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的構圖也很美,小女孩坐在土牆上搭著的梯子上,頭上藍天白雲。照片中的女孩4歲,父親在地震中遇難。
攝影:餘小雙
汶川龍溪鄉阿爾村
小學生12歲
今年12歲,是個孤兒。在6月份汶川避災萬人大轉移的時候,她跟著奶奶和村裏的人,從滑坡泥石流嚴重的龍溪鄉遷移到了綿遞鎮板橋村的中壩安置點。這裏短時間內迅速搭建起了上千頂帳篷,小雙在這裏開始了令她難忘的帳篷生活。
那天到達中壩,費了很大勁,才把小雙找到。這個小女孩低著頭沉默地來到我們麵前,淩亂的頭發遮住了眼睛,臉蛋、小手、衣服,都髒兮兮的,讓人看了心酸。等到我們把相機交給她,才看到她露出了淺淺的笑。她帶著興奮,拿著相機跑出去轉了一圈,已經拍完了一卷膠卷。她很喜歡拍照,經常搶過我的數碼相機哢上幾張。
除了相機,同事還給了小雙一些零食。也許很久沒有人對她這麽好了,小雙對於我們特別的依戀。我們在安置點裏轉的時候,她一直跟著我們,抱著我們的手,緊緊貼著我們,仿佛我們是她的親人。這讓我既感動又心酸。
昨天回訪小雙,來到她的帳篷,看到她正忙碌著準備做飯,煙熏得她的臉蛋更髒了。她一直低著頭不理我,我打算離開的時候,她跑到一邊,用毛巾認真地把臉擦了一遍,才抬頭來到我身邊。那一刻,我鼻子一酸,幾乎忍不住要流淚。
離開中壩的時候,小雙一直送我到公路邊。她和另外一個小女孩,一直在唱歌,我偷偷用手機錄了下來,可惜不知道怎樣傳上來。我發現她有一口雪白的牙齒,如果收拾一下,這是一個多麽美麗的羌族小姑娘啊。
攝影:馬瑜蔓 汶川縣城
小學生6歲
7月16日,馬瑜蔓在帳篷裏度過了她6歲的生日:生日蛋糕、豐盛的晚餐,這是地震2個月之後一戶平常人家的生活。
馬愉蔓3歲的小表妹毛心怡,她身後的電視正在播放火炬傳遞。(如果不告訴你這是一個6歲小孩拍的,你會相信嗎?成人也難以拍到這種光效,這種人物表情,和身後電視播放的火炬傳遞畫麵)
攝影:
何美 汶川縣龍溪鄉馬燈村
師範學校學生
何美,汶川MM。阿美幼時喪母,父親被獵人誤傷致癱,初二的弟弟因為要照顧父親輟學在家,阿美在威州師範學校念書,每年需要交4000元學費。
帳篷頂上插了一束塑料花。即使災難之後,他們仍保留著自己的生活情趣。
攝影:
周蕊 汶川縣威州鎮秉裏村
三輪車夫女兒20歲
周蕊是阿壩師專的學生,父親是三輪車夫,每天在汶川縣城裏拉客,一趟掙2元,三輪車是家裏唯一經濟來源。他們是秉裏村人,為方便做生意,把帳篷搭在了縣城外的公路邊,這樣每天可以多拉幾個客。
秉裏村,玉米地裏搭建過渡房的少年。(最喜歡這張圖的構圖,人物,天空,都像是專業攝影師設計拍攝的)
攝影:
倪琪 汶川縣威州鎮青土山
小學生8歲
簡陋的過渡房裏,倪琪給自己的夥伴們合影。
倪琪自拍。你能想象這是一個從沒摸過相機的8歲小男孩的自拍嗎?那酷酷的眼神,令人動容
簡陋的過渡房裏,倪琪給自己的夥伴們合影
攝影:
付家康 汶川威州鎮新橋村
農民
付家康有一個蘋果一樣圓圓的肚子,地震前生活還挺不錯的。他家裏種了60多棵蘋果樹,因為地震,蘋果賣不出去,都在枝頭上掛著。兩個兒子都去成都打工了,家裏平時就老兩口。他們把過渡房建在公路邊自家的蘋果園裏。
這張圖感覺很好!感覺回到了農業學大寨那個火熱年代似的
攝影:
佘永飛三兄妹 汶川縣威州鎮牛腦寨
小學生
佘永飛的爸爸不幸患上了胃癌,並在今年8月15離開了人世,媽媽也抱病在身。他們家的房子在地震中被震毀。哥哥佘永飛才13歲,三個小孩承擔起了家裏的所有農活:做飯、下地、喂豬、蓋過渡房……
佘永飛弟弟的書包。餘永飛的弟弟和妹妹非常懂事,學習很用功
攝影:
餘誌芳 汶川縣威州鎮牛腦寨
小學生11歲
餘誌芳地震時在汶川楊柳灣特殊教育學校讀書。這是一個針對貧困學生的學校,可以免除很多費用。餘誌芳平時住在學校,周末了就從學校走2個小時左右的山路回牛腦寨的家。她父親是水井灣組的組長。
向日葵開得正豔,鄰居家的小孩來留影。這張照片令人驚歎,想象不出是一個11歲小學生拍出來!
