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愛上博物館——華盛頓特區之旅(1) 紀念碑

(2007-10-12 11:24:52) 下一個
2006年10月
陪老公出差去了弗吉尼亞的Herndon市,待了4個禮拜。巴掌大的地兒,實在沒什麽可逛的。不過這裏離首都華盛頓特區(Washington D.C.)很近,開車不到半小時。每逢周末我倆就早早起來一路殺向D.C.,因為對D.C.的交通狀況早有耳聞,進城晚了就找不到停車位了。作為首都,華盛頓特區除了有白宮,國會大廈,五角大樓及各政府機構,還以擁有眾多的國家博物館,紀念堂而聞名。而且,這裏所有的博物館,紀念堂一律免費,開支全部由政府承擔。由此我不僅對這個國家雄厚的財力頗為感慨,更是不得不佩服其政府在國民文化知識的普及和藝術修養的塑造方麵的高瞻遠矚。華盛頓特區的城市規劃非常整齊。據說當初的設計師是法國人,他以故鄉巴黎為樣板設計了華盛頓特區。雖然美國建國曆史不長,但自1801年政府從臨時首都費城遷至華盛頓,這裏就一直作為美國的首都。市區內很多建築都是以白色大理石或花崗岩石材築成,大多有一兩百年的曆史了,且多為古希臘,羅馬或其它傳統歐式建築,就更顯得古典。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我們的第一站林肯紀念堂便是一坐白色大理石建築,建築結構模仿古希臘的雅典衛城,一圈36跟石柱代表林肯去世時美國所有的36個州。紀念堂坐落在Potomic河畔,與對岸的阿靈頓國家公墓遙遙相望。拾階而上,抬頭便望見紀念堂內高大的林肯坐像。步入紀念堂,裏麵空空曠曠,除了坐像外唯一的雕琢就隻有刻在四周牆壁上林肯那著名的格底斯堡演說詞(Gettysburg Address) 和他第二次就任總統時的演說詞了。說來慚愧,Gettysburg Address是當年我在大學英語精讀課上全文背誦過的,可現如今也就記得那句:"...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了。坐像背後的正上方鐫刻著一段話,它是美國人對林肯為國家所做出的最大貢獻--拯救了聯邦(避免南北分裂)--的肯定和讚頌。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走出林肯紀念堂站在高高的台階上放眼望去,麵前是人工挖就的長長的長方形水池(Reflecting Pool),眺望水池對麵是二戰紀念碑,再往遠處看去便是高高聳立的以古埃及方尖碑為造型的華盛頓紀念碑,它是華盛頓特區最高的建築。特區其它建築都有限高規定,因此不論你從那個方向開車進入D.C., 遠遠地總能望見有如一把利劍插入雲霄的華盛頓紀念碑。由此可見作為開國元勳,華盛頓在美國人心目中的位置。據說美國獨立後曾有人建議華盛頓象拿破侖那樣稱王做皇帝,但華盛頓卻堅持要成立共和國。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Reflecting Pool的左手就是著名的越戰紀念碑,右手是朝戰紀念碑。越戰紀念碑由3部分組成,越南婦女雕像,著名的3位士兵雕像和紀念牆。紀念牆的設計者是時年21 歲的耶魯大學華裔女生林瓔(建築學家林徽因的侄女)。1980年美國政府麵向全國征集越戰紀念碑的設計方案,林瓔的作品以其樸素莊重毫無修飾的特點脫影而 出,一舉中標。據說當時因林瓔的亞裔背景,許多人提出異議,她的設計曾一度被否定,組委會又進行了一次匿名評選,結果還是林瓔的設計位列第一。特別是她的 設計得到了很多越戰老兵的認可,他們認為這樣的紀念牆才是安靜地憑吊逝去的戰友最好的地方。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紀念牆成敞開的"V"字形,由兩麵黑色大理石牆組成,靜臥在林間草地上。石牆上麵刻滿了越戰中陣亡和失蹤的5萬多名美軍士兵的名字。當你走進那黑色的石牆時,覺得黑黑的牆體向你壓過來,心會不由得縮緊......想到那些曾經年輕,鮮活的生命因殘酷的戰爭而化作了一個個抽象的字母被嵌進了冰冷的石頭,一絲悲傷襲上心頭。忽見幾張帶有照片的小紙片立在碑前,俯身看去,其中一張上麵寫到:"40年前的今天(1966年9月30日),XXX於越南XXX戰役中犧牲"。照片上是一張陽光般燦爛的笑臉,真是年輕啊!想來紙片是親人或戰友獻上的。身邊是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婦人,正雙手輕扶石碑,在一行行名字中尋找。老公輕聲說,一定是在找家人的名字。我的眼眶忽然酸酸的,視線一下模糊了。忙轉過身向旁邊的草坪望去,但見幾隻小鬆鼠歡快地抖動著大尾巴在草地上覓食。忽然覺得生命是那麽的美麗,和平是那麽的可貴,以前從未這麽深刻地感受過。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與越戰紀念碑一池比碧水相隔的是朝戰紀念碑,由一組正在行進中的士兵塑像和一幕黑色大理石牆組成。與越戰紀念碑不同的是石牆上沒有陣亡將士名單,取而代之的是人物頭像浮雕。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這坐紀念碑直至1995年才落成。朝鮮戰爭曾被美國人稱為"被遺忘的戰爭"。一是因為朝鮮戰爭爆發於二戰結束不久,相比之下二戰更令人難忘。還有一個原因 是美,韓及聯合國軍並未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而是被中國人民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擊退至38線以南,被迫在板門店簽署停戰協議。因而,朝鮮戰爭在事實上隻是 停戰狀態,並沒有正式結束。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近年來朝鮮半島的局勢使人們再次矚目這場硝煙散盡50年的戰爭,戰爭中雙方的損失也從新公布(遠高於停戰後公布的數字):中國人民誌願軍共傷亡被俘77萬 人,朝鮮人民軍26萬,美軍和聯合國軍共計148萬。戰爭的慘烈可見一斑。我想無論站在何種政治立場,從哪個角度看待這場戰爭,都不能否認它給雙方的帶來 的巨大損失。正如紀念碑上刻的銘文所說的那樣:Freedom is not free.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沿Reflecting Pool走到底便是二戰紀念碑,於2004年落成,為紀念在二戰中服役的1600萬美軍士兵。建築中央是一個圓形水池和一組噴泉,周圍環繞著一圈石碑,每 個石碑上刻著一個州或美國海外領土的名字,代表全國上下協力作戰。南北各一個花崗岩拱門,上麵分別刻著"Atlantic"和"Pacific",代表二 戰中的歐洲/北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拱門內是3隻銜著花環的雄鷹。西麵入口旁的石碑上特別鐫刻著女性在戰爭中對國家所做的貢獻。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雖然這些戰爭都早已離我們遠去,但這一坐坐靜靜矗立在那裏的戰爭紀念碑給和平年代的人們帶來的是不平靜的思緒,是不會被忘卻的紀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