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琴:北大七七曆史係——紀念七七級高考
(2007-09-16 13:32:27)
下一個
王琴:北大七七曆史係——紀念七七級高考
·王 琴·
七七級人才濟濟毫不奇怪。但是進北大七七級曆史係還是嚇了一跳。光副總理的兒子就有兩個。大名鼎鼎的薄熙來英俊瀟灑,抄著英語遊稔於高幹子女之間。碰上我們小老百姓也聊上幾句。薄熙來真的是長得好看。望著你總像在笑,真不真心看不出來。另外一個副總理的兒子低調多了。記得他總愛嚼點茶葉,據說是插隊留下的習慣。後來聽說有人告他是借父親回京從一個和北大不平級的學校轉來的,在他父親的要求下退了學,而且一退退到曆史研究所——當時曆史畢業生的最佳工作。現在想想共產黨當時可真清廉呀。費那麽大勁走後門就為做學問。不管怎麽說,老百姓犯了錯沒有那麽幸運。一個東北來的女孩因為高考的事退了學,過了幾年才考上另外一所學校。
班裏還有北京和各省的文科狀元。英雄輩出,強手如林造成各種各樣的心理不平衡。一個從新疆來的考古專業男生天天嘮叨他原來多棒。後來神經出了毛病結冰前跳進了未名湖。第二年開春才浮上來。其實他的心態我們都有點。看著老三屆的人會好幾門外語。文章用文言文寫,真有自慚形穢的感覺。全靠臉皮厚撐下來。
哪時的學生真用功。同宿舍的趙老從圖書館到宿舍都是跑步。號稱又省時間又鍛煉。一個極聰明的男生喜歡把圖書館裏的曆史文章拆下來據為己有。雖然我們借此搖頭晃腦偷書不算偷,想想也很可恨。
讀的課本有剪伯讚,範文瀾,周一良。大部分現在想想也就一般。後來讀黃仁宇寫的萬曆十五年那才叫寫曆史。跟那本小冊子比大學讀的課本大都算是流水賬。難怪喜歡標新立異的上海女孩寫畢業論文時挑戰史學研究的方法。
老師裏教的最好的是羅榮渠。風度最棒當然是張芝聯。大家總把他的風度和他的留法經曆聯起來。可是我們留美這麽多年了怎麽還是土息息的。教歐洲近代史的潘教授性情中人紅著臉激動地講共產主義的幽靈。記不清他是讓我們信這個幽靈還是不信這個幽靈。
四年下來各奔東西。我最感慨的是熱鬧的北京姑娘項燕遠嫁意大利,在一個偏僻的鄉下賢妻良母幾十年。每當想起她,我都會想起“Bridges at Madison County“裏那個從意大利嫁到美國愛荷華鄉下的女主人公。寂寞的憂傷漫漫在心。
畢業後很多人來了美國,加拿大,在物質文明的衝擊下該了行。文化隻好靠留在中國和留洋回去的同學發揚光大。幾年前回去探親,北大的聚會是我與小學同學,大學畢業以後的同事三次聚會中的一次。隻見小學同學開汽車來。工作同事做出租來。大學的博士們騎自行車來。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反比被我總結成經典。幸虧留校的同學理直氣壯地告訴我他們的學術成就早已超越了前輩,我們才沒白混七七級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