攝影:
袁慶文 汶川縣雁門鄉蘿卜寨
農民31歲
袁慶文地震前在外地打工,地震後回到蘿卜寨幫家裏蓋過渡房。他的哥哥馬慶明多年來都在外麵跑車,後來把車賣掉,在汶川縣城購買了一套房子,卻在地震中被毀壞了。
蘿卜寨對麵山坡上的滑坡,仿佛大山的道道傷痕。
蘿卜寨全景。
攝影:
張雲紅 汶川縣雁門鄉蘿卜寨
孤兒張前梅伯父27歲
張雲紅是張前梅的伯父,地震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5歲的張前梅在地震中失去了爸爸、媽媽還有一個小弟弟,現在她和伯父、爺爺們住一起。曾有一個有錢的老板提出想收養前梅,但是爺爺舍不得讓她走。
蘿卜寨村民在曬花椒。7、8月份是花椒成熟季節,花椒是當地人的重要經濟來源。
孩子們在過渡房前表演舞蹈。
從照片看出,這是一個愛美的姑娘,即使在帳篷裏,她的羌族都整理得整整齊齊。
攝影:
何勇冊 汶川縣克枯鄉周達村
高三畢業生19歲
地震讓何勇冊的高考變得與眾不同,考試學校操場上搭建的板房裏進行的。他現在已經考上了成都學院。
老奶奶在洗衣服。
饅頭稀飯辣子就是一頓飯,一條長凳就是他們的餐桌。地震後,政府給每家每戶都發了一台收音機,以便村民及時掌握地震信息。
攝影:
陶西東 汶川克枯鄉周達村
高三畢業生19歲
受惠於國家支援西部教育的政策,陶西東高中一直在河北廊坊某實驗中學度過。地震前他回到汶川準備參加高考,沒想到一回來就遇上了地震。他家房子在地震中倒塌。現在他已被四川建築職業學校錄取。
陶西東是克枯鄉周達村人,家裏到學校需要騎幾個小時的車。7月份,他從學校報考完高考誌願後騎車回家路上,拍下了這張照片。
周達村倒塌的房屋。
攝影:
陳支俊 汶川雁門鄉索橋村
農民61歲
陳支俊關心國家大事,喜歡聽收音機,已經聽了近40年了。他們有兩個女兒在北京工作,老伴曾經坐飛機去過北京。地震之後,他們家冰箱、電視機都砸壞了,一直沒有通電。
7、8月份是采摘花椒的季節。
地震導致幹旱缺水,地裏地玉米都枯黃了。
滿是傷疤的雙腿,破爛不堪的鞋。
索橋村,屋頂上的母子。(仰拍,屋頂上母子親密的感覺讓人動容。)
在水池邊玩耍的孩子。靜謐的山村夏日,無憂無慮的童年,似乎與我們孩提時代每個暑假並無二致
攝影:
佘文英 汶川縣威州鎮青土山
果農52歲
佘文英租了威州林場的一片地種植水果,地震前,他每年可掙2、3萬元。地震後都汶公路交通阻斷,水果因運輸困難而貶值。他家的枇杷去年賣了一萬多塊錢,今年隻有一千多。
搭建在果園裏的帳篷。
攝影:
倪群燕 汶川縣威州鎮牛腦寨
都江堰打工18歲
倪群燕一家被認為是村裏最樂於助人、最好客的。地震之後,他們家默默地接待了很多部隊官兵、新聞記者。她哥哥為人憨厚,是村裏民兵連的,村裏需要幫忙的時候,他都會去支援。
倪群燕用相機拍下自己的繡花鞋。羌民的服裝和衣物都還保留著手工製作。
村民到地裏幹活,要通過危險的滑坡路段。喜歡這張,村民行進在這種險惡道路中,卻習以為常
帳篷學校裏的兩個小學生。(太喜歡這張了,倪群燕簡直是個大師,光線,構圖,倆孩子的表情,破舊的語文課本,你能說不是大師之作?)
