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描淡寫-小客廳

“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芬。”輕描,淡寫,用文字來嚐試一種審美。 (^.*)
正文

031 一種生活狀態 (圖)

(2005-05-04 22:46:28) 下一個

一直在想念一種簡單而瑩澈的生活狀態。 它或許沒有代表的年代,也或許零零散散地散落在各個年代,但它卻常常被一些人經曆過或演繹過。盡管很遙遠或很難返回去,但我始終在尋找一個“月光寶盒”,企圖穿過某個“隧道”飛回去,重複一些景象和狀態,即使一個片段也行。但是,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這些想法很枉然,是一種奢侈的“簡單”,因此隻有站在世紀邊上空回望一番—— 比如,某個年代,不是在耀武揚威的將軍生活裏,也不是在利益間打滾、渾身沾滿銅臭的官員生活裏。而是在那些普通人的生活裏,沒有現在早已普及的電冰箱、空調、洗衣機、彩電、電話、微波爐等等,沒有床鋪、西式家具和房屋設備,住在木房子或草屋裏。在他們用襖和障子隔開的空蕩蕩的房間裏,隻有幾隻放衣服的木櫃或藤椅,還有置放茶器的茶櫃。他們就住在這簡樸至極、與草庵相似的房屋中勞作、休息,沒有空氣和水的汙染,沒有喧囂,一切都是本色的自然,終其一生。 但是,就在這簡樸的木屋或草屋生活中,卻有著許多極其嚴肅的生活法則。他們在家裏虔誠地祭祀神佛或信仰宗教或崇拜某個偶像,朝夕禮拜,對其深信不疑。他們因為有某種信仰,對人對事就有了自己的評判標準,他們相信善惡有報,一旦自己做了什麽錯事,哪怕是沒有任何人看見,也會遭到應有的懲罰。因此,他們慎獨、純淨、自然,恪守著一種內心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維持著一個比較有條理的現實空間和溫和的精神空間。他們不刻意追求自我,但他們卻活得很輕鬆、充實;他們不“Cool”,但他們自然、明淨、淳樸。就如同一些溫馨的情景: 在鄉間,在郊外,即使是一些沒有庭院的的人家,也會在屋簷下放些小小的花盆,或開辟一小塊泥土,種些花花草草,早晚澆水,精心養護,仔細感受大自然每一天細微的變遷。 在牽牛花盛開的棚架下,一對衣衫樸素的貧窮夫婦和一個天真爛漫的孩子坐在草席上,享受著勞作一天之後的天倫之樂。每一個現代人在仔細玩味之餘,都可知他們單純而珍惜生命的內心。 這些景象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茶室裏清幽淡雅的水墨畫、看似漫不經心的兩三枝插花、用虔誠的態度欣賞一個古樸的茶碗、完全用原木修建成的寺院、石頭砌成的水槽和飲水的長柄竹勺、白色細沙鋪就的園中小徑……。 與其說我在這兒陶醉於一種遙遠的生活狀態,不如說我是在想念一種思想,想念一種守則,想念一種真正的情致,想念一種清淨,想念一種古典,想念一種本色,想念一種心靈世界,或者說,我還在感歎,感歎在物質匱乏的生活狀態下,粗衣寒食都能生活得有滋有味的人,精神是何等的強韌,由此也省察到華服美食下的現代人是何等的脆弱。 站在時光列車的窗前,感覺周圍世界就像炎炎夏日,我的想念就如同“青蛙‘撲通’一聲跳進鋪著鵝卵石的清涼的水底”,很是愜意,可惜——這一切,今天再也回不去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