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風流

戰國風流人物挨個侃:吳起、商鞅、孫臏......
正文

又是反間計!——戰國風流.李牧(下)

(2007-08-17 17:25:49) 下一個
附:《戰國風流》上一篇:
李牧(上)
----------------------------------------------------

又是反間計!——戰國風流.李牧(下)

長平之戰後,趙國混得是一日不如一日。趙王遷元年(公元前235年),趙軍在武遂吃到長平之戰後又一次大敗仗,‘秦破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首十萬’,兵鋒直逼趙都邯鄲。時廉頗已一怒奔魏,趙王遷屁滾尿流,北方邊防也顧不上了,急調李牧率邊防軍南下,以大將軍身份抗擊秦軍。

李牧率跟隨自己多年的邊防軍主力與邯鄲派出的趙軍會合後,在宜安附近與秦軍不期而遇。對付勞師襲遠的秦軍,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築壘固守,俟敵疲憊,伺機反攻。這法子廉頗在長平之戰初期用過,惜乎被趙孝成王換將中斷了(詳見《白起》)。李牧又是壁壘堅守的行家,如今是毫不猶豫就祭出了這一招。

秦將桓齮一點辦法也沒有,這位桓將軍想與李牧鬥心眼,他留一部分人看守糧草輜重,自己則率主力佯攻肥下,企圖誘使李牧破壘而出救援肥下,這樣兩軍主力就可實施決戰。

李牧當然也想保肥下,但依然不想與秦軍硬碰硬。老到的李牧也效法孫臏玩了一把圍魏救趙的把戲。

李牧並不率軍增援肥下,而是對看守糧草輜重的留守秦軍發動突襲。這群留守的兵油子們還以為李牧肯定去肥下了呢,防守上吊兒郎當,結果在李牧的突襲之下根本沒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就稀裏糊塗把什麽都丟了。

桓齮大驚,急忙舍了肥下回師相救,希望搶回點大軍口糧。李牧故伎重演,以少量兵力用兵車布成壁壘守住正麵,精銳盡埋伏於側翼。桓齮急急忙忙趕回來,中伏被圍。趙軍先是招待秦軍吃了一頓箭雨,然後四下裏一個衝鋒,十萬秦軍就這麽交代了。主將桓齮看看混成了光杆司令,回去沒法交代,畏罪逃亡入燕。

李牧因功封武安君——與秦將白起當年封號相同,不祥!

三年之後(公元前232年),‘秦攻番吾’,李牧與部將司馬尚兵分兩路,司馬尚堅守南路,李牧則出擊北路秦軍,再次擊敗秦軍,秦軍潰敗回國。這大概是趙軍最後一次戰勝秦軍了。

在秦軍數次全力打擊之下,趙軍畢竟綜合實力遠遜秦國,趙王又沒那個魅力爭取外援,終因傷亡過多而無力大麵積用兵,令李牧率軍開始退守邯鄲。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息尚存的趙國於趙王遷五年(公元前231年)發生大地震,六年(前230年),又發生特大旱災,幾乎顆粒無收‘大饑’。致使這兩年趙國的休養生息一片空白,而秦國卻順風順水,元氣大複。

趙王遷七年(公元前229年),秦將王翦利用趙國連年天災之機率大軍攻趙,分南北兩路夾擊邯鄲。此時的趙國那裏還有力出城反擊?李牧與司馬尚仍舊采用壁壘固守、伺機驅敵的策略,致使赫赫有名的大將軍王翦都強攻數月不勝。

一日秦軍再次強攻被擊退之後,王翦看著部下一個個精疲力盡的,不竟也對李牧欽佩起來:“我秦兵數倍於敵,圍攻邯鄲一座孤城,竟然數月不下,李牧這老頭有一套!用兵不在當初廉頗之下啊,了不起!”想起廉頗,就接著想當初秦軍是怎麽擊敗廉頗的,跟著又想起了那個出賣廉頗的趙王寵臣郭開...王翦忽然嘴角浮起一絲笑意。

一想起郭開,王翦有了主意。這個郭開,乃趙王遷寵臣,打小就把斂財做為終生的奮鬥目標,隻要有人給錢,讓他自刨祖墳他都眉開眼笑,當初趙王想重新召回奔魏的廉頗,派人去魏國考查他,結果搞出了‘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屎矣’[廉將軍雖老,飯量還不小,隻是陪臣坐著侃山,一會兒就拉了三泡屎了]這麽一個荒唐的考察報告,就是這位郭先生做的手腳。俗話說物以類聚,趙王遷盡寵信郭開這種人,他本人那副德行可以想象。

王翦派人扛了一大包金銀珠寶就偷入邯鄲,找到郭開。包袱一打開,這扛包袱的人立馬就成了郭開的爹了。他“爹”說了:“這隻是定金,事成另有重謝。”郭開就問:“您老人家要成什麽事啊?”他“爹”說:“很簡單,讓李牧不再為將,用什麽辦法你自己看著辦。”

誣陷好人,那是郭開的拿手好戲,第二天就去跟趙王說:“臣聽說李牧與秦兵合謀,要把大王獻於秦王,秦王將封地與李牧以謝。你看秦軍今兒都不攻城了呀。”

這次輪到趙王遷拿郭開當爹了:“天哪,寡人...寡人可怎麽辦呀?”郭開說:“還不撤了他?”

