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不明白,陳毅為什麽那麽恨林彪.倆人是不同的部隊.不在一起做事嗎.很可能早年老毛提攜林彪,林從陳的下級,變成了主力軍團的軍團長.老陳心裏有氣.解放戰爭老毛不拘一格,將老陳支走,讓粟獨當一麵,老陳大丟麵子.君子報仇,十年後背後一刀.
當初小鄧代替生病的張鋯出任一二九師政委,到任不久,對下麵講,劉老年紀大了以後小事不要麻煩劉老,找我. 一句貌似關心的話,便把老劉慢慢架空了.老鄧複出後要大權獨攬,便軟硬兼施要葉退下.對葉講,我們老了要退下讓年輕人上來鍛煉,象選平可負責一省.等等. 老葉知道不退不行,著順水推舟.讓小葉當了廣東王.老葉囑咐小葉,不可到中央做官.老鄧心狠手辣.小葉老記在心,隻在最後短期掛名當了個副委員長,人還是長住廣東.
粟當不上元帥,還有一層原因:那是老劉小饒和老陳還有老鄧的曆史恩怨.粟給夾在當中.粟不是政治家,隻知打仗.老陳其實是個政工元帥.老劉為拉自己的人馬,皖南事變後短期任新四軍政委後走時沒讓老陳當華東一把手,卻拉小饒當了一把手.老陳氣啊.後來還鬧出黃花塘事件.讓小饒抓住一狀告到中央.順便把老陳不會打仗的事也說了.小饒不會打仗,就得靠粟.老陳後來小饒倒台後就把氣出在粟身上.老劉本來以為小饒是自己的親信.沒想到小饒自己覺得是老毛的人,不把老劉放在眼裏.老劉氣啊,把氣也出在粟身上.老鄧淮海時是個拋手書記,軍事上基本上插不上手.中央也隻重視粟譚(伯承照顧軍事全局).隻要鄧陳保證後方物資和監軍,雖然電報抬頭是鄧劉陳粟譚.老陳老鄧實際是擺設.戰後不打壓粟,顯示不出自己重要.粟一倒,功勞便都是老鄧老陳的了.後來的"紅日","南征北戰"便都成為老陳歌功頌德的作品了.老鄧當拋手書記是有曆史的.成功了是我的功勞,失敗了那是下麵的事.紅七軍便是一例,美其名曰向中央匯報遛之乎也.雲逸大將解放後對老鄧不理不睬,看不起他呀.
老鄧後來對耀邦,也是一個德性.
老劉拉自己的人,也是手段用盡,抗戰勝利後老共經營東北時,中央派去的陳雲,林,羅,張,高, 正操個個都是獨擋一麵的高手.陳雲是政治局委員時,老劉老鄧還不知在那裏,陳雲是遵義會談後中央派去通知共產國際的.資格能力高老劉不知那裏去了. 但老劉就是棄陳雲,林,羅,張不用,用彭真為第一書記壓他們.彭真隻聽劉的,在那瞎指揮.老林一狀告到老毛那,戰場上是靠真本事,老毛一看黨棍壞事要掉腦袋.立馬調彭走人,讓林政委林司令林第一書記一把抓.陳雲到是能上能下,為林彪經營南滿.
老陳對軍事上比他強的人,心裏不痛快.林.粟是例子.批伯承粟裕時,老鄧老陳痛下重手.局外人以為,老陳應幫粟裕說話,別人不了解粟裕,你老陳應該了解呀.老陳最後看到老毛聽了勁光的評論,要放粟裕過關,馬上轉風向裝好人. 到是林彪對批伯承粟裕看不過,說老鄧老陳不會打仗的批會打仗的老子不來開會了.這也是老陳恨老林的一個原因. 伯承放下軍權去辦軍校,除了官麵上的說詞,還有一層原因是老鄧在二野排擠老劉.
注:
1954年2月,中共中央召開七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
揭露和批判了高、饒的反黨分裂活動。
一九五五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實行了軍銜製。
甌石天目水
誰說陳毅是政工元帥了?黃橋戰役敢說是粟指揮的嗎? /無內容 - 偶然發言
6/24/07
(2)
粟裕 黃橋 - 甌石天目水
6/25/07
(0)
陳比之鄧,人格當高百倍, 但陳妒後來居上者,乃不爭之實. 毛本是陳上司,陳有何可
妒?且毛複原職,是上海周之決定.陳是係鈴人,他應為解鈴人.但陳能複命,不錯.
於粟,陳確有虧.
黃橋之戰,前線指揮卻是粟.否則陳那能與張茜在後吟詩?
許不聽粟命,乃陳之過.許非華野,乃山東野戰軍,陳,譚部下.
陳後方統籌有功,故稱其為政工元帥. 子恢鼎臣也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