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湖中鴈詩
白水滿春塘。旅雁每回翔。
唼流牽弱藻。斂翮帶餘霜。
羣浮動輕浪。單泛逐孤光。
懸飛竟不下。亂起未成行。
刷羽同搖漾。一舉還故鄉。
沈約
沈約(441~513),南朝文學家。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吳興)人。曆仕宋、齊、梁三朝。他的父親沈璞,在宋文帝元嘉末年皇族爭奪帝位的鬥爭中被殺。沈約的少年時代家境貧困,他刻苦攻讀,博通群籍。劉宋時代,任蔡興宗記室,人朝為尚書度支郎。齊初,為文惠太子蕭長懋家令,深見寵信。後來又在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為“竟陵八友”之一。隆昌元年(494),出為東陽太守。齊明帝蕭鸞即位,任五兵尚書,遷國子祭酒。齊末,他積極參預蕭衍密謀代齊自立的活動,曾經為蕭衍擬定即位詔書。蕭衍建立梁朝後,沈約被任為尚書仆射,封建昌縣侯,後遷尚書令,領太子少傅。死後諡隱,故後人也稱他為“隱侯”。沈約政治地位很高,加上耆年碩望,深於世故,所以成為當時公認的文壇領袖。沈約是講求聲律的“永明體”的創始人之一。齊、梁之際,漢語音韻學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沈約把同時人周□發現的平、上、去、入四聲用於詩的格律,歸納出了比較完整的詩歌聲律論,要求在詩歌中使高低輕重不同的字音互相間隔運用,使音節錯綜和諧,即後世所謂調和平仄。除了四聲說以外,他還提出了八病說,即“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八種聲律上的毛病。八病這一名詞最早見於唐朝人的記載,因而有人懷疑沈約本人並沒有明確地提出過這一說法。但據郭紹虞的考訂,認為唐朝人把八病說的首創者歸於沈約,應當是有根據的。至於“八病”的具體內容,後人的解釋雖有不同,但大抵是詩歌聲律上的各種禁忌,其規定極為苛細,連沈約自己都不能做到,不過更重要的是,詩歌聲律論的提出,為五言律詩的正式形成開辟了通途,而且影響到駢體文,促使作者更加注意音節的鏗鏘優美。他的存世之作,張溥輯為《沈隱侯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便覽佳句,苦吟三載,至今還沒有得意地作品。。。
第一篇回饋,以後一定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