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網人

沒有什麽可介紹的一個凡人
個人資料
最新文章
文章分類
歸檔
正文

嚐試

(2007-06-07 19:48:33) 下一個

黃石公園大名如雷灌耳,是全球國家公園的始祖,一直期望有機會去一次,拍照留念,作到此一遊的記錄。沒想到機會說來就來,74號是美國的獨立日,連周末一起是三天假,此時也正是遊黃石的黃金時間。我們很快找到了誌同道合的同伴。設計路線為71號出發,先北去到南達科他的總統山(Rushmore),中途遊覽玉米城堡(Corn Palace)和Bedlands National Park,然後從總統山西去到達位於懷俄明、蒙大拿和愛達荷交界處的黃石公園,一共行程七天。由於是黃石的旅遊黃金時間,露營地要提前預定。等所有停留點的露營地(camping)和小木屋(cabin)預定好後,我們開始了為期2周的斷斷續續的采購之路。在父親節那天我們先退掉我此前買的一個睡袋,不懂眼,買的太薄了,去過的人提醒我們,一定要買很厚的睡袋,最好還要帶上一床毛毯。父親節打折,以半價買了兩個標明溫度為25華氏的睡袋(實際上還是太冷了,黃石的第一晚在睡袋裏縮成一團還是覺地冷。中國人從小沒有進行耐寒鍛煉,大人教導我們必須喝熱水,倘若不聽,還要受責罰。美國人從小孩起喝加冰塊的冷水,冬天個個穿著比中國最耐凍的美眉還要少的衣服。這個溫度是為這些進行過超強耐寒訓練的美國人而設計的)。沒有野營經驗,一時拉不出一個購物清單,所以想到什麽買什麽,陸續添置了充氣床,手電,折疊椅‘防曬劑……漸漸我們家的客廳一角堆了一堆野營裝備和各種幹糧,汽車的後備箱裏還放著兩袋幾十磅的烤炭。在沃爾瑪,中國造的一個塑料電筒加兩節電池隻要98分錢,但要單賣4節美國造電池要4塊八毛多。我們的充氣床帶的打氣筒需要4節一號電池,所以我們買了3套手電筒,兩套是為了得到4節電池。現在野營歸來,把電筒作垃圾扔掉吧,兩個還一次沒有呢;不扔吧,也是沒用的垃圾占地方。在沃爾瑪,大量的商品寫著中國造,我們為美國人民提供了如此多物美價廉的產品,但美國政府還成天揮舞經濟製裁大棒。

 

71

終於等到出發的那一天了,但那輛克萊斯勒壓根沒辦法把這麽多的行李塞進去。水由三桶變為了兩桶,折疊椅壓根甭想,原本放了一袋子烤炭最後又卸下來,燒烤就免了。就這樣減減減,最終可以把我們及必備的帳篷睡袋擠下出發了。我腳上踏著一提12聽雪碧,雪碧旁邊椅子下塞著我的旅遊鞋,腿上放著我的旅行包。在大約十點的時候離開家門口,朝80號州際高速(Interstate HighwayI80)開去,終於可以玩去嘍!

 

內州以玉米種植和牛肉出名,綽號玉米皮州。州政府的大樓頂上雕刻著灑玉米粒的人,學校的橄欖球隊叫收玉米的人(CornHusker),高速路名也有收玉米的人,好多店名也是這個玉米那個玉米的。出了城之後,路邊幾乎都是綠油油的玉米田,玉米已經有半米高了。隨著坡地的起伏,綠油油的玉米苗不停的展現出來,田裏到處不規則的點綴著綠樹,不愧是玉米皮之州。

 

在內州最大的城市奧馬哈(該市是美國第一大牛肉市場,還是股神巴菲特的老家及他的公司所在地),我們轉入北去的I29,一路上兩次經過了密蘇裏河,河水也是混濁的黃水,比長江黃河清不到那裏。在南達科他境內,景象與內州很不同,該州土地象華北平原一樣平,一眼可以望到天邊;而內州是高低起伏,像小丘陵一樣,就是在城區,道路也是起伏不平的的。路邊的景色很有層次感,黃,綠,深綠,淺綠,黑,一道道的,連綿到天邊。那黃黃的作物我猜是小麥,南達科他的景象讓我想起我的老家。隻是這裏人煙稀少,高速公路邊偶爾散落著一些房舍,你可以一眼看到天地相連的地方,何等的開闊,而我們那裏人太多了。隻可惜在車上拍出的照片不理想,張張照片都有我們的影子。

 

