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醫是科學 >> 趙 國 求

(2007-06-26 18:59:21) 下一個


中醫是科學



趙 國 求



看到《讀書》2005年第九期發表的《中醫藥的傳統與出路》等文章,勾起了我的許多感慨。對中醫現代化的興趣,讓我十分關注中醫發展的動向。中醫今天的問題,就我所知,不應完全歸於中醫現代化的提倡,而應更多的從中醫自身找原因。說句心裏話,如果不是解放後國家的大力提倡,弘揚傳統文化,而讓中醫與西醫自由競爭,病員的流失,恐怕比今天還要慘。農村的缺醫少藥,很大程度上不是對中醫不重視,而更多的是改革開放以來醫療體製的變化造成的。

將現代科學思想及科學方法用於中醫,隻要不帶偏見,包括中醫從業人員在內,我看不會有人反對。但如何引進現代科學卻產生了很大的爭議。過去我們采用的科學方法,多為分析還原。眾多的研究結果表明,現代科學的分析還原不適合中醫理論體係。有人甚至認為是中醫現代化口號毀了中醫,我認為這是一種對中醫的發展十分有害的傾向。中醫要發展,立足點要放在全麵繼承和自主創新上。我的理解,自主創新就有現代化。試圖將中醫人文化不是中醫的發展方向。一門確有治病療效的中醫學是人文學科,無論如何是不能讓國人接受的。一門人文學科的中醫,如何作為科學走向世界?

我不讚成將分析還原方法全盤搬進中醫。但現代科學並不隻是分析還原!大家都讚成將係統整體論用於中醫,陸廣莘老教授20年前就曾大力宣傳過,我十分讚成陸老的觀點。但係統整體論如何應用於中醫,卻很少有人做深入的科學研究。即使有人做了一些開創性的工作,也因為係統論的高難度而被置於一邊,難以進入主流輿論。拙著《中醫基礎理論現代科學基礎初探》,應是做了一個很好的嚐試。我認為係統論方法是中醫需要的最合適的科學方法。不要片麵理解隻有還原論才是現代科學,係統論同樣也是。中醫現代化,自主創新,其中之一就是要將係統論科學方法全麵引進中醫理論,包括中醫基礎理論。

為什麽還原論不適宜於中醫呢?這要深入研究中國的思維傳統,哲學傳統與科學傳統。中醫深受“道”自然觀的影響,而“道”的本質是運動和變化,是係統整體論。如果用分析還原方法指導中醫現代化,那就犯了方法上的錯誤。西醫用還原論作指導,它注重分析還原,注重人體的解剖,注重人體的結構;中醫以係統整體論作指導,它注重係統整體運動變化的過程,注重運動變化帶來的外在表象(狀態變化)。所以我們說西醫是結構觀、還原論指導下的結構醫學或實證醫學,中醫是運動觀、係統整體論指導下的過程醫學或狀態醫學。中西醫研究的對象相同,但研究的視角,研究的方法不同。因此,中西醫理論的概念,中西醫治病的方法也將表現出重大差異。中醫的陰陽、五行、氣等概念,不是結構觀概念,而是運動觀概念。試圖用還原論思想理解陰陽、五行、氣等概念是行不通的。當然,這並不是說西醫的結構觀對中醫完全無用。

既然陰陽、五行、氣等不是結構觀概念,而是運動觀概念,那麽中醫現代化就有一個很關鍵、很基礎的任務,那就是從運動觀、係統整體論上深挖陰陽、五行、氣等概念的物質運動觀科學涵義。中醫看病,最終的目的是讓人體達到陰陽平衡,這實際是從保持係統的穩定性思考問題。因為人體就是一個複雜巨係統。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就是人體複雜巨係統穩定有序的狀態。相對於係統的穩定有序,係統的狀態變化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向快節奏或係統元素增多的方向偏離,一種是向慢節奏或係統元素減少的方向偏離。而中國古人所稱的陰陽剛好與係統內物質運動的快慢節奏或係統元素的多少相關。對人體則是生命物質運動的節奏或成份的變化。陰一般是慢節奏,而陽一般是快節奏,中醫的宏觀辨證與微觀化檢(證實質研究)都可作出證明。這就使陰陽平衡與係統的穩定性發生了聯係。陰陽是係統物質運動的狀態參量,而非結構參量。基於這一認識,我們給出了一個中醫現代化係統整體論研究模型:

