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訓有雲:“居不幽者思不遠,形不愁者思不廣。““幽“者,“愁“者,即大智者的“孤獨“也,其達致的“廣“、“遠“,亦大多具有超越時空的力度和意義。故世間之傑出人物,大多感受過難覓知音的“孤獨“。但他們仍然熱情而執著地向著人間,隻是不得不一再地悄悄地同自己的心靈絮絮對話。 高爾基談及羅曼.羅蘭的孤獨感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越是不同凡俗就越偉大,也越孤獨…對於羅曼.羅蘭這樣的人,孤獨是使他更加深刻、更加明智地觀察生活的需要。“ 荷蘭印象派畫家梵.高的一幅油象,創了世界單幅油畫拍賣價格的最高記錄!筆者曾百思不得其解。但讀過<<梵.高傳>>之後,令人豁然開朗。原來梵.高堪稱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他作畫是為在畫布上固著他的全部靈魂。固而,當你沉浸入卓越的科學創造和藝術境界的時候,如若滋生了一些“孤獨“的感覺,請不必擔心,這並非有害的孤獨,你可能邁進了一個前人未曾涉足的新境界。 當你喜歡適當的獨處時,也不要誤以為這是自己集群意識的弱化。獨處可以暫時地拉開一段與人際關係的心理距離,這時,將有助於更客觀、更真實的觀覽人生、審視自己,為再度升華生存智慧提供確切的依據。 我們在讚美有益的孤獨和適當地獨處的同時,要盡力避免悲觀厭世派生的孤獨,摒棄離群索居導致的獨處。 有害的孤獨不同於有益的孤獨,它大多藏於自卑、挫傷、憂鬱、失意等等頹廢消極的背後,由於缺乏人類最不可或缺的感情交流和倫理營養,難免導致精神萎縮的悲哀。 睿智的人們都明白:人類的倫理感情列車從不嫌棄真誠的旅客。那些被甩出的列車的遊子們,大多是由於缺乏“同車共濟“的責任感,或未能聽到從列車進行過程中發出的種種警告。他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人生哲理,同車就意味會有種種成劣的座位, 就會有由於乘客的眾多而擠擠挨挨,或者由於緊急刹車而彼此不得不“合理衝撞“能忍的下這些,不去怨恨坐上了好座位的人,不過多計較自己是被合理衝撞撞痛的一方,記住自己也是曾有過或可能有處在對方座位的機遇,這樣能增添人倫的和諧,能減少許多自造的悲! 即使你確實是受委屈,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請你千萬不要關閉自己的心扉,因為眾多的善意和公正正等在門旁想眷顧你,想跟你促膝談心,為你排憂解難。當你打開心門 ,你可能聽到晨曦中雲雀的歡樂和唱歌?看見光禿禿樹枝已冒出綠色的春芽--請不要憂傷,我們不是為憂愁而來,不是痛苦的奴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