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洞裏薩湖和水上浮村
在Tuk tuk司機的建議下,我們乘車前往洞裏薩湖去看水上浮村。所謂浮村,就是貧民窟。那裏主要居住著來自越南的難民,也有一些柬埔寨人。
洞裏薩湖位於柬埔寨腹地,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柬埔寨人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湖。沿岸居民水漲而遷,水落而回,他們的飲水、灌溉、運輸、生產和生活全依靠她。當地人在旱季到來時在肥沃的河底淤泥上種植水稻;而雨季又是魚肥蝦壯的好時節。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洞裏薩湖地區成為東南亞的魚米之鄉。加之柬埔寨富產紅木、紫檀等名貴木材並有豐厚的礦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柬埔寨一度是東南亞最富裕的國家。但今天,在曆經40年的戰亂後,這裏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今夕對比,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洞裏薩湖邊的濕地。當雨季來臨,這裏將成為一片汪洋
正是洞裏薩湖帶來的豐厚的水稻產量以及便利的水運航道為古代高棉人修建吳哥浩大的工程提供了保障。當年,吳哥的修建者們將從深山裏采來的巨大石料順流而下運到暹粒,並輔以大象作為運輸工具來建造吳哥王城。而近代,吳哥古跡的偷盜者也是借助洞裏薩湖將大批佛像、雕刻運出叢林,無論是19世紀吳哥被重新發現初期的法國人,還是後來的泰國人和紅色高棉,無一例外。我想這也許就是吳哥的宿命。
濕地裏捕魚的父子
每當雨季來臨(五至十月),蓄滿雨水的湄公河等周邊河流水位暴漲,河水紛紛注入洞裏薩湖,從而減輕了湄公河下遊的洪泛。此時的洞裏薩湖麵積幾乎相當於旱季的6倍,達16000平方米,水深過10米。而在旱季,湖水又通過洞裏薩河流向湄公河(兩河在金邊交匯),將水源補給給枯水期的湄公河。所以從功能上講,洞裏薩湖是一個瀉湖。令人痛心的是隨著近年來柬埔寨人口的回升、對原始森林的砍伐、湖上居民的排放等一係列過度開發,洞裏薩湖水也被汙染,水質大不如前。為此,聯合國成立了專門項目幫當地人打井。我們在湖岸沿途的村落就看到不少由美國政府出資修建的水井,以供當地居民取潔淨的地下水飲用。盡管如此,我還是對洞裏薩湖未來的命運擔憂。希望這哺育了樂觀、隱忍的高棉民族的母親湖能繼續保佑柬埔寨人世世代代在此生息繁衍。
我們的車子一路經過無數村莊、荷塘、濕地,和一段暴土揚煙的坑哇土路後終於來到湖邊一個極其簡陋的碼頭。爛泥塘般的河床上一字排開了密密麻麻的機動船。上了船,船工靈巧地將船從擁擠的泊位擺出來,駛入狹窄的航道。兩邊是裸露的黃土堤岸,岸上是茂密的雨林。湖水泛著泥漿,呈現出高棉咖啡特有的顏色和濃滑的質感(柬埔寨人在冰咖啡中加入煉乳,使咖啡格外濃鬱、柔滑)。路上經過了幾所水上的木板房,很是整潔,與沿途所見的破敗草屋迥然不同。船工說那是日本人和韓國人出資建的學校,供浮村的孩子上學。果然,牆上畫著膏藥旗和陰陽八卦旗。想想我們在金邊見到的最豪華、氣派的建築是中國人投資興建的賭場,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船工將船擺入航道
漸漸的,水麵寬了,水質也清了一些。再往前駛,洞裏薩湖將她最廣闊的胸襟展現給我們。一望無際的水麵煙波浩淼,海鷗在頭頂盤旋,使人感覺仿佛置身大海。此時是旱季的尾期,應該是水位最低的時候。我不能想像在雨季時6倍麵積於此的洞裏薩湖會是一副什麽樣子。
洞裏薩湖
懷抱嬰兒駕船兜售商品的越南婦女
商販
接下來,打魚的漁船、劃著大臉盆戲水的孩子、撐著小船上前兜售水果的村民以及一坐坐水上茅草屋相繼出現在視野。這些水上茅屋沒有門窗,確切的說是沒有窗玻璃和門板,就那樣洞開著,向前來窺探的陌生遊客展示著它僅有的家當。不少茅屋甲板上還擺放著花草,這份在貧乏中不忘追求生活情趣的心境實在是讓我讚歎和敬佩。
水上人家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