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戲說中國武器與兩伊戰爭

(2007-12-08 20:32:40) 下一個
戲說中國武器與兩伊戰爭     

樓上的關於伊拉克使用中國坦克的文章《孔雀開屏”——中國坦克在中東》雖然寫的風趣,但是最基本的東西確是錯誤的,隻能當瞎編的故事來看。對於80年代中國賣給正在交戰的兩伊軍火的事,早已不是秘密了。即使在當時,我所能看到的公開出版的《參考消息》也是幾乎天天都有外國報道的,不過當時對於中國賣給兩伊的坦克談的不多,最多的就是蠶式導彈了。

就先說說中國賣給兩伊的坦克吧,最早購買中國坦克的是伊拉克,而不是伊朗。當時伊拉克擁有海灣國家的巨額石油美元財政支持和歐美主要國家的暗中支持,購買更好的法國、蘇聯等國的坦克應該是不困難的,但是為何購買了大量的中國坦克呢(這個數量多達2000多輛,相當於伊拉克陸軍鼎盛時期擁有坦克數量的四成)?我的分析是,伊拉克雖然在阿拉伯和穆斯林國家中教育最好,人口素質較高,但是跟歐美相比還是差距較大。歐美工業化國家的武器性能好,但是對人員的要求也很高,需要大量的高素質操作使用和維修保養人員和相關體係,伊拉克在戰時無法短時間建立這種體係。蘇聯的T-55/62雖然可以大量進口(性能也跟中國提供的59/69II相近,甚至更好,畢竟中國坦克還是仿製人家毛子的),但是從武器來源多元化的角度來說,不能總用一個國家的武器,一旦斷絕來源,就麻煩了。中國武器屬於仿製蘇聯製式的,在培訓使用維修上,跟大量使用蘇聯原裝武器的伊拉克軍也能接軌,所以薩達姆同誌當時就同意從中國進口武器。

對於80年代的中國軍工來說,簡直就是處於崩潰的邊緣,國家進入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大量縮減軍備,鄧二代一個軍隊要忍耐,軍隊的確忍耐了,但同時也大踏步的退化了。這時候薩達姆送來的軍火訂單對於當時那些靠臨時生產煤氣罐、飯盒、防盜網等最簡單鐵匠產品為生的中國坦克、裝甲車、火炮工廠不蒂是雪中送炭,薩達姆同誌真是中國軍工企業的再生父母啊。中國當時賣給伊拉克的頭批坦克可能是59式,也就是蘇聯1950年裝備蘇軍的T-54的中國簡化生產型,這批坦克對於伊拉克而言,純粹是應急,就性能而言20年前(60年代)就落後了,沒有多少戰術意義。

接下來,伊拉克人開始仔細的審視中國的軍工工業了,中國從6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的69式坦克,到1974年定型,不過當時開始研製時期的高指標全部被更換成適合中國工業水平的低技術成熟部件了,我軍裝甲兵覺得這種坦克的水平連1958年服役的蘇聯T-55(-54的發展型)都不一定能趕的上,研製出來的69式成了真正的雞肋,一共才采購了100-150輛,還不到617廠一個月的生產能力。不知道是處於中國的推薦還是伊拉克人的挑選,改進69式閃?17廠的重點工程,進程也快,69II很快就研製出來了。伊拉克大量采購這種坦克,而且這種坦克也成了80-90年代中國軍火貿易和軍援的主要坦克品種。憑心而論,69II的性能並不好,比50年代的坦克性能提高有限。但是價格便宜,大量的部件都采用59式坦克的部件(這個59式可便宜了,在60-80年代初期,出廠價還不到20萬人民幣),操作簡單,對乘員的要求很低,維修保養也簡單方便(其實所謂的簡單方便是指單個部件單次使用的成本而言,蘇聯製式武器的簡單粗糙的維修保養跟西方工業化國家的產品的維修保養是根本不同的兩個概念)。