我們到達的第一站是位於Mitchell的玉米城堡(Corn Palace,這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以玉米為題材的城堡。城堡的寶塔頂是橘黃和綠色的,非常明豔美麗。城堡的外壁裝飾著用各色玉米、高粱、燕麥、黑麥、燕麥草等植物裝飾的壁畫,壁畫中最主要應用的還是一穗穗的玉米。如果沒有來過很難想像玉米還可以以藝術品的形式展現在我們麵前。這個城堡和城堡外麵的壁畫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隔幾年重修一次,最開始修建這個城堡的目的是向世人展示南達科他的富饒,現在已經演變成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城堡裏麵有曆史上各個時期的城堡的外觀圖,現在城堡的大概是2000年建的。城堡裏麵到處裝飾著玉米畫,題材多樣,狩獵的,耕作的,土著人生活的,祭司的,四總統像的,不一而是。玉米的顏色都是天然的,以黃,白,棕,暗綠為主。一個個的玉米棒子拚在一起居然成為了一幅幅表現強烈的畫,很是有意思。大廳裏麵賣各種各樣的紀念品,大都是以玉米為題材的,各種玉米盤子、蠟燭、手袋、項鏈、耳環……,各種各樣的彩色玉米小玩意,作的都很精美。我最喜歡的是那些栩栩如生的小貓了,特地同這麽可愛的小貓合了影(是made in china吆)。

 

離開Michell城,沿I90西去到達Bedlands National Park。在景區門前停車,前麵的峽穀,感覺好壯觀,等進入園內一看,比門口壯觀的景色多的是,否則門口也被圈進園內了。這個公園主要觀賞由風蝕形成的一個個山峰,有點象我們的石林。石頭的顏色是土的顏色,但是在幾乎所有的山腰上有一層層的赭紅色的帶子,我們瞎猜大概幾萬年以前這裏是一片海洋,由於地殼的運動,氣候的變化,海水退去,氣候變幹燥,大風時常吹這裏的土地,久而久之風蝕形成這種獨特的地貌。這些美國石林有的在峽穀中,不進入園區,站在懸崖邊是看不到的,有的突出地麵,像一座座小山一樣連綿不斷。大概由於這裏風很大,山上幾乎沒有任何植被,光禿禿的石頭一覽無餘。為了保護這樣獨特的地貌,我們一般隻能在路邊觀賞,不可以爬到山頂,不可以下到穀底。這個公園的麵積非常大,開車一直沿這種山峰山峰轉呀轉,在裏麵開了一個多小時才從另一個出口離開公園,回到西I90上。

 

此時都8點多了。我們要在晚上趕到我們預定的露營地所在地Keystone Town。一路以接近80邁的速度猛開,但是太陽下落的速度比我們的車速要快多了,在到達離露營地Keystone較近的城市Rapid city時天已經黑了下來。偏偏我們還錯過了出口,一直開過了七八個出口,眼看路牌提示下一個出口是另外一個小鎮了,確定確實開過了重新返回Rapid city。在Rapid City 轉來轉去,怎麽也找不到再次進入西I90的入口。轉悠的過程中,也看到了從雅虎打印路線提到的路名,隻是沒有反應過來,雅虎的路線是要我們進入Rapid City,然後在城裏換到去Keystone的路。這個時候天下起雨來,可是我們還象沒頭的蒼蠅一樣亂轉。在一個AAA Motel問路,要了張當地的地圖,可是人生地不熟的,還是不很清楚。汽車也要加油了,好不容易看到了一個加油站。梳兩根花白辮子的印地安店長熱情地給我們指了去Keystone的路,沿離開加油站的路(Main road)前行,見到MT Rushmore Road 左轉就是去Keystone的路了,好記好找。不記得什麽時候雨停了,我們開了大約16邁到達Keystone ,但距宿營地還有一段距離,繼續找了。我們決定這次不能再錯過轉彎路口,齊心協力好好看路標,記算開到每一個路口的大概時間。剛開始還好,一一符合,但是後來不知怎麽又對不上了,原本20分鍾的路,開了30多分鍾了還沒有到。突然在路上見到燈光照耀下的四總統像了。營地沒有找到,四總統像找到了,雪亮的燈光打在總統像上,非常明亮清楚,與周圍的黑暗形成強烈對比,更襯托出總統像的雄偉。既來之則安之,索性晚上先遊一遊總統山,但入口的大門關了,沒有人賣票。那隻有繼續找我們的宿營地了。回去時碰到去Customer State Park的岔口,因為在雅虎查到Customer State Park離我們的宿營地Spokane Creek隻有1個邁,到這個park不就到我們的營地了嗎,理所當然的開了進去。進去後發覺我們沿著山路盤旋而上,上山了。黑漆漆的夜裏,一路上除了碰到兩輛下去的車,隻有黑暗與我們同行。都開始閉氣,產生高山反應了,耳朵疼,我還加之胃極不舒服。後來雙形線變成了單行線,車燈隻能照很近的距離,我感覺兩邊都是深不測底的懸崖,隻有中間我們這條窄窄的單行線是突出懸崖的。心開始發毛,萬一司機稍不小心,我們就此掉進懸崖。心裏默默祈禱主看顧我們一行人的安全,讓我們玩的高興。在穿過第二個隧道後,我們再沒有勇氣前行了,也不知道前麵是否還有路。在隧道口倒車返回(第二天發現倒車的地方車屁股對的方向還真是懸崖)。好不容易下山了,返回到Keystone,在一家汽車旅館(Motel)打聽在哪轉彎,似乎懂了。轉過一個路口,又錯了,開到另一家汽車旅館那了。又問,原來我們那條上山的路是對的,翻過那座山,就是我們的營地;還有一條不上山的路的近路。但此時已經11點多了,我們再沒勇氣黑燈瞎火的找路了,估計也找不著,謝天謝地這家旅館還有房間。

