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語】 天方夜譚
【發 音】 tiān fāng yè tán
【解 釋】 (1)書籍:即《一千零一夜》,阿拉伯古代民間故事集。(2)詞語:比喻虛誕誇飾的議論,荒誕不經的說法。
【用 法】 聯合式;作賓語;比喻虛誕離奇的議論
【近義詞】 無稽之談
【示 例】 張潔《沉重的翅膀》:“鄭子雲的話在他看來是書呆子的囈語,咬文嚼字、天方夜譚、理想主義。”
【書名注釋】“天方”即阿拉伯地,“夜譚”釋為故事即阿拉伯的故事
【英 文】 pie in the sky
Example: Your ideas are just pie in the sky.
“夜談”為何稱“夜譚”
熟悉《天方夜譚》的人知道,“夜譚”就是夜間說話、講故事的意思,其實就是“夜談”。那麽,為什麽要寫成“夜譚”呢?這是由於古代的避諱。
唐武宗的名字叫李炎。所以人們說話、寫文章凡是遇到兩個“火”字相重的字,都要避諱,用其他字代替。於是,人們在寫“夜談”時,就出現了以“譚”代“談”的怪現象,後來,人們習慣了,“談”與“譚”也就相通了。
~~~~~~~~~~~~~~~~~~~~~~~~~~~~~~~~~~~~~~~~~~~~~~~~~~~~~~~~~~~~~~~~~~~~~~~~~~~
【成 語】 天經地義
【發 音】 tiān jīng dì yì
【解 釋】 經:規範,常規,原則;義:正理,準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也不容置疑的的道理。
【出 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夫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主語、定語;含褒義
【示 例】 浩然《豔陽天》第95回:“不勞動不得食,這是新社會的章程,也是~的道路。”
【近義詞】 理所當然、千真萬確
【反義詞】 天理難容、豈有此理
【英 文】unalterable principle;nature law and earth's way
【典 故】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貴死後,按習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 世子姬敬繼位。但是,景王生前曾與大夫賓孟商討過,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長子姬朝為世子。這樣,姬朝也有資格繼位。於是,周王室發生了激烈的王位之爭。
在這種情況下,晉頃公召集各諸侯國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討如何使用王室安寧。參加商討的有晉國的趙鞅,鄭國的淤吉、宋國的 樂大心等。
會上.晉國的趙鞅向鄭國的遊吉請教什麽叫“禮”。
遊吉回答說:“我國的子產大夫在世時曾經說過,禮就是天之經,地之義,也就是老天規定的原則,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動的依據,不能改變,也不容懷疑。”
趙鞅對遊吉的回答很滿意,表示—定要牢記這個道理。其他諸侯國的代表聽了,也大都表示有理。
接著,趙鞅提出各諸侯國應全力支持敬王,為他提供兵卒、糧 草,並且幫助他把王室遷回王城。
後來,晉國的大夫率領各諸侯國的軍隊,幫助敬王恢複王位,結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爭。
“天經地義”在漢英詞典中的解釋(來源:百度詞典):
1.unalterable principle; a matter of course
2.right and proper; perfectly justifi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