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了凡四訓》

(2013-12-15 10:04:40) 下一個

《了凡四訓》

 
  • 了凡四》又名《命自我立》,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
     
  • 作者袁黃15331606字坤儀,後改名了凡, 書作於其六十九歲作者結合了自己親身的經曆和畢生學問與修養,為了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家訓
     
  • 《了凡四訓》分為四篇:

       
    1. 立命之學 - 說明人的命運是可靠自己創造,而不是被命數所束縛。
       
    2. 改過之法 - 從小的過失起改過,那自然便不會犯下大的過錯
       
    3. 積善之方 - 多做善事幫助別人,善事積多了,命運自然也有所改變。
       
    4. 謙德之效 - 與人相處,待人要謙虛,從中學習,自然便有進步。

       
  •  
    電影 陳曉旭女士創立的世邦公司2001年所投資拍攝,根據明代袁了凡先生的真實傳奇故事改編,並邀請著名導演黃蜀芹的兒子鄭大聖執導,由著名演員達式常擔當主                                                           
  • 電視劇 23集,由空法,遊本昌居士主拍,宗學會行。
  • 作者小(原文係文言文,為清朝紹升)
袁了凡先生,本名袁黃,字坤儀,江蘇省吳江縣人。年輕時入贅到浙江省嘉善姓殳的人家;因此,在嘉善縣得了公費做縣裏的公讀生。他於明穆宗隆慶四年(公元1570),在鄉裏中了舉人;明神宗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考上進士,奉命到河北省寶坻縣做縣長。過了七年升拔為兵部「職方司」的主管人,任中碰到日寇侵犯,朝鮮向中國求救兵。當時的「經略」(駐朝鮮軍事長官)應昌奏準請了凡為「軍前讚畫」(謀長)職務,並兼督導支援朝鮮的軍隊。提督李如鬆掌握兵權,假裝賜給高官俸祿與日寇談和,日寇信以為真,沒有設防;李如鬆發動突擊,攻破形勢險要的平壤,因而打敗了日寇。

了凡先生因為這件事當麵指責李如鬆,不應用詭詐的手段對付日寇,這樣有損大明朝的國威;而且李如鬆手下的士兵隨便殺害百姓,並以頭來記功。了凡向李如鬆據理力爭,李如鬆發怒;不但不接受勸誡,反而獨自帶著軍隊東走,使得了凡所率領的軍隊孤立無援。日寇因而乘機攻擊了凡的軍隊,幸賴了凡機智應對,將日寇擊退。後因朝廷內部鬥爭,了凡被迫停職返鄉。在家裏,了凡非常懇切,認真地行善直到去世,過世時享年七十四歲。

明熹宗
天啟年間,了凡的冤案終於真相大白,朝廷追敘了凡征討日寇的功績,贈封他為「尚寶司少卿」的官銜。

了凡先生從當學生時,就非常喜歡研究學問,書不論古今,事不分輕重,他都認真研究,並且非常通達。例如:星象,法律,水利,理數,兵備,政治,堪輿等。

了凡先生在
寶坻縣長時,非常注重人民的福利,常常想做些有利地方的事情;寶坻縣當時常有水災泛濫,了凡先生於是積極興辦水利,將三汊河疏通,築堤防以抵擋水患侵襲;並且教導百姓沿著海岸種植柳樹,每當海水泛濫,挾帶沙土衝上岸時,遇到柳樹就積擋下來,久而久之變成一道堤防。於是了凡先生又督導百姓在堤防上建造溝渠,並鼓勵百姓耕種;因此,荒廢的土地漸漸地開墾,了凡先生又免除百姓種種雜役以便民,使得百姓安居樂業

了凡先生家裏並不富有,可是卻非常喜
布施,家居生活儉樸,每天誦經持咒,參禪打坐,修習觀。不管公私事務再忙,早晚定課從不間斷。在這當中,了凡先生寫下四篇短文,當時命名為「戒子文」,用來訓誡他兒子,就是後來廣行於世的「了凡四訓」這本書。

了凡先生的夫人非常
賢慧,經常幫助他行善布施,並且依照功過格記下所做的功德,因為她沒有讀過書,不會寫字;因此用鵝毛管沾紅墨水,每天在曆書上做記號。有時了凡先生較忙,當天所做功德較少,她就皺眉頭,希望先生能多做些善事。有一次,她為兒子裁製冬天的大袍子,想買棉絮做內裏。
了凡先生問:家裏有絲綿又輕又暖和,為什麽還買棉絮呢?


了凡夫人答:絲綿較貴,棉絮便宜,我想將家裏的絲綿拿去換棉絮,這樣可以多裁幾件棉襖,贈送給貧寒的人家過冬!


了凡先生聽了非常高興說:你如此賢德,能這樣虔誠的布施,不怕我們子孫沒有福報了!


們的兒子袁儼,後來中了進士,最後以廣東省高要縣長退休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