伊拉克得到這些中國坦克後,馬上投入了兩伊戰場前線,由於太便宜,肯定也不能太重視,所以戰時被伊朗繳獲的也不少,伊朗作為曾經的世界第4軍事現代化強國。

這要簡單說一下,巴列維國王在70年代用巨額石油美元從西方購買了大量的現代化軍事裝備,比如伊朗的坦克是英國的和美國的,但是英國皇家陸軍自用的坦克型號還不如伊朗的先進。隻要是美國當時有什麽先進的常規武器,伊朗都要進口。比如全世界第三代先進戰機的第一種--格魯門公司的F-14雄貓,美國剛裝備不久,就批準賣給了伊朗80-100架,伊朗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裝備第三代戰機的國家(以色列要晚幾年,而且也沒有F-14,甚至蘇聯裝備自產的三代戰機米格-29和蘇-27都要比伊朗晚10年左右,至於中國更是在伊朗裝備F-14的20年後才購買的俄羅斯的蘇-27)。F-14與美國的其他向國外大力推銷的第三代戰機(F/15/16/18)不同,除了向伊朗出售過外,沒有向第三國出售過。

伊朗還購買了美國4艘最先進的驅逐艦,這些艦比美國當時自己用的驅逐艦要先進一代以上,也就是美國最近賣給台灣的基德級這四艘(伊朗爆發革命後,美國扣留了這四艘艦,讓美國海軍撈去了)。伊朗還擁有大量的美國各種戰機、直升機等,所以一般來說把巴列維武裝的伊朗軍隊稱作當時世界上第4現代化軍隊,美國蘇聯排名一二不分先後,西德勉強排名第三(常規軍備來說英國法國無法在質量和數量上跟西德相比),就武器數量和性能而言,其實當時的伊朗軍隊比北約麵臨蘇聯威脅下的最精銳的西德軍隊還要先進,至於裝備落後、觀念落後的中國軍隊除了人數多外,實在是沒有其他值得稱道的現代化排名了。

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後,對現代社會的中堅力量---知識精英打擊很大,由於太注重革命性,連飛行員都大部分被關進革命監獄了。光注重隊伍的革命化,專業化現代化就沒有了,伊朗革命小將組成的伊斯蘭革命衛隊,雖然革命小將熱情高,但是除了一顆紅心外(可能還有空洞愚蠢狂熱的頭腦吧),並沒有其他作用,他們高呼口號,手持步槍徒步向現代化的伊拉克坦克裝甲群衝擊,卻實現了我國文革時期提倡的“用紅腦殼撞碎敵人的烏龜殼”光輝理論,不過伊拉克的烏龜殼一點事沒有,伊朗革命小將卻是成千上萬的倒在戰場上了。

所以說二戰的教訓,武裝黨衛隊再能打,也不如國防軍有專業素質(我軍總是強調革命化,實在是前景不妙啊)。其實當時伊朗的先進武器沒有良好的保養維護和操作,沒有備件來源,當年即便不跟伊拉克打仗,用不了幾年也會成為廢鐵的。所以伊朗利用一切手段從美國英國進口武器零備件,乃至出現了美國的“伊朗門”事件。

這一下子,又扯遠了,趕快回到正題。

伊朗在繳獲了伊拉克使用的中國坦克後,發現這些坦克操作還是簡單嘛,正好也符合當時伊朗軍隊缺乏高素質人才的體製狀況需求。不知道是伊朗主動來聯絡中國還是中國找的伊朗(我看前者可能性更大,中國當時跟西方處於蜜月期,不太可能主動聯絡伊朗),反正是中國也答應賣給伊朗坦克和火炮等武器。當然了,雖然答應賣,但是不能公開賣,這樣伊朗就找了個中間商---中國的鄰國北韓,作為北韓跟伊朗的交易,這樣的話,即便暴露了,中國也好說話,再說了北韓是美國的宿敵,根本也不怕美國西方製裁。北韓也肯定從中撈了大量的好處,否則哪能這麽痛快。說實在的,古往今來,真正無私的國際主義者也就是從來讓中國人民勒緊褲腰帶讓他自己大把往亞非拉散財贏得虛名的我朝太祖了。