人體最佳陰陽平衡←→ 人體複雜巨係統最佳有序(也稱人體最佳自穩態)

陰陽是係統的狀態參量,它是相對於係統最佳有序(或最佳陰陽平衡)的左右偏離,偏快是陽,偏慢是陰,而超閾值偏離,則構成陰證陽證。

中醫的“氣”則是從係統的穩定性上看運動狀態的變化。凡是對係統穩定有益的運動狀態,就是“好氣”、“正氣”;凡是對係統穩定有害的運動狀態,就是“壞氣”、“邪氣”。中醫的陰陽二氣隻能從這樣的角度去理解,才能得到合乎中醫自身邏輯的解釋。中醫的辨證則是從係統穩定性的變化上去把握疾病的演變過程,去把握人體生命物質運行狀態的變化,從而辨證治病的。中醫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恢複係統的穩定性使其達到最佳有序,亦或是達到最佳陰陽平衡。

如果按中醫的思維方式,將人體健康狀態按最佳陰陽平衡,陰陽平衡,陰證、陽證,陰極、陽極(死亡)作一區分,那麽,對人體這個複雜巨係統,從係統論上我們就可作出對應區分:最佳有序、有序、亞有序、有序的破壞等等。很顯然,中醫理論及其辨證施治就自然納入到現代係統科學方法之內。現代生理學也就可以作為係統論科學方法的物質基礎為中醫所用。中醫原有的人文色彩很濃的一些概念,就可以賦於科學的含義。中醫的個性經驗也可以規範到具有前後邏輯一致的係統論理論體係之中。這應是中醫現代化夢寐以求的目標。我們從《中醫基礎理論現代科學基礎》研究的經曆中,深深體會到這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康莊大道。

人體作為一個整體,各部分都是相互聯係的,係統論方法正有對此作深入討論的優勢。心、肝、脾、肺、腎就是人體複雜巨係統的五個子係統。它既是係統的結構,又是係統的功能。人腦則是另一個主控子係統。圍繞係統的穩定性,各子係統在相互協調,相互作用中演變著,作為過程醫學的中醫,它的目標就是使係統保持或恢複它的有序穩定性。從係統論看中醫,西醫的結構和還原,還是可以為中醫所用的,隻是係統裏的元素與從係統裏拿出的元素,性質有所變化而已。現代生理學、現代腦科學、現代思維科學、現代神經科學都可以作物質基礎為中醫所用。認為西醫打壓了中醫,那是中醫現代化過程中,誤把還原論全盤搬進中醫所致。其實中西醫在物質基礎上是可以通約的,隻是看問題的視角不同,方法各異,理論體係有別而已。

我一直認為中醫是天才醫學。中醫之所以是天才醫學,是由於中醫理論體係與複雜的係統論相關,是係統論在醫學中的應用所致。係統論本來就難,醫學也難,這就使係統論醫學(中醫)更加難上加難。古代中醫學家雖然不懂係統論,沒有係統論的數學方法,中醫理論體係內部的邏輯結構也不完善,但我們隻要看看他們的著作,無不充滿係統整體論思想的光輝。要想讓一代名師在中醫界普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不管是師傅帶徒弟,還是中醫學院培養都辦不到。回顧中醫幾千年的發展史,一代名醫到底有多少?說幾百年出一個,是客觀的。要求中醫學院的學生一出來就成為地道的中醫是不切實際的。他有一個成長過程。更何況,天才醫學隻有天才的導師帶天才的學生才可能有真正的承傳和開創性。

由於中醫現代化是一個世界難題,有人索性放棄中醫科學性追求,將中醫作為“非物質文明遺產”向聯合國申請“遺產保護”。難道真的打算將中醫作為“文化”送進曆史博物館嗎?如果聯合國真的批了這個遺產保護,你還想不想中醫作為科學走向世界,去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貢獻呢?一個在全世界都信奉科學的今天,誰還能相信一個文化醫學?實際的問題是中醫作為一種醫學,它隻能是科學而非文化.

我認為中醫是科學,中醫可以現代化並以科學的身份走向世界,關鍵是要我們中華兒女去努力探索,攻克世界難題。過去的一切失誤是我們全盤搬進還原論,以還原論思想作指導,如果我們認真引進係統論,也許人們的自信心不會低落到今天如此地步。

中醫基礎理論現代科學基礎問題解決了,中醫的發展,中醫走向世界,中醫的普及也都跟隨解決了。因為那是問題的根。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times.com.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62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