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樂博客

學習英語,欣賞音樂。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英譯漢語成語一日一兩個 - 快馬加鞭, 樂不思蜀

(2008-08-09 14:28:34) 下一個

 
詞 目  快馬加鞭

發 音  kuài mǎ jiā biān 釋義 跑得很快的馬再加上一鞭子,使馬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進。

原文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於人乎?”子墨子曰:“我將上大行,駕驥與牛,我將誰驅?”耕柱子曰:“將驅驥也。”子墨子曰:“何故驅驥也?”耕柱子曰:“驥足以責。”子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責。” 選自《墨子》

字詞注釋

①子墨子:墨子先生。前一個“子”是尊稱,如同說“老師”。②怒:責備。③耕柱子:墨子的學生。④愈:好,勝過。⑤子將誰驅:就是“子將驅誰”。古漢語中疑問句句中代詞作賓語時一般前置。驅,趕,鞭打。⑥足以責:值得鞭責。因為好馬感覺靈敏,鞭打可以使之跑得更快。足以:完全可以。責:要求做成(某件事)。這裏有鞭策的意思。

譯文
墨子責備耕柱子。耕柱子說:"先生,我真的沒有什麽比別人強的地方嗎?"墨子說:"我將要上太行山,乘坐快馬和牛,你打算鞭策哪一個呢?"耕柱子說:"我要鞭策快馬。"墨子追問:"你為什麽要鞭策快馬?"耕柱子說:"快馬值得鞭策。"墨子說:"我也認為你是值得鞭策的!"

造句
何不快馬加鞭,徑趕至蒼山,求取伯伯。(明·徐姬《殺狗記》)
宋·陸遊《村居》詩:“生僧快馬隨鞭影,寧作癡人記劍痕。”

 “快馬加鞭”在漢英詞典中的解釋(來源:百度詞典):

1.to spur on the flying horse; to spur the flying horse to full speed; to hurry through one's work; to procee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2. to go at top speed (Source: Harper Collins)
 
~~~~~~~~~~~~~~~~~~~~~~~~~~~~~~~~~~~~~~~~~~~~~~~~~~~~~~~~~~~~~~~~~~~~~~~~~~

詞 目  樂不思蜀

發 音  lè bù sī shǔ

解 釋
蜀:古地名,三國時的蜀國,相當於今天的四川省。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快樂地忘了本,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樂不思蜀”原意是劉禪安於逸樂不思亡國。後形容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

出 處
晉·陳壽《三國誌·蜀誌·後主傳》:“後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裴鬆之注引晉·習鑿齒《漢晉春秋》:“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三國誌·蜀書·後主傳》裴鬆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用 法
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忘本。


示 例
黃裳《榆下說書·諸葛的錦囊》:“' ~ '的那一幕,就是乃父東吳招親的翻板。| 那麥思敦更覺氣色傲然,或飲或食,忽踴忽歌,大有“此間 ~ ”之意。(魯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看到眼前的美景,吃著可口的飯菜,我真有點~了。

近義詞
樂不可支、樂而忘返、流連忘返,興高````````````````````````

反義詞
落葉歸根、戀戀不舍。

典 故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矣,而況薑維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
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王若後問,宜泣而答曰:先父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會王複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選自《三國誌》)

蜀後主劉禪投降後,司馬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於前,蜀官傷感,獨有後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於前,蜀官盡皆墮淚,後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謂賈充曰:“人之常情,乃至於此!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薑維乎?”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麵。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郤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隻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麽像是郤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餘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可劉禪真的一點也不思念蜀國嗎?劉禪在“樂不思蜀”的偽裝之下,每當夜靜無人之際,恐怕不止一次地對著西南方向感泣!……劉禪乃是位非凡的智者,他將“大音無聲”這一境界演繹到極至的同時,也使他最終避開了殺身之禍。莎士比亞說過:“裝傻裝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他必須窺伺被他所取笑的人們的心情,了解他們的身份,還得看準了時機;然後像窺伺著眼前每一隻鳥雀的野鷹一樣,每個機會都不放鬆。這是一種和聰明人的藝術一樣艱難的工作。”

劉禪亡國之後,作為亡國之君,不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對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裏。自己的待遇,直接影響晉國對蜀地百姓政策的寬鬆。所以,劉禪必須裝憨賣傻,處處隱藏自己才能,才能瞞天過海,養晦自保。表麵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後,潛藏著過人的狡詐和機智。作為三國中最弱的一方,劉禪能領導蜀國41年,既避免了班子內部互相傾軋,也沒有隔幾年發動一次大的運動,而政權穩固。在國家人民去留之際,後主看重的是人民的現實利益,擯棄了麵子政治,減少了生命財產的無謂犧牲。他被俘後的傻態,隻是他身處險境采取的明哲保身的韜晦之汁而已。如果劉禪不“樂不思蜀”那麽他以後連思蜀的機會恐怕都沒有了,他的確是智慧超群啊!

劉禪(207-271),字公嗣,蜀漢後主,做了四十二年的皇帝。公元二二三年,劉備病逝,劉禪繼位成為新皇帝。年輕的劉禪尊諸葛亮為相父,蜀漢政事全歸諸葛亮所有。其後,諸葛亮北伐,劉禪本不讚成北伐,但也攔不住諸葛亮。二三四年,諸葛亮病逝,劉禪親自素服將諸葛亮靈柩迎回。在處理魏延和楊儀的問題上,劉禪明顯站在了魏延一邊。他見魏延被楊儀派人殺害,就立即將楊儀貶為庶人,並改任蔣琬為大將軍。其後蔣琬、費禕二人先後執政,兩人死後薑維執政,開始再度北伐。劉禪就在這樣的情況下看著蜀漢一步步走向滅亡。二六三年,鄧艾四年圍住成都城,劉禪開城門投降鄧艾,被司馬昭封為安樂公。

曆史上的劉禪並不算是十足的昏君,因為在蜀漢他很少下過真正屬於自己的聖旨。但後人已將劉禪逐步醜化成一無所事的人了。其實隻要認真想一想就會明白,三國時期作皇帝時間最長的就是劉禪,如果他真是昏庸到了極點,怎麽會坐那麽時間的皇位?

劉禪“樂不思蜀”完全是明哲保身的韜光養晦之汁!

注 意
讀音:“樂”不能讀成yuè。

英文翻譯
This idiom comes from Records of Three Kingdoms·Kingdom of Shu·Biography of the Last Emperor. In 223 AD,the founder of the Sun of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Liu Bei was dead. His son,sixteen years old,Liu Shan succeeded the throne and was known as the Last Emperor. At first, under the assistance of the great prime minister Zhuge Liang, the young ruler managed his country with an effort. But after Zhuge Liang died, he was muddleheaded and incompetent,
 
“樂不思蜀”在漢英詞典中的解釋(來源:百度詞典):

1.to have much enjoyment and forget to go back home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