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美元即將崩潰

(2007-08-15 09:27:38) 下一個
地球上最具威力的東西是什麽?
有人說,是核彈;有人說,是美女;有人說,是理智與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更有許多人直截了當:是美元!
沒錯,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元在這個世界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像任何曾經興盛一時的事物一樣,美元也必然有其崩潰的一天。這個過程像任何人都要死亡一樣必然。
問題的關鍵是:美元崩潰將是多久之後的事呢?
從當前美國整體經濟情況和美元的處境來看,不會很久。也許,就是明天。
我們需要做好準備。

紙幣簡析

美元是一種紙幣。因此在談論美元之前,先要談談紙幣的本質。
一般來說,關於紙幣本質的定義有如下幾種:
1.紙幣是國家強製發行的貨幣符號,而貨幣則是固定地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
2. 貨幣是在購買商品和服務,以及償還債務時,人們所普遍接受的任何東西。包括紙幣。
3. 紙幣是以國家經濟實力和國家信譽為擔保的價值交換度量物。
就事論事地看,第一種觀點顯然已經過時。自從1971年布雷頓森林體係崩潰後,沒有任何一種貨幣再與黃金、白銀掛鉤。也就是說,紙幣背後不再有任何明確的價值支撐物,自然也無法作為任何所謂“貨幣”的“符號”來存在。第二種定義顯然太過於寬泛和具象。
按照第三種定義,紙幣的特點至少有如下幾點:一,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即廢紙);二,可用來交換實物資產及其衍生物(金融資產、無形資產等),即其實際作用;三,其存在基礎是發行國(或經濟體)的經濟實力和信譽。四,作為“度量物”,其所標誌的價值量應等於某一時刻發行主體經濟價值總量除以該紙幣發行總量。
由此可以簡單推導出下列結論:第一,儲存紙幣本身沒有意義,必須及時用其交換取得實物資產或其衍生物(即變現)。第二,人們持有紙幣的意願取決於對其發行主體的信心。第三,紙幣具有時間價值,因為發行主體的經濟價值總量和紙幣發行量總在變化。這也是財務管理中的一個常識。

