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紀錄片《KINGS OF PASTRY》觀後感

(2011-03-29 13:33:24) 下一個
周末看了紀錄片《KINGS OF PASTRY》-糕點師之王,感覺很受觸動。感謝LG給我找到這麽好的片子。:)

這部紀錄片於2009年拍攝,向觀眾展示了2008年法國頂級糕點師M.O.F.(Meilleurs Ouvriers de France - Best Craftsman in France)授銜比賽的經過。正如影片中的主人公之一Jacquy Pfeiffer 所說, “The M.O.F. is not about doing the ‘best that you can do’ but the ‘best that can be done.”

M.O.F.授銜比賽每四年一次,能參加比賽並且得到這個終生榮譽頭銜,是眾多法國資深專業糕點師的夢想。比賽前,糕點師們需要經過幾年的充分準備和練習。每次決賽都有不同的主題。2008年這次決賽的主題是婚宴糕點,一共有16個糕點師參加,其中隻有一小部分人得到了頭銜。參加比賽的糕點師中,有的一共參加了三次比賽才最終拿到頭銜。算算看,這可是整整12年的辛苦練習和對追求的鍥而不舍。電影跟蹤了三個糕點師,三人中隻有一人最後得到了M.O.F..

比賽的裁判員都是M.O.F.,我沒記住共有多少人。隻記得有許多都是老人家了。我還注意到,電影裏不論是M.O.F.的裁判還是參賽者無一例外都是男性。我查找了一下得知,自M.O.F.與1927年成立以來,第一位女性M.O.F.於2007年被授銜,她叫Andrée Rosier, chef de partie。

準備比賽過程的辛苦是不需贅言的。這些參賽者都是已過而立之年的資深專業糕點師。他們除了日常工作都是在製作糕點以外,每天還要利用業餘時間,分秒必爭的針對M.O.F.比賽進行構思和練習,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百分之二百的投入了。每一張寫畫用的設計草稿,每一塊因為不滿意而丟棄的蛋糕,每一片破碎的蛋糕翻糖花瓣,都是糕點師的心血和汗水。

就是這樣高強度練習和鍥而不舍的付出努力還是不足以讓他們信心百倍地參加比賽,每個人都十分緊張。因為他們還要麵對決賽時三天中有可能突然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情況。就連這三天的當地天氣也會影響到他們的作品,因為蛋糕裝飾用的糖花,巧克力等都會受空氣濕度和溫度的影響。他們這三天必須事無具細,從清理用具到原料和半成品的儲藏安放,整個比賽中都不能有助手幫助。而且每天的開工時間是一天比一天早,休息的時間一天比一天少,製作糕點的時間一天比一天緊迫。

比賽的時候,裁判員們圍著參賽者轉來轉去,摸這看那,那些高難度的糕點製作技術和參賽者工作時候的每個動作都要被圍觀的裁判員們竊竊私語,品頭論足。參賽者如果沒有一定的定力,僅是裁判員的一個麵部表情就能讓人不小心把刀掉在腳上,或者是找不到需要的東西。考試這三天需要很強的自製力和高度集中。

比賽考試中大大小小的意外和故障都會發生,一般來說這些大廚們都可以應付。最讓人受不了的是事先費盡心血消耗大量時間精心製作好的成品被不小心損壞。想想看,那些精美的巧克力和糖花是多麽的一觸即碎。這次比賽中就有一個糕點師在在桌子前邊擺放自己用盡心血製作的精美婚禮蛋糕的最後一刻,整個用糖製成的雕像被碰倒摔碎,隻剩下一個禿兀的蛋糕底座。他從一開始的震驚,欲哭無淚,到後來的傷心哭泣,讓我看的是膽戰心驚,和他一起難過,心碎。然而他還是要重整旗鼓收拾殘局,把蛋糕改善一下,擺放在餐桌正中間。他不是唯一一個麵對破碎蛋糕的參賽者,還有一個人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在最關鍵的時候功虧一簣。我是捂著臉從手指縫裏看其他參賽者搬運和擺放結婚蛋糕的,實在是不忍心看到歎為觀止的精美的作品在一瞬間轟然破碎倒塌。然而真正的M.O.F.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比賽給人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其中有個參賽的糕點師在最後一天幾乎崩潰,他沮喪地說以後再也不參加這個比賽了,簡直就是浪費青春。即便是他這樣說我也能理解,他們畢竟都是非常優秀的糕點師,都有一份非常好的工作,不是自己開糕點店就是在高級酒店工作。整個M.O.F.比賽消耗體力,時間,精力和金錢,不是人人都能輕易從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拔出雙腳,然後全力以赴準備和參加比賽的。M.O.F.參賽者的付出和犧牲也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的。然而大部分糕點師是不願意知難而退的。

為準備M.O.F.考試付出精力的不僅僅是參賽者本人,還有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家人無論從經濟上還是精神上都給予自己愛的人大力支持。主人公之一Jacquy 住在芝加哥,他的美國女友還陪他回到法國去比賽。另一個主人公的太太說他們家為了支持他丈夫參賽,把房子地下室改裝成了一個專業的廚房,專門讓他為M.O.F.比賽練習。

如果M.O.F.這個頭銜那麽容易就能得到,這個終生榮譽獎就失去了它的光環,吸引力和影響力。成功是屬於第一個到達終點的人,半途而廢就永遠到達不終點。

這部紀錄片還讓我大開眼界的是,原來西式的糕點製作上還可以運用其它工業的技術,比如說吹玻璃花瓶的技術 - 糕點師用加熱過的糖吹出不同形狀的造型。我馬上想到咱中國的吹糖人兒,其實就是這麽回事兒。電影還展示了其它我已經知道的糕點裝飾技術,比如不同溫度和時間加熱出的糖能做成透明或者半透明的花樣;不同顏色的翻糖經過搭配抻拉而做成不同的花紋;巧克力和白沙糖都可以運用雕刻技術來造型,等等等等。這些真實的記錄足以告訴觀眾,任何一個行業,能做得好,做得精通,有創意,都是讓人極其佩服的。 

我是業餘烘焙愛好者,喜歡自己嚐試製作一些糕點。我深深知道,一份直徑僅僅幾個英吋的慕斯蛋糕,不包括動手前在自己腦子裏思考和琢磨的時間,就需要幾個小時的製作過程,一步失敗就意味著又是幾個小時的勞動。然而成功的那一刹那,喜悅和成就感襲遍全身,一切付出的勞動都是值得的。這不僅僅是呈現一份美味食物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動腦筋,合理籌劃,運用技巧和技術而達到目的的,一個複雜的旅程。想必和我一樣喜歡烹飪和烘焙的朋友一定與我心有靈犀吧。糕點的製作需要許多的學習,嚐試和練習。隻要不怕失敗,不放棄,就一定能作出讓人滿意的,健康而不失美味的糕點。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最後我想說,不管我們做什麽事情,功成名就未必是成功的最高境界;通過自己艱辛的努力和奮鬥而獲得的這份欣喜和自信,才是最真實,最可貴和最持久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