伊朗不僅得到了中國的坦克火炮彈藥等軍火,中國還提供了戰鬥機和岸對艦導彈--這就是80年代讓航行海灣的船公司聞之色變的中國造“蠶”式導彈,伊朗用這種導彈封鎖霍爾姆茲海峽,頻頻襲擊航行的各國油輪。當時世界各地的報紙電視上整天充斥著伊朗用“蠶”式導彈襲擊油輪的報道,各國油輪都被襲擊,很多國家都派軍艦去海灣護航(好象蘇聯的油輪也被襲擊,蘇聯也派去了軍艦)。不過令人意外的是,中國的油輪從來沒有被襲擊過,所以當時好多國家的船公司紛紛商量想掛中國的五星紅旗,這也是中國船級社有史以來最牛逼的幾天吧(畢竟中國自己的船公司都不喜歡掛五星紅旗,老夫是幹這行的,自然知道中國船公司為何不願意掛國旗,而更喜歡掛方便旗)。

大家其實都明白為何伊朗單單不襲擊中國油輪(用中國提供的導彈打中國的油輪,伊朗畢竟是文明古國,仁義之風還是有的)。中國可能也看出了世界對中國質疑,所以過了沒有幾天,突然伊朗導彈真的襲擊了中國的油輪,這下中國跟其他各國一樣了,大家也不好說什麽了。     

實際上,伊拉克不僅購買了中國的坦克裝甲車,同時也購買了戰機火炮等武器,基本上伊拉克有的,伊朗也都有,中國這一點比較公平,還要一碗水端平了。不過每種武器的數量,兩伊就不同了,畢竟各自的需求和財力不同,中國也不能太計較了。中國給了伊朗固定部署的蠶式導彈,也是封西方國家的口,畢竟這種導彈性能落後(50-60年代的蘇聯技術延伸),體積龐大,部署麻煩,屬於防禦型武器,即便知道是中國賣給伊朗的,美國也說不出什麽太不滿的理由來。中國沒有賣給伊拉克蠶式導彈,也可能想賣,但是伊拉克有先進的法國飛魚導彈,自然瞧不起中國的落後破爛。不過法國貨的價格太昂貴了,伊拉克也承受不了。     

中國從60年代以來一直發展用仿製的蘇聯的圖-16轟炸機的國產型號-轟-6來空中發射空對艦導彈,經過20多年的先後幾次上馬下馬的研製,終於研製成功了。由於這個成功來的太晚了,這種飛機(轟-6丁型)加上機載的導彈如果50年代中後期還算是殺手鐧,到了80年代簡直就是笑話了(埃及曾經60年代從蘇聯進口過這種飛機和導彈,但是戰時連起飛都沒有起飛,就被以色列摧毀了大部分,剩下的在戰場上也沒有發揮什麽作用)。

所以當時一共生產了9架轟-6,除了中國海軍用的5架,剩下的4架,官方的記錄是賣給了約旦。我查看了1984-2000年的國際軍事力量對比和空中力量等有關各國軍事和空軍實力的權威性資料,也沒有發現約旦擁有和裝備這些飛機導彈的記錄。約旦恐怕是做了合約上的二道販子了。所以說,從西方報道伊拉克從圖-16發射空中“蠶”式導彈襲擊油輪來看,這些家什八成是我國製造的。

中國的第一代空對艦導彈也的確跟陸上發射的“蠶”式有很深的淵源。畢竟法國的飛魚導彈太昂貴了,伊拉克除了用它“誤傷”了美國驅逐艦-斯塔克號,炸死炸傷數十美國水兵外,還真沒有用它打過多少體積龐大無防護的油輪。

用傻大笨粗精確度很低的便宜中國導彈打油輪這種大目標真是很合算的,本小利大。伊朗伊拉克這兩個戰場上死磕的對頭卻都想到一塊去了,真是殊途同歸啊。而且伊朗伊拉克用的導彈體積等諸元性能都差不多,即便油輪被打,苦主也很難分清到底是誰下的黑手,高,實在是高啊。     

兩伊打了八年,中國也賣了八年的軍火給這兩個互相廝殺的難兄難弟。別的不說,當時中國地麵武器和彈藥生產企業都發大發了。617廠廠史記載,80年代短短幾年間,617廠靠出口外貿坦克就創匯10多億美元,看清楚了,這可是80年代的10多億美元啊,要是擱在現在,其影響力不次於300億美元的創匯。而且是完全的現代化機械產品,可不是那時出口創匯的主力農產品、草包柳編、還有全國人民都舍不得吃的大蝦(那時每年那麽多大蝦出口,不過才2-3億美元啊)。