美元必然崩潰

據此可知:一種貨幣崩潰與否,取決於其發行主體的經濟形勢和信譽。透視美國的現實,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美元必將迅速崩潰。下麵是其必然崩潰的十大理由:
第一,美國財政赤字長期畸高,這樣的經濟體是不可持續的。1980年以來的26年間,美國財政有23年一直保持赤字狀態,累計赤字總額高達57,549億美元,比第二經濟大國日本的GDP還高。2005年,其國債總額達78,589億美元,占GDP的62.9%;國債淨額為57,454億美元,占GDP的46%。除了克林頓當政的後幾年外,沒有任何美國總統關心赤字問題。事實上,美國政府一直靠舉債過日子,這種寅吃卯糧的做法當然無可持續。
第二,美國貿易赤字長期畸高,這樣的經濟體是不可持續的。1982年以來,美國對外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去年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8,050億美元,占GDP的6.4%,這是個非常危險的水平。美國在用什麽填補巨額赤字呢?印美鈔!
第三,美國的儲蓄率極低,這樣的經濟體是不可持續的。2005年,美國國民儲蓄率僅為13.6%。如果考察稅後收入,人均儲蓄率還不到1%,而1990年初這一比率為7%。相比之下,中國的儲蓄率已經達到了46%。美國人隻花錢,不存錢,靠發行股票、該券從外國圈錢、向未來貸款,這種狀態自然不可持續。
第四,美國的消費嚴重過度,這樣的經濟體是不可持續的。美國富豪華侖•巴菲特有個生動的寓言故事:勤儉島居民辛勤耕作,生產的食物除了滿足本島居民需要外,還出口到揮霍島。揮霍島居民不喜歡工作,以本島債券為交換,從勤儉島進口食物。勤儉島居民日複一日地換取揮霍島上的債券,並用這些債券購買揮霍島的土地,最終他們完全擁有了揮霍島。巴菲特認為,美國的處境類似於揮霍島。目前,美國GDP中72.1%源於消費。這種消費經濟十分脆弱,一旦發生局勢異動,消費將迅速萎縮,從而導致生產和進口倒退,整個經濟將麵臨崩潰。
第五,美國實物生產迅速萎縮,這樣的經濟體是不可持續的。美國的投資率長期維持在17—20%左右,相比之下,中國近年來已經接近50%。由於投資低迷,其實物生產能力已經大幅萎縮。上世紀50年代,美國掌握著全球一半以上的實物生產能力。而今天,美國的鋼產量僅為中國的1/4,水泥為中國的1/8;汽車產量已被日本超過;飛機產量僅與歐洲持平;家電、紡織服裝幾乎已經不生產……事實上,美國的生產早已無法滿足本國人消費的需要,嚴格地說:美國是個不能自給的經濟體!這樣的國家很難長期存在下去。
第六,美國財富高度虛擬,這樣的經濟體是不可持續的。美國GDP看起來很大,但其中服務業和虛擬財富占了很大比重。論實物生產量,美國早已不是中國的對手。2005年美國GDP中,服務業產值占75%,中國僅為40%。美國人為了滿足其揮霍無度的本性,“創造”了許多所謂“虛擬資產”,將未來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錢“折現”來消費。這種高度虛擬的財富說到底不過是一個繁榮的泡沫,早晚有破裂的一天。
第七,美元匯價畸高,這樣的情形是不可持續的。美元借助該國的經濟和政治實力,一直將美元維持在比較離譜的高價位上。事實上,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很有限。被世界銀行、IMF、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組織廣泛認可的購買力平價法(PPP)測算表明,美元兌絕大多數貨幣都存在著嚴重高估的現象。比如:兌人民幣,現行匯率為PPP法匯率的4.6倍,印度盧比為5.2倍,俄羅斯盧布為3.6倍,等等。美元匯價畸高,其實質是美國用1美元買了外國價值數美元的商品,並把價值1美元的商品作價數美元賣出去。通過這種“剪刀差”,美國人就可以坐享其成,消費全世界送來的廉價商品。這種損人利己的做法相當於對其他國家課以高稅額,這當然是不可持續的。
第八,全球對美國的信心日減,說明美國已經在走下坡路。當前,全世界都在看衰美國前景,包括國美國人自己。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從2005年10月到12 月,在9個國家(巴西、中國、法國、德國、英國、印度、日本、俄羅斯和美國)以“誰將統治世界——21世紀未來世界強國”為主題,對10,25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5%的人認為中國到2020年將成為世界強國,而認為美國仍為強國的人不過57%。這意味著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將隻能維持到 2020年。在美國受訪者中,有54%認為到2020年中國將能夠與美抗衡;而隻有66%的人認為,屆時美國仍然是世界強國。 無獨有偶,今年八國峰會前夕,俄羅斯列瓦達中心和美國“世界公共輿論”機構聯手進行了一次關於大國影響力的民意調查,被調查者包括1,600名俄羅斯人和1,059名美國人。結果顯示,68%的美國人認為,未來10年裏中國的影響力將顯著上升,屆時足可以與美國相提並論。
拋開這些民意調查不談,眼下美國經濟已經千瘡百孔,任何有點兒經濟常識的人都看得出來它壽命有限。
第九,各國央行儲蓄美元即將達到極限。截至2006年一季度,全球外匯儲備高達4.35萬億美元,其中2.6萬億為美元或美國債券。誰在儲備美元?主要是東亞各國。其中,中國大陸9,400多億,日本8,450多億,台灣2,600多億,韓國2,240多億,印度1,560多億,新加坡1,290多億,香港1,270多億。合計近2.7萬億美元。目前,這些主要的儲蓄大戶,特別是中日飽受美元儲備過高之苦。因為儲備美元的實質是向美國免費提供商品和貸款(參見拙文《美國在用廢紙掠奪中國人的血汗》)。現在中國必須停止儲備美元,並盡快將現有美元變現為資產。否則眼看著美元繼續貶值,或者美國哪一天不講信譽,中止現有美元流通,那時我們就隻有欲哭無淚的份了!
第十,歐元、人民幣及其他重要發展中國家貨幣崛起,必然壓縮美元的生存空間。無需詳述。
綜上所言,顯而易見,美元必將崩潰,而且時間不會很久。個人判斷,美元崩潰的日子難以拖過2015年。

誰是“繼承人”?