 

72

一大早醒來,到外麵轉轉。旅館附近的山岩跟雁蕩山像極了,石壁從上到下連個間隔都沒有的由一塊石頭組成。在一個亭子外麵拿了一大堆免費的旅遊指南和地圖。吃完早飯沿著我們昨天晚上的路出發,白天就膽子壯了。不知是那座山真的很高,還是我沒有適應山地環境,在上山的過程中我又閉氣了,非常不舒服,那時我對黃石的巨大期待變成了恐懼,黃石更高更冷,我怎麽辦呀,要不他們把我扔在路上的哪個小鎮,我就不去了,他們回來時再把我接上。我們太想盡快到達宿營地了,山邊的景色壓根沒有心情欣賞,連山頂都沒有停一下,就一路下了山,終於開到我們的宿營地了。找到帳篷位,由於1號晚上下過雨,草地是潮的,我堅持把帳篷搭在太陽底下,盡管那的地勢比較低。小帳蓬很快搭好了,另一家人的氣泵是接汽車電源的,比我們家的強多了,我們的氣泵白買了。把睡袋也扔進帳篷,搞定。

 

營地的環境還算優美,有一個清清的小塘,小塘的對邊有一架風車,水塘另一邊的水溝裏張滿了水草。吳濱在水溝邊還發現了一條小蛇在水草從中遊過。這個營地還有免費的泳池,練習高爾夫的場地,排球網等設施。

 

提前吃完午飯後出發去總統山,開了好一段時間還見不到總統像的影子(出發前問過營地的工作人員怎麽走),在一個隧道口問在拍照的一行美國人,告訴我們往前開就可以到。這條路的景色很美,怪石嶙峋,懸崖峭壁,每轉一個彎是就變化一個景。有怪石的地方就有清奇的鬆樹,這裏也不例外,扭曲的,迎客的,蒲團狀的,瀟灑的站在山巔,同行的人人為很象張家界。這樣的美景放著不看,要急急的趕路幹嗎,總統像估計半個小時也就看夠了。

從山巔向遠方望去,莽莽蒼蒼的森林望不盡。我們也興奮的爬到一處處險要的地方,這裏已經沒有路了,踏著前人踩出的痕跡,抑或是水流流過的路線,手裏抓著身旁的石頭,或拽著鬆枝爬上,站在突兀但相對較平坦的石頭,扮偉岸英雄相。有的地方山裏兩邊是高聳約幾十米高的一個個奇石,中間一條路迂回前行,有的地方簡直就是一線天了,兩邊的石頭向中間靠,下麵可以行車,上麵隻有一條窄縫投進陽光。但是沒有辦法排下來,不可謂不遺憾。在一個山腰看到不少人停車攀岩,一麵寬寬的巨石從上到下,甚是適合大眾攀岩。

 

在這我們碰到不少騎摩托車出遊的人,他們幾個人甚至十幾人幾十個人組成一隊,酷車酷裝備,好多車尾還彩旗飄揚,隻有一個字“酷”,端的是比我們瀟灑多了。下山後路上碰到一個湖,湖的對麵是一座小山,我們左手部分的山岩一直插進水中,岩石像是從水中冒出來的,清澈的湖麵上倒映著小山,碧綠的水草,藍天白雲。右手斜對麵的崖邊,有不老少人在跳水,靠我們這邊湖邊停了一些五顏六色的小舟,湖中有兩三隻小舟在緩緩移動。我想湖光山色大概如此(後來在黃石湖看到後才知小巫見大巫了)。

 

離開小湖,沿著一條路繼續前行,終於看到提示到一條主幹道的路牌了,這時才知道我們走錯繞遠路了,總統山是在我們的宿營地的西北邊,但我們已經開到了總統山的西南邊了。很慶幸走錯路,如果按照計劃的路線我們很快就殺到總統山,半個小時結束了,我們就不知道還有美麗的山間小湖,黑山國家林地的奇石秀峰。上了主幹道後路牌提示總統山還有20邁,在途中又看到一個叫Horse Lake的湖。湖裏有位金發碧眼的美女在暢遊,我將手伸入水中,好涼。湖邊有一叢叢的蘆葦,好喜歡湖邊的蘆葦。記得好像是席慕蓉的一本書的封麵就是風吹動的蘆葦從。剛好趕上了,還有什麽可說的,這正是我要的景,最後老公說,景好,人不好,照片多了這麽一個人都把景給糟蹋了。