現在看當時的資料文章,凡是有中國的外貿武器的,十有八九是要賣給兩伊的,當時各個工廠紛紛通過各種渠道進口蘇聯的武器,然後仿製出來,就等著兩伊來訂貨(中國軍隊當時購買力太低,國內的廠家都瞧不上解放軍,我軍裝備部門當時遠不如這幾年受國內廠家的歡迎)。

其中還有生產高射炮和坦克炮的447廠,可能是從伊朗搞來了美國203毫米榴彈炮的樣品,經過改進後,準備大量仿製出口,不料兩伊戰爭結束了,世界陸軍武器發展都是看美國蘇聯,美國淘汰203炮後,各國也沒有了裝備的興趣,搞得中國這十多年整天宣傳這種巨炮的性能如何好,但是買主卻沒有一個,也隻能成為無知者在他們各種意淫文章中采用的“利器”了,隻能在夢中打這種“巨炮”了。

唉,又說遠了。回到坦克上來,1991年美國殲滅了部署在科威特和伊拉克南部的伊拉克軍隊四十一個半師(跑了半個師)的時候,由於媒體的發展,我們看到了戰後大量的被美軍打壞的伊拉克坦克和裝甲車輛,其中中國製造的占了相當大的部分,大都變成了一堆堆廢鐵,不光是伊拉克軍隊無心戀戰,中國製造的武器也確實不太好用,比如第一次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唯一一次進攻作戰,進攻沙特邊境小鎮-海夫吉,伊拉克軍就動用了大量的中國製造的坦克和裝甲車,沙特參戰部隊是國民衛隊--相當於擁有少量重武器的武警吧,結果伊拉克軍被摧毀的坦克裝甲車很多,戰後聯軍總結,中國武器(其實蘇聯武器也這樣,中國的武器幾乎都是蘇聯的仿製品)觀瞄係統太原始落後了,在“發現即摧毀”的前數字化時代,武器威力再大,如果不能先敵發現,而是處於被動,也要被摧毀的。2003年的第二次海灣戰爭中,我們又一次看到了中國當年出口伊拉克的坦克裝甲車了,不過這次伊拉克軍隊更是做鳥獸散了,也沒有給中國武器翻身的廣告機會了。     

中國武器出口的黃金時代是80年代,但是隨著海灣戰爭後,斯德哥爾摩的和平研究所每年統計,中國的武器出口額連年下降,最近幾年更是連印度韓國等都超越中國的武器出口排名了。中國從90年代開始成為武器淨進口國,大量從俄羅斯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進口各種武器。中國官方媒體整天嘲弄台灣進口美國武器,並提出“洋武器不能阻擋國家的統一”,是不是台灣也可以回敬同樣的話呢,畢竟俄羅斯烏克蘭等國的武器也應該是“洋武器”吧。

對於武器來說,戰爭檢驗是最好的廣告了,為何美國海灣戰爭後成為世界第一大武器出口國,各國都想購買美國的武器(中國比誰都想買,不過美國肯定是不肯賣),就是因為美國武器在戰場上的表現,這是活生生的廣告。而中國武器出口受挫,不單單是國際政治氣候變化,還與大量裝備中國武器的伊拉克軍隊慘敗有很大的關係,這也算廣告演員沒有挑選好,演砸了吧----題外的話。

實際上通過50-80年代的曆次中東戰爭、60-70年代的越南戰爭、70-80年代的安哥拉戰爭、阿富汗戰爭等,已經證明了蘇聯製式的武器跟以美國為首西方工業化國家的武器的差距了,中國從50年代師從毛子國建立自己的工業體係,50年代到現在50多年來製造的武器絕大多數都是仿製蘇俄的,而且戰術思想和訓練維修保養等體製上也跟蘇聯體係基本差不多,甚至更落後(主要是人的因素太落後,管理體係也非常落後),這種狀況實在是讓我等在野的憂國憂民之士夙夜擔憂啊,不知道那些天天上電視的廟堂老爺們考慮到了沒有呢?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