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鬆 子 部 落

《 漁 歌 子 》 : 江上行船險處多, 青山兩岸對相過。 漁父唱,有歡歌, 浪打風吹雨一蓑。 一 古 鬆 子
個人資料
正文

向奇裏達致敬!

(2007-06-23 05:47:37) 下一個


向奇裏達致敬!


古鬆子



    二OO三年十一月二十日起到二OO四年一月二十五日的三個月裏,由米羅基金會籌辦的奇裏達回顧展在西班牙最大城市巴塞羅那舉行。這個展覽正如同籌備者所說的那樣:一個等了十七年的夢想終於得以實現,也是在西班牙巴斯克的這位雕塑大師逝世一年後,出於對奇裏達創作的敬意。

    奇裏達(Eduardo Chillida 1924-2002)一直被視為巴斯克精神的代表。米羅基金會展出了從奇裏達最早的石膏作品,到後來的以鐵、雪花石、陶土及混泥土等媒材的雕塑作品,還有平麵的如手的素描和版畫作品等一百多件,這些作品分別由二十五件公共雕塑及多個不同的國家的私人收藏蒐集而來的作品。



    奇裏達的作品反映出他的個性及和土地的緊密連結有關。他揚棄了他在巴黎美術學院學了一年的石膏創作和古希臘美學的影響,摸索出一條足以代表土地精神及個人風格的路。他的作品都在表達對空間及限製的探討。因奇裏達學過三年的建築,他對空間的理解和材質的重視,都表現在他的雕塑和素描及版畫中,各種相對的空間,好像是建築學的實驗,被他稱為異端的建築。



    從五十年代開始,奇裏達在一個海邊作了一係列主題研究,一個概念,這個概念之三要素:風、海、土地,它被稱為《風的梳子》。在不斷被海浪衝擊的海邊,奇裏達在那裏放置了三個巨大的作品在防波堤上,經年累月,鐵質已被氧化,雕塑作品便同岩石融為一體。奇裏達說:“我讓材質在那裏回應它的空間,然後再讓它顯現出來。”



    雖然那次奇裏達回顧展大部分都是小型作品,沒能看到他的巨型作品,但已從他的不同媒材的雕塑作品中已經看出他的創作理念。詩人巴斯說:“每一個奇裏達的雕塑都像一隻鳥,一個空間的符號;每一種都訴說著一件不同的事物--鐵說著風,木說著歌,雪花石說著光--但全部都在說明一件事情:空間。”



    奇裏達這位空間大師的公共雕塑已經遍布西班牙和其他歐洲國家;在巴斯克地區甚至有以他名字命名的奇裏達紀念廣場,還有奇裏達之家的展覽公園和博物館。

    大師漸漸地走遠了,可他給後人留下了財富卻是無盡的。為了表達對奇裏達這位雕塑空間大師的敬意,我把我的最新雕塑取名為《向奇裏達致敬!》




古鬆子雕塑博客請擊點下列:

南京中山陵孫中山大理石坐像是誰雕塑的? 
看到亨利·摩尓的雕塑了!
 
窩著的半個側裸女
 
曉 夢
 
羅丹博物館看羅丹(一)


有關奇裏達雕塑鏈接請擊點下列:
奇裏達博物館(英文)
雕塑雜誌對奇裏達訪談(英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