 

終於看見總統山了,不想看的晚上很快開了過來,想看的白天繞了好大一圈路才發現它。在門口花8塊買了趴車證(參觀免費,停車收費,這個停車證好像可以用一年呢,可我們隻用一兩個小時,浪費了365x242個小時的趴車費!)。站在趴車場麵向懸崖的邊上,可以遠眺斜對麵還在建設中的野馬像。“野馬”是一個反對白人殖民者的印地安人的英雄,野馬是他的綽號。野馬像是不要政府資助私人籌資建造的,建了十幾年了,到現在才雕出一個頭顱,整個像建成後,據說比總統像要偉岸高大多了,而且是“野馬”騎在一頭高頭大馬上的立體像。由於要募集建設費用,門票很昂貴,我們不打算去參觀野馬像了。也許等野馬像真正建設成功後名聲還要超越總統像,到時我們就由去總統山旅遊改稱去野馬山旅遊了。

 

景區的建築風格有點像中國傳統的三進式結構,首先進入山門後是衛生間,禮品店等建築,第二進是一條窄窄的長廊,走廊兩邊直立的根根柱子上懸掛著許多麵旗幟,是美國50個州的州旗。這裏遊人如織,而且還有一群穿黃色僧袍的僧人呢,看來他們也耐不住清修,喜歡四處跑。穿過州旗區,就到了參觀平台了,這裏是最適宜留影的地方,欄杆邊是最熱門的地方,這個照完離開立馬下一位補進去。平台一角還有一位美麗的導遊在講解,她的周圍圍了一圈人。從參觀平台向下望是一層層的台階,沿台階下去是一個演出平台和平台後的一所房子。這四位總統分別是華盛頓、傑佛遜、林肯和羅斯福,前三位大名鼎鼎,都不陌生。我不知道羅斯福是哪個羅斯福總統。同行的另一位男士說是第一個批準建立國家公園的那位,好像這位總統同其他三位雕刻在一起供人們永世懷念當時還有一些爭議,其他三位功勳卓著,無可爭議,隻有這位總統人們了解較少。我們投一個25分幣到望遠鏡,發現在傑佛遜和林肯總統之間的羅斯福總統還戴著眼睛呢!這四個總統中,華盛頓和他旁邊的傑佛遜麵部雕刻的最全麵,最突出具有立體性,後兩位的麵部和群山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了。我們一般看到的照片都是華盛頓總統凝神遠方的,其實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排到傑佛遜總統的正麵像,這時華盛頓總統是側麵的。這時天空布已經布滿了烏雲,很擔心大雨掉下來,我的帳篷搭在低窪的地方,要是大雨瓢潑,水要流過我的帳篷嘍。

 

離開總統像,我們到一個雕塑工作室了解當年建造總統像全的過程。這時雨點密密的落了下來,好在幾分鍾後就變成太陽雨了,我們離開工作室時雨就停了,暗自慶幸我的帳篷不會被大水淹了。雕像是藝術家和鑽山工人巧妙合作的結晶,藝術家把Mask做好,放在前麵,然後鑽山工人按照比例定點定量施放炸藥,炸掉表明的石頭。等炸的總統像的雛形出來後,幾百個雕塑家爬上去進行細致的磨平修整。當年的照片中若不作說明,象是開隧道的施工現場。裏麵還有一尊巨大的石膏四總統像,這個雕像連四總統的上半身都有,這可能是最初的設計,後來由於工程浩大,隻雕塑了四總統的頭像,就著,還花了14個春秋才得以完成。

 

離開總統山,去Keystone補充些食物。我們看著地圖,對應著路標,順利開到了Keystone。此時我們已是人手一張地圖,平麵的,立體的俱備。邊走邊看,在一家小店買了一些東西後,我們看到了那條不需要上山直接到營地的路,在開到一個路口時,司機突然停下,然後倒車打方向盤進入岔路Playmoth Road。就是它了,我們要是昨天晚上走這條路就對了,沿山間小路七繞八繞了二三十分鍾後,真的看到了營地。我們不約都伸長脖子向前探希望將路記下來。司機和吳濱認為這下沒有錯了,路,我們記住了。

 

回到營地發現我們的帳篷移位了,這時旁邊的17號營地已經搭好了帳篷,坐那的美國老人走來告訴我們下午起風時我們的小帳篷要飛了,他幫我們又固定了帳篷。萬分感謝美國老人的幫忙,然後我們想再移移位,發現少了一根釘定在地上的釘子,在草地上找,抬起帳篷在帳篷下找,哪去了,難不成風還能刮走金屬器物。後來我在裝充氣床的紙箱子裏找著了,原來我們粗心壓根沒有釘這根釘子。