攝影:
李濤李靜兄妹 汶川縣禹碑嶺村
李濤12歲李靜8歲
兄妹都是汶川楊柳灣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地震把學校震壞了,現在政府已經安排所有的學生到西昌去異地複學。
摘李子。村民們家家戶戶都種了各種水果。水果是他們很重要的收入來源,地震之後沒有人來收購,大部分直接爛掉在樹上。
垮塌的房子。所幸的是,禹碑村沒有傷亡,地震時他們都在地裏幹活。
地震之後的千瘡百孔,通往山寨的路都這樣崎嶇。(這兩個小兄妹,小小年紀卻能想到拍下了遭受嚴重地質災害破壞後的地貌)
攝影:
郭宇郭峰兄弟 汶川縣禹碑嶺村二組
郭宇8歲郭峰10歲
郭宇郭峰兄弟是汶川楊柳灣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平時住在學校,從學校回家需走1個小時山路。家鄉禹碑嶺海拔2000多米,家裏養的牛每天要趕到3000多米的山上放養。
禹碑嶺村子一戶人家的房子在地震之後的情形。
郭宇在他們家的過渡房前。(在水泥裂縫中茁壯成長的玉米苗在很多村民的鏡頭下多次出現,顯然這張不是刻意為之。)
攝影:
郭俊和楊玉強 汶川縣禹碑嶺村二組
郭俊12歲楊玉強6歲
郭俊是汶川楊柳灣特殊教育學校六年級學生,他的父母都是農民,父親農閑的時候就到汶川縣城裏打工掙錢。
從禹碑嶺村俯瞰汶川縣城,村子的海拔約2000米。(難以想象這些大氣的圖片是10來歲的孩子拍的。)
禹碑嶺村村民們的帳篷。
攝影:
郭勇斌 汶川縣禹碑嶺村二組
高三畢業生19歲
郭勇斌是威州中學高三畢業生,他家就在縣城邊上的禹碑嶺上,從學校走山路回去要一個多小時。現在已被四川康定學院錄取。
從禹碑嶺俯瞰岷江環繞的汶川縣城,村民們正從城裏購買日用品歸來。
老大爺在門口抽煙休息,他身後遠處是汶川縣城。(如果不告訴你這是災後的汶川小山村的一位老人,你會一位是任何一個地方的小山村的可愛老人。)
攝影:
苟安英 汶川龍溪鄉龍溪村
農民36歲
苟安英是個36歲的農村婦女,家鄉龍溪寨曾經是個美麗的村莊,地震把村裏的大部分房屋摧毀了。她平時就在家裏忙農活,摘花椒,挖土豆。她的弟弟苟小勇在汶川打工。
震後的龍溪寨滿目瘡痍,遠處的山上隨時都會發生滑坡。(感覺這張圖,怎麽說,很夢幻的感覺。自然的美,驚險和破壞性合而為一,有藝術的感覺。)
龍溪寨餘碧華老人。
昔日美麗的龍溪寨已是廢墟一片。
攝影:
陳金銘 汶川威州鎮牛腦寨
支教誌願者25歲
陳金銘6月初到牛腦寨支教,牛腦寨地震後停水停電。他在震壞的教室裏搭了一張行軍床,帶領80多個學生,兩個月後他離開牛腦寨,孩子們都哭了。
陳金銘是做美術設計的,他有一些視覺想法和主張。
孩子們放學後在玩耍。地震後,他們在牛腦寨帳篷小學上課。
牛腦寨水井灣,夫妻倆在地裏挖土豆。
花椒是山寨村民們重要的收入來源。(火紅的花椒,房頂下的包著毛巾的羌民,以及拍攝者的影子,構成一副美不勝收的作品。)
田間休息的牛腦寨村民。(又是勞作休息,又是淳樸的笑臉,這些畫麵讓人心動。)
羌族老奶奶柴誌華地震後每天都在廢墟裏掏東西。地震後她因一篇“讓人潸然淚下的羌族老奶奶”博文而廣為人知。
牛腦寨的早晨,炊煙四起。(廢墟中的炊煙,產生了夢幻的感覺。很生活,也很藝術。)
躲過了災難的貓和玉米。(強烈推薦這張圖,這個畫麵被疏離的欄杆後麵的玉米和一隻眼神迷離望但鎮定、向鏡頭外的貓占滿了,它傳達出一種神奇的魅力,說不出來,但非常,非常喜歡。)
災難過後,生活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