次日趙王臨駕李牧城防大帳,李牧接駕行禮畢。趙王遷一開始還擺出一副王者的“威嚴”相:

遷:“李牧,知罪否?”
牧:“臣隻知死守邯鄲,無罪!”
開:“秦兵這兩日何以不攻擊?”
牧:“秦兵前日為臣擊退,正修整間。”
開:“放肆!再容爾等修整,寡人即為爾等所戮!來呀,拿下李牧!司馬尚削去爵位官職,由趙蔥及顏聚代。”

李牧霍然而起,大喝一聲:“誰敢動我?”李牧身材高大,虎威四射,竟無人敢上前拿他。李牧激動申辯:“臣曾守代地而禦匈奴,王祖怒臣不進而罷臣,後因北境不利而複召;廉頗將軍曾守長平而與秦,王祖又怒其壁守而代之趙括,致使長平之敗。大敵當前而易將,大弊明矣。如今邯鄲危在旦夕,大王不思赴前而旺士氣,卻聽信讒言而忌大將。王祖後尚以罷臣及廉將軍為憾,今王欲效長平之敗乎?俟戰事熄,王欲罷臣,可。敵尚在城下,不可!”

‘李牧不受命’,趙王遷反被嚇得矮了半截,一麵稱:“一切由將軍。”一麵慌慌張張起駕回宮。急急又找到郭開,俱告以事。這一提到廉頗,正觸動了郭開心中的鬼。趙王也怒李牧斥之如小兒,這倆王八蛋湊在一起,定下斬殺李牧毒計。

是夜,趙王詐稱燕國有使者來,願出兵救趙,著人傳李牧議定盟約。李牧率部守邯鄲委實已至極限,聽聞有救可請,不疑有他。尋思所謂議盟雲雲,無非是讓趙國割地以謝耳。李牧於是一邊思考哪片地可舍,哪片地必握手中,一邊隨召者入宮。不料暗處飛出一箭,中右腿,左右所伏甲兵齊出,將李牧五花大綁,立刻推出宮門,‘斬之’。時趙王遷八年(公元前228年)。一代虎將,縱橫四十年,沒有戰死疆場,卻死於讒臣昏王之手...

‘後三月,王翦因急擊趙,打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邯鄲玩完了,趙‘公子嘉自立為代王’,作苟延殘喘。六年後(公元前222年),‘秦進兵破嘉,遂滅趙’。

李牧是東方六國最後一個良將,在李牧死後,東方六國加速崩潰,僅七年時間即盡為秦所並。趙武靈王興趙之後,曆經惠文王何、孝成王丹、悼襄王偃、幽繆王遷(及代王嘉),共四代,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孝成王狂妄自大,換將上癮,致使長平一戰,元氣大喪。不過此公知錯了還能改,李牧、廉頗均獲複職,趙國得以一息尚存。

到了趙王遷,臨陣換將不算,還幹脆宰了算了。混蛋如明崇禎皇帝,尚知等清兵退去再拿袁崇煥開刀呢,趙王遷更是敵軍未退就斬殺良將。所謂“自作孽,不可活”,趙國不亡,真是沒有天理了!難怪司馬遷都要在《史記》裏寫上‘趙王遷,其母倡也’,這與我們罵“趙遷,你個婊*子養的”沒有區別。

李牧用兵極善轉敵之優為劣、轉己之劣為優,破匈奴之戰,以騎兵見長的匈奴兵最後恰恰是以步兵在迎戰趙國騎兵,此長彼消,堪稱經典。肥下之戰,李牧避實擊虛,圍魏救趙,又深得孫臏之精髓。在軍事上,李牧與白起齊名,此名不虛!

個性方麵,李牧極有主見,棱角分明。因不善阿諛,開罪君王權貴是家常便飯,是以獨掌大權於北戍邊幾十年能相安無事,一旦入朝侍君,則衝突不斷,終招殺身之禍。李牧這等人才,非漢高祖劉邦類型的明君不能用也。

正是:我自孤狂我自高,任爾俗子無知誚!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