 

吃完晚飯還早啦,我們打算去customer state park玩,因為旅遊指南說這個公園有狼。在路上碰到了幾個大牧場,一個牧場放養了許多馬,紅的,白的,花的馬匹,也沒有人看著,在那經警的吃草。還有一個牧場有一群各色的驢子,不知驢子用來幹什麽,也許這家的主人是民主黨人,驢子是民主黨的黨徽。路邊的草地上長有許多高山玫瑰,開著朵朵粉紅的花。在一個平緩的坡地上我們看到一個牌子上寫著這裏89年發生過大火。離開這個標誌,我們盤旋下去,在一個路邊看到了兩隻美國犛牛(buffalo),這是第一次看到buffalo,他們悠閑的臥在草叢裏,我們煞是興奮,都從車裏跳下來。沒想到Customer State Park要收費,都8點多了,實在沒有必要,原路返回。我們又幾次碰到了犛牛和鹿。鹿有有角的,沒有角,單隻的,幾隻在一起的。我也不知這些鹿是deer,還是elk抑或另外一種,反正都是鹿。傍晚他們都出來吃草喝水了。等我們遊過黃石,才知道什麽才是真正的動物王國。

晚上躺在我們的帳篷裏,打開一側的窗戶,看到了好多星星,還聽到小蟲子的鳴叫聲。躺在帳篷裏不知不覺睡著了。

 

73

 

晨鳥,晨鳥,鳥兒是最早起的,天剛蒙蒙亮就被唧唧查查的鳥吵醒了,鑽出帳篷一看我們15號鄰居已開始收拾帳篷準備出發了。縮回去也睡不著了,索性起來走走。我們的17號鄰居也開始收拾帳篷了,看來我們這三家鄰居今天都要離開這到新的目的地。

 

收拾完畢出發,沿著我們昨天晚上經過的Playmoth Road走,剛開始很自信的,沒有錯,路都記牢了。但是我怎麽感覺昨天晚上似乎沒有那麽長的石子路,終於走道了盡頭,啊,交叉連接的路路牌居然寫的是Honey Road,從地圖上看這不是我們要到達的路,我們昨天回來也沒見到這樣的路牌!反正沒有選擇,反正也不清楚,也不想開回去,也未必開的回去,那就左拐吧,也許是對的。一會,沒錯,就是這條路,一會,錯了,我們就在車上瞎猜。手裏的地圖好像白拿在手上,地圖上看不到我們穿過的條條小路。糟糕的是好多小路連路標都沒有,我們也不知道東南西北(至少我一點不知道)。沿著路上山的時候,“不對了,不對了,又上山了”,下山的時候“這就對了,我就喜歡下山”,同車的大姐不停的發表著類似的評論。也不知開到那個路口時,終於看到路邊有房子了。大姐拿著地圖下去問路,然後指示司機向左轉。開呀開,終於到達與主幹道交界的地方了,對照路牌和地圖一看,方向完全反了,keystone在我們營地的西邊,我們卻向東開了好遠了。剛出營地也是向西北方向開的,不知怎麽繞騰的。好在這條路剛好通向一條東邊到Rapid city的州內高速79號公路。我們不用到keystone也可以返回Rapid city。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天天在走不同的路,但最終總能到達。我們原本計劃半個小時就到Keystone了,結果在山裏轉悠了一個半小時。我們這麽多人還好,要是一個人迷路了,可怎麽辦。Rushmore的路牌、地圖看來需要改進。我們相當於又遊了一邊山,大概Rushmore舍不得我們那麽快離開她,非要讓我門再在她的裏麵轉悠一圈,再欣賞一遍。

 

Rapid city踏上了西去的I90高速。計算得出從總統山到黃石隻需要8個小時,直接到黃石時間會很早。同行人家的姑娘想去Devils’s Tower看看,我開始以為是一個紀念塔呢。在進入懷俄明境內一段距離後,我們從154號出口離開I90,穿過當地一個小town。由於高速路上是以近80邁的速度行駛,下來後沒有了速度的感覺,不知什麽時候冒出來個警察跟著我們穿town而過。直到後來他們家的姑娘發現後麵有警車跟著呢。我們才趕快拐到一個小路。這個小town限速才30邁,我們開到46邁了。警察先生給我們開了張單子,罰款114塊,按照地址寄給他們。這給我們提了個醒,一定不要超速太多(人們習慣超速5邁,這個限度警察一般不會抓),罰款不是目的,要人們注意安全才是主要的。我們來回快10000裏地了,安全最重要了。警察先生離開之前,我們還向他問了一下去Tower的路。

 

