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舞影入夢

我喜歡舞者那種自由自在、順其自然的感覺;更喜歡自己是舞師,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希望自己不浮誇、不驕傲、不張狂,靜雅地品味人生。 其實,我們每個活在這世上的人都是一個跳舞的人。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各種各樣的盼望、各種各樣的懺悔都會湧現出來。這就是我
正文

中國舞水袖技術用力及表現力

(2007-06-18 22:10:47) 下一個
說起水袖,大家不會感到陌生。它來自於戲曲舞蹈中,我們今天的中國古典舞借鑒和繼承了戲曲舞蹈獨特、鮮明的風格和形態。水袖也是繼承和發展的一部分。本文所要談的兩個“力”——用力及表現力,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如果不經過正確的“用力方法”來訓練,到了舞台上水袖就象兩條不聽使的 布條,收不回,出不去,演員和觀眾都捏一把汗,毫無美感可言,更無法談及“表現力”了。反之亦然。如果隻掌握了水袖的技法,卻沒有通過身體的表現力去體現水袖那如“行雲流水”般的美感,那麽水袖僅僅隻是一種技能而已,不但不能體現出舞蹈中的韻律美,反覺多餘、牽強。我認為這兩個“力”之間的關係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也可將二者合而為一,理解為同一個“力”的兩個階段:始於“用力方法”,即用身體的協調力和表現來帶動水袖正確的用力技巧;成於“表現力”,運用水袖的修長、多變來表現人體形態和思想感情。

  一、水袖技術的用力

  指、腕、肘、肩四者的協調和統一,就是舞好水袖的關鍵所在。這就是協調好“三節”、“六合”的關鍵所在。所謂“三節”以手臂來說,手是稍節、肘是中節、肩是根節;以腿來說,腳是稍節,膝是中節、胯是根節;以整個人體來說,頭是稍節、腰是中節、腳是根節。水袖的運動規律是稍節起,中節隨,根節追。“三節”不僅是水袖舞起後外部動作運動的程序,重要的是完成每一個水袖表演動作時內部力量的必經渠道。“六合”分“內三合”與“外三合”。“外三合”為: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內三合”為: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神合。

  從外部動作講,首先要求頭(上)、腰(中)、腳(下)的相互對稱與力量的均衡;其次是胯、膝、腳的統一與配合;然後是肩、肘、腕的追與隨。所謂追、隨是分清動作的主次關係,各部位所用的力量的強弱、活動幅度的大小等。肩、肘、腕與運動中的相互關係是微妙的,既相互促進,又相互製約。這都是自身內部協調與統一的關係,演員自身必須做到鬆弛、協調,內緊外鬆,挺拔含蓄,剛勁而柔韌;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舞動起來才能處理好水袖在運動中的“線中有點”、“點中有線”的外部動作與身體內在節奏層次、對比關係。水袖技術的用力方法從訓練的全過程來看,遵循的是從動律、動作、短句到組合的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

  (一)動律:水袖的用力大多是“反襯勁”。即依循“一切從反麵做起”的韻律。其特點表現為:欲左先右、欲前先後,逢開必合、欲上先下。“反襯勁”在古典舞身韻中充分地體現了中國古典舞的圓、遊之美。“這種相反相成的逆向勁勢,可以產生人體動作的千變萬化,給觀眾一種出其不意的特殊效果”(唐滿城《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形、神、勁、律》)。“反襯勁”的動律用於水袖的修長來延伸藝術形體的點與線之間的動、靜關係。更重要的是,水袖技術的用力方法關鍵就在於一個“反襯”的“勁”。

  (二)動作:即我們常說的“字”。所謂“字”就是單一的動作或技巧。“字”可以發展、變化;可以放大了做、朝不同方位做、交織組合做;但無論怎樣千變萬化,其規律是“萬變不離其宗”收攏回來還是單一的技法,即作為母體的“字”。

  以上是最基礎最具體的方法,是初級階段的基本用力方法。每個字的訓練都單手做,再雙手做,然後才雙手交叉進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