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從“他在中國接受的訓練”說開去

(2007-06-25 00:52:11) 下一個
最近又想撿起冷落了一年多的網球,於是從網上約到了一個搭檔。昨天我們第一從見麵,那搭檔是個比我高大但十分謙和有禮的美國小夥子。比賽的間隙自然問起彼此的職業,得知我業餘搞點中醫針灸,他趕緊告訴我他也接受中醫針灸治療。他患有多發性硬化症。這是一種難治的中樞神經係統疾病,主要病理改變是包裹神經纖維的髓鞘受損傷,機理不明,西醫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http://www.nlm.nih.gov/medlineplus/multiplesclerosis.html#cat3)。他的一個病友介紹他到五,六十英裏之外的一個針灸診所治療,針灸中醫雙管齊下,已有一年多時間了。目前病情穩定,能打網球,他很開心。他告訴我給他治病的是一個六十多歲的日本人,趕緊又補充說“but he was trained in China” (他在中國接受的訓練)。

我對多發性硬化症的中醫治療沒有經驗,對其有效性不敢妄加評論。但他最後那句“He was trained in China”,卻聽著耳熟,令人十分感慨啊!

聽著耳熟,是因為我不止一次地在美國聽到或讀到,人們以某某(美國長大的)針灸師或中醫師“在中國接受的訓練”以表示其權威性和可信性,言外之意是他接受到了正宗的訓練,代表了較高的水平。學習中醫的美國學生也常常引用中醫“在中國是如何如何”的來說明中醫在美國“應該是如何如何的”,因為畢竟源自中國的中醫在在中國有著廣泛的基礎,享受著比西方國家更高的地位。可見中國被看成世界中醫的中心和聖地!

令人感慨的是世界對中國中醫的這種期待,與中醫在國內的現狀和處境大為不符。我們有愧於這樣的形象和期待。一方麵是中醫從教育,科研到臨床的衰退,中醫理論沒有創新,中醫從業人員水平低下等等問題。這固然有中醫本身的原因和困難,但更多的是國內體製和大環境的問題。遠的不說,看看中國西醫的臨床和科研水平,創新能力,我們至少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另一方麵,中醫目前的困境,又成為一小部分人落井下石攻擊詆毀中醫的借口. “中醫不科學”是攻擊中醫者萬無一失的利器。關於中醫的科學性我會另文探討,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麽有些人總愛把中醫西醫搞成一種你死我活的關係。中醫的存廢之爭說穿了其實是某些人吃飽了撐的,衡量一種醫學的唯一標準應該是臨床療效。一門千百年來被證明有效的醫學是永遠廢不了的。對病人來說,科不科學並不重要,關鍵是要能解除痛苦,挽救生命。中醫之所以能在眾多的毫無基礎的西方發達國家生根發芽(還沒開花噢),其臨床療效隻能是唯一的理由!就象千千萬萬嚐試中醫針灸的美國人一樣,我的這位美國球友此前對中醫談不上有任何認識和感情。西醫沒有辦法時,他選擇了試試中醫,多一種選擇總比沒有選擇要來得更明智更有希望。我真誠的希望,人們不要有太多的偏見,建設性地對待一門我們本該好好繼承發揚而尚未成功的學科,一門中國有可能真正領導世界潮流的學科---中國傳統醫。

Made in China 曾經是並且在相當到時期內仍然將是廉價產品的代名詞。當我們千千萬萬同胞靠出賣廉價勞動力來參與全球競爭的時候,我們的一小部分無聊的“精英們”卻打著科學的旗號在討論如何廢除我們民族擁有的最有價值和最有特色的一筆無價的財富,本郎中我怎麽也想不通其目的和意義何在?“可口可樂”不過是一些稀鬆平常的調味品的混合成的飲料,其中也沒有多少科技成分可言,但這並不妨礙其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有人說“藝術首先是民族的,然後才是世界的”,這種思想,對人們之於中醫的態度,未嚐不是一個啟迪吧?


加州土郎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