原來這個Devils’s Tower是一個天然的象一個圓形的大糧倉那樣的巨石,沿著錐體的側麵有一道道的豎紋,巨石的底座部分有風蝕的斑駁紋路。它就像一個地標一樣矗立在那裏,遠遠就可以望見他。早在白人來之前,印地安人就把它當作崇拜的地方。在Tower的不遠處,開始出現了紅色的岩石。以後發現,懷俄明有好多紅土,連高速路都是由紅色的小石頭鋪就的。

 

返回到I90繼續西行,不少路段較南達科他荒涼多了。路的兩邊有點像高寒草甸或高寒荒漠地貌,矮矮生長的草本植物的顏色是黃綠色的,或沙棗葉子的那樣的泛白的綠色,看上去並不精神。路的兩邊幾乎沒有人生活的痕跡。開出去多遠也見不到個加油站等設施。在出了總統山的達科他境內,有大片大片碧綠的牧場,沿著牧場緩坡上去是山頂茂密的鬆林,在早晨的陽光的照射下鬆林在草地投下斑駁的影子。牛兒,馬兒三三兩兩的或臥或站在草叢中,一切美極了,就是我們夢想中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中的地方。要是我能騎著一匹駿馬在這樣的大牧場馳騁多好,忽而上山,忽而俯衝下來,紮著鮮紅絲巾,一身牛仔裝束,想想真是酷斃了(就這麽愛作白日夢!!!)。我現在知道為什麽小布什總統動不動就請他那些尊貴的客人到他的大牧場去做客了,確實美,確實值得炫耀。

 

去黃石有兩條路線,一條在大水牛城離開I90上州內16號路,一條是沿I90繼續北上,在接近蒙大拿的小鎮Ranchester9號出口下來上州內14號公路,我們決定沿14號公路走。在到達Ranchester之前油不多了,看到一個出口寫有可以加油。轉下來一看加油處好像還很遠,他們建議還是回去,在高速路旁的加油站加油。就在我們掉頭時,我看到了I90橋下麵與其垂直的路的路牌寫的是14號路方向。但我們還是到Ranchester9號出口再換吧。回到I90發現,不對了,前方是Ranchester下麵一個小鎮。原來那就是9號出口,隻是因為周圍沒有任何建築物,我們怎麽也沒有想到這就是地圖上的小town。開過了想轉回來就不容易嘍,雖然美國的高速是沒有隔離牆的,東行和西行的高速路中間隻是隔了幾米寬的草地,但也不能說我想返回去就穿草地而過呀。這個地方人煙那麽稀少,一路上出口都少的可憐,怎麽辦?後來還是司機發現了在高速路中間的草地上隔一段距離有水泥硬化的通道,供要返回的人穿越(在繁華一些的地方是沒有的,但人煙多的地方出口也多)。我們已經錯過了幾個穿越通道了,隻是在限速75邁的高速路這樣作非常危險,我們好不容易放過了幾輛車,等到路幹淨沒車時轉了回來。

 

Ranchester,我們碰到的前兩家加油站都沒有信用卡自助加油的機器,人也星期天不上班。哦,這個麻雀大的town,不要讓我們沒有油加呀,終於看到一家全國連鎖的加油站了,這可以用信用卡,放心了,否則我們在這個地方動不了了。這個小鎮幾乎沒有見到人,但路邊的房子真漂亮。這可能就是國內別墅廣告中提到的北美大草原的建築風格吧!

 

離開Ranchester,我們見到了用於噴灌的好多大噴灌機,有的還正在噴水一長串水花噴出來,感覺很新鮮。他們這麽點人,這麽大的地方,還這麽節水。

 

我們沿著14號路向西南方向駛去,路上穿越了大角國家林地(Big Horn National Forest)。在剛進山的路上,翻越一座山時,我們在一個觀景停車點停下來遠眺下麵,河流,草地盡收眼底,非常壯麗。旁邊還有幾個美國人在整滑行機,打算從觀景台滑行下去,我們沒有時間去看他們滑行了。這一帶的路麵的好多是紅色的。可能因為這一大片都是國家的財產,林地裏沒有看到任何住家戶,也沒有放牧的牛羊。森林保護非常好,一路沒有看到任何砍伐過的痕跡。景色也非常優美,遠處的森林,近處路邊草地上的各色野花,天是那麽藍,大朵大朵的白雲是那麽白。因為不少盤山公路,我們隻能以二三十邁的速度行駛,我們原計劃的行駛時間是按照80邁的速度計算的,現在隻能以30邁的速度開。山上還碰到一個瀑布,名字記不住了。這的林地保留的實在太好了,我們忍不住評論,美國這麽愛惜自己的森林,舍不得開采,保留的好好的,中國和東南亞的原始森林可就流血了。

 

