛苦!而成績跟人家沒法比,我能不崩潰麽?(還好我上中學後換了環境,否則一定很慘。)所以我說這樣逼出的孩子,缺乏主動性,有一天沒人逼了,他無所適從。他一輩子都活在家長,老師,領導的陰影裏。(認識一家,孩子還挺優秀的,讓了重點小學,中學,大學,畢業了,工作高不成,低不就,結果現在宅在家裏,足不出戶,成了啃老族,這多急人!)而用快樂去激發孩子進取的家長,老師,才能引導培養出獨立自主,自強向上的傑出人才,這才是一勞永逸的。


 



打罵孩子是無能父母的粗暴教育



在家長製的長久影響下,父母容易把孩子視為私有財產,所以普遍認為自己有權規劃孩子的未來發展,或者認為孩子不值得信任,隻有用權威、嚴厲才可以管教好孩子,才能讓他們有出息。有的父母更認為不打不成材,隻有讓孩子身體上體會到痛,他們才能成長得更好。


我們幾乎在每一封信裏都讀到了父母對孩子的打罵。


有一位母親寫道:


有時他淘氣,氣得我都想把他打死,可打了他我又心疼地掉淚。因為他特別膽小,挨打、挨罵時都傻呆呆的看起來像是很害怕,可過不了五分鍾又忘了。並且他還有一個毛病是不能玩的東西偏要玩,不能說的話偏要說,氣得我喊他“純粹的二百五”。


還有一位母親在信中這樣寫道:


回憶起孩子的童年真無幸福可言。因為孩子長得高大,體質好,我就認為她這樣的孩子應該懂事,應該第一批戴紅領巾,應該當中隊長,就從來沒想過自 己應該怎樣教育和引導孩子向這個目標走。結果學習沒提高,各種毛病被“壓”了出來,愛說謊、不做作業、心情急躁、對別人的意見特別敏感、易怒、自暴自棄, 尤其是讀五年級時,成績急劇下降,期中數學考試93分,期末隻得77分。


孩子的退步,使我的懲罰加劇了,除了在家打罵以外,還要她在學校“丟人”,讓同學不和她玩,羞辱她而令她反省。結果適得其反,她對我的恨越來越 深。有一次她向我坦言:“媽媽你以為你能把我打好?能要我好好學習?其實我覺得考好考壞都一樣,隻要我犯一點錯誤,你還會打我的,反正我是壞孩子。”孩子 的自尊心被打沒了,而我卻到處講她:“沒心沒肺,沒一點自尊心。”


另一位母親也寫道:


記得有一次,兒子也是為了不做作業而撒謊,我火冒三丈,一巴掌就打下去了。這時他爸過來了,我就如實地把這件事說了,他爸一氣之下,拿起皮帶就 抽。孩子往我身後躲,他是多麽希望那往日充滿溫情的媽媽能在此刻再施舍給他一點愛,能在這危難之際為他擋一擋這無情的皮鞭,那絕望的喊聲我充耳不聞,還一 個勁咬牙切齒地助威:“打、打!”等到鄰居們上來時,孩子嘴裏隻是喃喃道:“我是壞人,你們把我打死算了,這樣也省得你們為我煩了。死了也好,一了百了” 望著孩子目光呆滯的樣子,我的心碎了,我不敢相信這就是曾經給我帶來無數美好憧憬的天真可愛的獨生子,他怎麽變成了眼前的模樣?


第二天奶奶發現他那渾身累累的傷痕時,他卻又一次地說謊:“這是我不小心撞在櫥櫃上。”聽到這話,我知道兒子是在為我們開脫,因為他知道如實說了,家中或許又會發生戰爭。多善良的兒子!


說真的,每次打過兒子,我都非常後悔。看著他熟睡的麵龐,再掀開他的衣服,那青一塊,紫一塊的傷痕,我總是止不住潸然淚下,可是,我又無法改變這樣的現狀,每天都重複著昨天悲慘的故事。我真的感到度日如年。


可是這樣的方式對於孩子會怎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假若孩子體驗到體罰的可怕和震驚,那麽在他的心靈裏,那種內在的自身天賦的,作為自我教育的力量就減弱了。體罰越多、越殘酷,那麽自我教育的力量也就越薄弱。


打孩子簡單易行,又能立竿見影地看到孩子的變化,同時宣泄了自己的情緒,殊不知,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顯示了父母的無能,它足以摧毀孩子的自信。


如果一個人光站在岸邊學遊泳,按照教科書,一招一式比劃著,那麽十年過去他可能隻是個理論家,一旦跳到水裏後就會被淹死,因為他缺乏實踐經驗。


父母僅僅具有教育孩子的觀點還不夠,知易行難。


許多聽了報告會的父母都會熱血沸騰,回家就把賞識的觀念和方法運用到孩子身上,但實際效果卻千差萬別,有的作用明顯,有的收效甚微,於是許多父 母產生了困惑和疑問。其實這除了孩子之間的差異外,家長自身教育能力的高低也很重要。教育能力涉及方方麵麵,比如教育時機、控製情緒、家庭文化等等。如果 父母缺乏教育孩子的綜合能力,僅僅講道理,效果肯定不明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