美元崩潰後,哪種或哪幾種貨幣能承擔起“世界貨幣”的角色?世界貨幣體係將有何種變化?
假設世界各主要經濟體都保持目前的發展態勢。預期10年後,歐元區可能進一步擴大,其生產總值至少將保持與美國持平的狀態,內部一體化程度得到提高,則歐元很有希望成為更重要的貨幣。日本已曆經了“失落的十五年”,現在還看不出走出低穀的跡象。加之日本近年來采取以鄰為壑政策,操弄民族主義等危險遊戲,在東亞各國引起反感,其貨幣的吸引力自然難以增強。英國作為二流經濟強國,其英鎊早晚將被歐元吃掉。中國經濟倘若能再維持15—20年高速發展,則前景將十分驚人。在《2020年中國經濟規模預測》、《2019年:超員美國》等文中,本人已經給出了預測,在此不再贅述。倘“超美”目標能順利實現,則人民幣的好日子即將來臨。目前,全世界都預期人民幣將大幅升值,人民幣在東南亞等周邊國家已經漸漸具備“硬通貨”的品質。一旦可以自由兌換,相信人民幣將在全球廣受歡迎。印度的經濟比中國落後15年左右,印度盧比10多年後可能將起到今天人民幣在全球中的作用。俄國經濟也在迅速好轉,但受限於其經濟規模,盧布未來的作用可能與今天的英鎊相似。
總之,十多年後的世界貨幣體係,將有可能是將全球分化為幾個大區域,每個區域內有一種主導貨幣,而幾大主導貨幣之間進行自由兌換。未來幾年內,除非美國對其經濟采取重大改革措施,促其向健康方麵發展。否則,屆時美元恐怕很難置身“主導貨幣”之列,而變成一種無足輕重的貨幣。

未雨綢繆

顯然,對世界貨幣市場而言,人民幣是走勢極佳的“潛力股” 。我們必須以高度的曆史責任感,為美元崩潰後的世界做好準備。
第一,迅速拋售美元,將其變現為資產。方法是用現有儲備美元購買包括美國、日本、歐洲在內的外國資產,如企業、礦產、機械、技術等等。隻有變現的美元才是“錢”,否則就是廢紙。
第二,提升人民幣匯率,推動人民幣自由兌換。前已述及,紙幣的實質是發行主體的經濟實力和信譽。中國經濟長期迅猛擴張,自然帶動人民幣吸引力增強。我們要順應經濟規律,推動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使之逐步符合購買力平價。隨著匯率升值,有步驟地放開貨幣兌換限製,讓國民財富和外國人對人民幣的信心同步上漲,則人民幣成為全球強勢貨幣的時刻就指日可待。
第三,迅速提高國民收入,實行高工資、高物價、高消費政策。改革開放已經近30年。對比日本、“四小龍”發展經驗,經過30年高速增長後,必然要進入高工資、高物價、高消費“三高”社會。實行“三高”政策的好處很多:首先是大幅提升國民生活水準,合理分配改革成果;其次是提高消費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使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再次是減少進出口“剪刀差”,不再以大量資源和產品“補貼”發達國家;第四是提高黨的威信,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第五是增強國民凝聚力,吸引海外華人精英回流;第六是促進第三產業迅速發展和經濟規模快速壯大;等等等等。
第四,繼續推進經濟改革,著手啟動政治改革。經濟改革要做到實事求是,根植中國經濟現實。當前有很大一部分所謂“經濟學家”不過是既得利益者的走狗。他們販賣種種不合時宜的觀點,目的無非是維護既得利益集團,損害全國發展大局和最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此外,與同屬社會主義國家的越南相比,我們的政治改革已明顯滯後;與古巴相比,我們的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體係欠賬甚多。為此,必須及時行動起來,修正改革中出現的偏頗,確保中國發展大業向預定目標全速前進。

總之——
通過仔細考察我們發現:曾叱吒風雲半個多世紀的美元很快就將風光不再、偃旗息鼓,從呼風喚雨的曆史舞台上迅速跌落下去。而此時此刻,中國迎來的是300年來最好的曆史機遇,還有全世界熱切期待與惴惴不安的目光。
未來在我們手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