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有助社交. 我也算玩過棒球.
(2009-02-25 07:56:12)
下一個
本人從小到大, 從來沒見過棒球, 更不用說上場打球了. 剛進公司那會兒, 一幫年輕老美同事張羅組織一個幫球隊, 參加當地社區的LEAGUE比賽. 為了溶入主流社會, 我也不知好歹報名參加. 買球衣, 手套和頭盔. 除了比賽, 我們還有練習. 練習的時候就是兩人一組, 互相仍球. 老美可熱心啦, 知道我沒玩過, 一招一式不厭其煩地教我. 比賽開始後, 大家坐在看台上為上場的弟兄門加油鼓勁, 其中也不乏調侃對手幾句, 每次比賽都有妙齡女郎來獻殷勤, 不是主動幫你記分, 就是主動當啦啦隊. 比賽完後, 不能回家, 全體開車到酒吧喝酒. 當時真是開了眼拉, 了解了美國年輕人社交的渠道.
因為大家知道我沒玩過棒球, 所以正式比賽沒讓我上場. 幾個回合下來, 當基本上我隊贏球無望了, 才讓我上去試試. 在大家都不報任何希望時, 我居然擊出一個好球, 全隊歡騰, 但馬上又把我從一壘上換下來, 因為我還不懂比賽規則.雖然最後輸了, 但同事對俺的評價很高. 後來幾次比賽基本都是同樣情形, 奇怪的是每次都是大家不抱希望時, 我就打出一個好球. 幸運的是我還沒有被三震出局過.
一個賽季就這樣過去了. 花了不少錢, 除了賽服, 還有保險, 裁判費. 最多的是酒吧裏的花費了. 噢, 忘了, 為了培養對棒球的興趣, 我們還集體去看洋基對紅襪的比賽.那可是真花錢啊, 不算車馬費, 門票, 光啤酒就40刀. 你肯定想不到那裏居然能賣啤酒. 別人都喝, 能不喝嗎?
雖然做了這麽多, 但我最終還是沒有提起棒球的興趣,就沒有參加後幾個賽季了.
後來參加了足球隊, 出於興趣所在玩得很開心, 但球隊90%都是移民, 基本上沒有什麽交情, 踢完球出身汗就散了.
幾年過去了, 當年的同事也各本東西. 有次碰上一個, 說他們還聚在一起打棒球, 還不時提起我, 隻是記不得我的名字, 隻記得我打得那幾個令人驚訝的球. 我都成他們的笑料了.
以後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很多人,包括老師, 醫生, 工程師, 聊天時都能談棒球幾句, 很多人仍然在做教練. 但跟他們談足球, 基本上都談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