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首個街道級民間慈善會昨日啟動
開的是跳蚤市場 賺的是慈善愛心
怎麽運行?
“義集”上銷售所得可換成物品捐給慈善會,受助者可增加收入;“義倉”接受物品捐贈,幫助轄區內有需要的家庭
怎麽監督?
每個捐贈物品編號,在慈善會辦公室、“愛有戲”博客等處都可查看,慈善會資金官方網站年內也將上線,錢、物用處都可查
沒有絕對的受助者,也沒有絕對的捐贈者。“義集”上捐贈者用買東西來幫助需要者,受助者用它來增加收入;“義倉”用物品來幫助轄區內有需要的家庭……昨日,西部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民間發起的街道級慈善會———水井坊街道慈善會正式啟動。
啟動
街道慈善會 一次義集受捐近16萬
昨日傍晚7時許,牛王廟巷82號熙熙攘攘,將近70個大小攤位沿街依次擺開。從街道社區家庭的舊物,到一些企業自發到此低價售賣的產品,社區內外的居民正在進行一場慈善義集。
活動發起和組織者是水井坊街道慈善會。該慈善會於去年8月登記注冊,昨起正式啟動運行。據悉,這是目前西部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民間發起的街道級慈善會。
在活動現場,慈善會發起人之一、常務副會長武雅迪帶著5歲的女兒拿了一大堆玩具來賣,一律隻賣2元錢。女兒還把自己當兼職小模特的5000元捐給了慈善會。
現場人氣最旺的是一個出售有機蔬菜的攤位,南瓜、茄子等各類蔬菜一應俱全。“這種純天然蔬菜我們市場的平均售價是每公斤35至40元。”來自都江堰的這家有機蔬菜公司辦公室主任朱同生說,這次帶來了500公斤蔬菜,平均價格每公斤10元,接近三分之二的蔬菜是免費贈送的。 截至昨晚8時36分,據水井坊街道慈善會統計,這場義集接受食品、洗滌日用品等物資捐贈100多件,個人和企業團體捐款近16萬元。 公開 贈物要編號 每筆錢物都將知用處 “現在慈善會理事會有54個會員,由熱心慈善事業的社會各界人士,法人及其他社會組織組成。”水井坊街道慈善會法人代表、副會長兼秘書長楊海平介紹,慈善會主要定位於水井坊街道,用公募的方式,動員和接受轄區內外企事業單位、個人的款、物捐贈,幫助解決街道片區內居民的實際困難。“我們主要是根據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而進行幫助,孤寡老人、貧困家庭,殘疾人士等經過核實確定後都可以接受幫助。”楊海平說,主要是進行物資捐助,但如貧困家庭孩子上學學費等問題,也同樣可以解決。 為使社區內貧困居民可以得到切實有效的幫助,慈善會平時一般會組織20多個誌願者和慈善會工作人員進行走訪調查,“每個月都會走訪,同時也會對居民進行定期捐助。”楊海平說。 在監督方麵,將采取公開透明的方式,每個捐贈物品都要進行編號,在慈善會辦公室、“愛有戲”博客等處都可以查看,現在慈善會還在建設資金的官方網站,年內將會上線運行,屆時每個人都可在網站看到自己捐贈錢、物的用處。 模式
義倉和義集
受助者也是捐贈者
目前,慈善會主要采用兩種模式組織和運營。“借鑒古代的‘義倉’,我們也在水井坊街道內發起了現代意義上的‘義倉’。”楊海平說。
“義倉”於去年5月份成立,以轄區內的“愛心家庭”為單位,向“義倉”捐贈舊物資、食品、洗滌等日用品,“每個家庭都會簽訂承諾書,基本上每月都會捐贈一次,不限多少和價值,一個牙膏都可以。”楊海平說,且“義倉”不收捐款。
同時,這些愛心家庭還可以捐贈時間,就是利用一些時間充當“義工”去幫助轄區內的老人、殘疾人等,“‘義倉’的受助者也可以捐‘時間’當義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助有需要的人。”楊海平說。
另外一種模式就是“義集”,在牛王廟巷82號,每月第二周周六14時至17時可以擺點設攤,不限於本轄區,轄區外的也可以來。“類似於跳蚤市場,銷售得來的錢換成物品捐給慈善會。”楊海平說,受助家庭也可以來擺攤,增加收入,得來的錢隻需要捐出一元即可。
參與慈善會活動的人,沒有絕對的受助者,也沒有絕對的捐贈者,“大家都是平等的。”楊海平說,下一步,除這兩種模式外,還將增加“義坊”,建立三個店麵,可容納30多個鋪位,讓受助者來經營增加收入。
據了解,截至目前,慈善會已發動愛心家庭398戶,募集愛心物資2545件,幫助轄區內困難家庭603戶次,勞務幫扶46次。
成都商報實習記者 張舒 攝影記者 程啟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