離開國家林地後,我們沿著群山中間的河穀行駛了好一段時間,有時還與一條小河並行。清澈的河水可以看到河底的石頭。穀底兩邊的山非常有特色,一層層象起伏疊在一起的一張張厚厚的紙,不少路過的車停下來拍照。

 

終於開到了一個小town,出了群山區了,我們在山裏開了三個來小時。出來之後,車的右側方的地方還是有紅色的幾十米高的崖壁。在行駛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紅色岩石天然形成的一個城堡,紅紅的,非常美麗。我們今天又要趕夜路了,不過我們下麵要一直追著太陽向西去了,太陽應該落的慢一些,而且黃石靠近下一個時區山地時區,估計9點多可以到達,天剛黑。

 

一路疾行快馳,穿過了幾個小鎮後終於大概在8點多的時候到達了黃石東入口前的最後一個城市科蒂(Cody)。我們路上碰到一個鎮子標牌寫人口隻有54人,Cody城是離開Rapid City 後見到的最繁榮的地方了。馬路兩邊好多商店,酒吧,裏麵人影晃動。在Cody看到了好多旅遊房車,我還以為是到黃石遊玩露營在此呢。後來發現不是,因為Cody有一個有名的牛仔表演剛好此時在舉行,好多人慕名來看牛仔表演的。表演的場地剛好在我們經過的路邊,停車場裏停滿了車,場地是人頭攢動,從車上看不到牛仔的影子。

 

Cody離黃石東入口有50多邁,不愧是靠近城區和和是進入黃石的入口,發達程度高,離開城不久,我們連穿三個隧道,其中一個長度肯定超過1邁了,長長的隧道還有燈光照明,可不是總統山那沒有燈的單行隧道了,也不用再在盤上公路繞上幾個小時了。公路一邊裏有一個較狹長的湖,湖水清澈,有的地方還有遊艇在上麵遊弋。這裏的山已經是黃石的外圍了。山勢千姿百態,什麽形狀的都有,像猴子觀海的,向老人的,竹筍的……外圍都這麽漂亮,何況公園內(其實黃石不是看山的,它以熱泉,熱泥和大峽穀瀑布,成千上萬頭的野生動物吸引眾多遊客)。

 

等我們到達東入口的時候,大約10點了,天已經完全黑下來了。一部車門票20元(似乎比中國的門票便宜多了,我們5個人,7天,相當於一天一人4塊多人民幣),遊黃石和黃石南邊的大提頓(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兩個公園7天。從東口到我們的營地橋灣(Bridge Bay)大約20來邁,應該半個小時就可以了。誰知東入口有7邁在修路,巨難走,有兩段還隻有一方通車,另一方必須等。過了這段路,前方有幾輛一塊在單行處通過的車,我們想跟著他們,但不久就被他們甩掉了。開大燈照明,大燈是開著了,可是剛開始不知怎麽關,反向行駛的路也在一個路麵,反向先後駛過的兩輛車,每一輛經過後鳴喇叭一下,表示對我們不關大燈的抗議。後來終於知道怎麽開關了,有一輛車錯車時沒有關閉大燈,我們一致建議司機也笛他一下表示我們的抗議。

 

有一段路,我突然聞到了臭雞蛋的氣味了,我大叫了起來,“我聞到臭雞蛋的味道了”。這是黃石溫泉的氣味,是黃石的味道。

 

我們有時是沿黃石湖行駛的,看到湖的前方有燈光,我們以為燈光處就是我們的營地了呢。誰知後來沒有水麵的影了,燈光也消失了,難道又開錯了,可是隻有一條路,我們路上沒有看到任何岔路。反正也沒有人影可問,隻有偶爾反向開過的一輛車。終於看到一個岔路了,路邊還有商店,但是店裏隻有燈光,門早關了。我們在商店的停車場打了個彎,開近那個岔路,結果那個岔路是釣魚橋(Fish Bridge)的遊客中心(Visit Center)。噢,我們還要前開一段。

 

終於開到了正確的三岔路口,向南拐入去營地的路,在路牌的指引下開到了營地,工作人員早下班了,先自己找帳篷位,明天再登記。我們進去後沿著一個線路轉了兩圈,找到合適的露營地。還有些人還沒有睡覺,圍在火堆旁小生的聊天,有的帳篷中透出燈光。

11點多了,一下車就感覺出黃石的寒冷了,趕快搭帳篷吧,大家齊動手,先搭好大的,然後搭我們的小帳篷。有點想去休息室,我和老公拿上手電,沒有打開,害怕影響已經休息的人。當我們走回來時,走了一段覺的不對,糟了,帳篷在哪?迷路了?都怪老公不讓開手電照路!!!往休息室方向回走,因為去時我們圍在篝火旁的人打過招呼,有標誌。看到那家人後發覺還是應該這麽拐,返回來多走了一段,看到我們的帳篷了。躺在帳篷裏,突然聽到一聲聲的粗重的喘氣聲,第一反應是,是不是一隻狗熊剛好睡在我的帳篷旁?我拿著手電往外照,黑乎乎什麽也照不到,我也不敢爬出帳篷了。轉念一想,要是熊,這麽多人早嚇的都逃到車上了,也沒有辦法去查一下。晚上很冷,醒了好幾次,整個身子蜷縮在一起。

