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談談有關現在我們中國流行歌曲的話題
(2009-06-30 11:55:06)
下一個
(跟"太陽港"無明的貼<聊聊漢語和歌詞>)
非常喜歡看無明的文章。
記得我上大學時候,一位資深的老教授給我們上大課講哲學。麵對講台下幾十個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文化曆史背景的學生,他幽默地說:“在我們西方人還在以樹葉遮體擋羞的時候,中國人已經開始在紙上寫字了。”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能生長在文明古國,自豪之感豈乃隻言片語所能形容?嗬嗬。
我自知漢語底子薄,不敢與無明一同咬文嚼字,更不敢動及詩詞領域的探討。我想隨意談談有關現在我們中國流行歌曲的話題。
所謂流行歌曲,就是大眾易於接受和傳唱的歌曲,力求廣泛流行性。由於流行歌曲也有發展史,所以不同年代都有其代表性的作品。這個問題牽扯到更多的學習和研究,我就知難而退了。對於無明所說的“盲目地使用“新詞,我在流行歌曲的歌詞中也有些類似的感受,以至於有時候發牢騷,看不懂聽不懂唱些什麽等等。但是我仔細想想,既然這些歌詞這麽令人費解,為什麽還能被廣泛流傳?我想這也是時代的產物。
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節奏快,選擇機會也極多,無論是在工作上,感情上,還是在娛樂方式上都是如此。在這種生活方式下,人們往往缺乏耐心,容易見異思遷,好象每個人都在感歎計劃沒有變化快。看看周圍的人都什麽時候聽音樂?走在路上,地鐵裏,健身的時候,開車的時候;用隨身聽,PM3,IPOD,IPHONE。。。見縫插針的利用時間成了每個人不得不去適應的生活方式。正因為如此,“斷章取義”地欣賞歌曲成為了快節奏生活的必然結果。所以我覺得有些歌曲,隻要中間有那麽幾句話讓人產生共鳴,隻要有幾段旋律讓人感覺動聽就會很快的流行下去,被大家稱之為“好歌”。至於整體上的意境和內涵的意義,需要反複地去聽去琢磨。那些經不起琢磨的“好歌”紅了一段時間後就會失寵,而最終勝出的那些更完美的歌曲被人們稱之為”精品“,也會被流傳地更久。
現在的流行歌曲也在追求多樣化,以適合不同的聽眾口味。有些歌曲追求節奏簡單,內容直來直去,連未成年人也能有共鳴,比如花兒樂隊的《嘻唰唰》、《我的果汁分你一半》等等,單純輕鬆就是好。有些歌曲追求委婉憂怨,《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白天不懂夜的黑》等等,愛有多深怨就有多重,人人皆知。有些歌曲則追求特殊化,比如周傑倫的歌,內容題材非常多樣化,勇與涉獵前所未見的題材,大膽運用各種音樂元素來創作,比如說加入西方音樂,中國古典音樂。有人責問,這孩子連口齒都不清楚怎麽還能當歌星?更有些人痛心疾首地歎氣:中國流行音樂怎麽變成這樣了?有人非要打破沙鍋問到底:流行歌曲和古典歌曲哪個更優秀?搖滾和爵士樂到底哪個更好?我想就是爭論個麵紅耳赤也劃分不清到底誰是誰非。無論如何,這些不同風格的歌曲都得到了廣泛地流傳,我們這些不同年齡有著不同閱曆的人們,隨能著歌曲的旋律和歌唱偶爾略微釋放胸懷 - 我覺得這些歌曲也足以稱之為有價值的了,大可不必自尋煩惱,將問題升級並且追究到底才罷休。五穀雜糧都能享用,營養才充分;一顆寬容接納的心才擁有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對於無明說那些人”盲目地使用一些輕薄的新詞,就破壞了漢語的美。”我反而不能苟同。我是學語言出身的,雖然不是學漢語的但是對語言的發展也略有所知。語言的功能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任何一種語言在發展過程中都有許多新鮮詞匯產生:可能是來自外來語;可能是舊詞重新組合產生新的詞義;也可能是人為的,由長期使用的習慣而變來的;有些則是由方言演變而來的,等等等等。語言變異的各種現象是存在的,其原因是多樣化的,語言學就是研究這個問題的科學。新鮮詞匯的產生,混合,規範化和非規範化是語言演變的過程,也是社會慢慢接受的過程,而不是“輕易糟蹋寶貴遺產的過程”。漢語的美經得起曆史的考驗,是永恒的美,是誰也無法破壞的。:)
我能理解無明寫這篇文章時候的心情。希望看了我隨意寫地這些話無明能放鬆一些。:) 也許我還能拋磚引玉,看到無明更多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