 

74

 

在小鳥的喳喳中,很早醒了,環視我們的帳篷,帳篷上凝結了顆顆水珠,手一碰,沿著手流到我的睡袋上了。拉開窗戶看看我的旁邊,這才發現旁邊幾米處不是空地,而有一個綠色的帳篷紮在那,那粗重的聲音是人打呼嚕而不是熊打呼嚕,帳篷不隔音,晚上聽起來就象曠野中發出的聲音。陽光照到帳篷上了,爬出帳篷四處走走,發現黃石湖就在營地旁邊。晨曦中的黃石湖那樣靜謐,偶爾會有隻水鳥滑過水麵,湖麵上閃著點點金光。陽光照射到的地方,都變的發黃了,像塗了一層金色。遠處的雪山,森林倒影在湖麵上,一切那麽美好。林間草地上的小花在清晨顯得分外精神。白、黃、紫、藍、粉紅,各色的花爭相開著,葉子上、花瓣上凝結著顆顆晶瑩的露珠。

 

我們首先要遊的自然是老忠實(Old Faithful Geyser)噴泉。黃石公園建了一個大大的環行路,其中在大峽穀景區(Canyon)和Norris之間還有一條東西向的路把環行路分成上下兩部分,所有的主要景點都同主幹道連接起來。從我們的營地去老忠實,路上經過黃石湖和西拇指(West Thumb)景區,我們打算回來路上再看西拇指。

 

到達老忠實後,已經有好多人了,觀景台所有地方的長凳都坐滿了人,我們隻好坐在棧道邊。由於老忠實噴發時間非常準,以前是75分鍾一次,一次地震後現在是大約90分鍾一次。每次噴發高度100多英尺,是所有遊人都可以看到的一個大型噴泉,因此非常有名。其實它既不是噴發最高的,也不是噴水量最大的,隻是所有人可見的最準的。隻要你心存期待,在那裏等,它就會噴給你看。噴泉口不停有白氣冒出來,有時白氣突然增多,還以為要噴了呢,趕快準備好架勢, 一會氣又少了,被騙了,時間還沒到。好多遊客都把三腳架架好就等著那一刻了。也就20來分鍾,泉水真的開始噴了,巨大的白色水柱帶著隆隆的聲響衝到約四五十米高,白色的霧氣從噴泉騰起,在蔚藍的天空的映襯下,蔚為壯觀。來去匆匆,也就兩分種吧,就消失停止了,剩下大量的白氣冒出。遊人散去了,這時可以和沒有了噴泉的老忠實合張影了,剛開始還想和噴發的噴泉合影,到後發覺不現實。要是有人站前麵,不會被噴泉燙死,而會被其他遊客的唾沫星子淹死。

老忠實周圍都是熱泉區,我們沿著木製的棧道一個個看過去。有的泉水很小,但一直咕嘟咕嘟的開著,估計煮雞蛋沒問題。有的沒有見到咕嘟咕嘟的冒著水,但不大不深的池中一泓碧水,有的水池上麵還冒著縷縷白氣。有的幾個小小的泉眼連在一起,一起咕嘟,大家做個伴,看誰咕嘟的聲音響,冒出的水流多。有的噴發量大些,但比老忠實差遠了。最奇的是在這樣熱這樣酸的地方還有植物生長,最多的兩種,一是象韭菜的細長的單子葉植物另一種是紅梗挺著黃色小花的植物。我們碰到了噴發量最大的泉了,可惜我們沒有那麽好的運氣碰到它壯觀的一噴。有一個溫泉的名字叫美人池(Beauty Pool),可真是名副其實的美人,從邊沿到中心棕黃綠蘭青,不漏痕跡的一層層過渡到其他的顏色,最善於控製色彩的畫家也不可能有這麽高超的手筆來控製顏色的變化。旁邊的泉水說明寫到之所以有如此豐富的顏色,是由於溫度和一種彩虹菌(Rainbow-colored bacteria)的關係形成的。有一個泉的名字非常有趣,叫經濟泉,似乎是因為噴出多少來然後流回多少,肥水不流外人田。在一個河邊,河岸上還有一個小小的噴泉,不停的有水冒出來的水沿河岸直接流到河裏了。美景拍也拍不完,可隻有一塊電池板,我不停的煞風景地叨,一個地方隻能排一張,小噴泉就就不要拍了。

在老忠實景區的西北角,遠遠就看到一個煙氣騰騰的噴泉。濃濃的白氣把旁邊的棧道嚴嚴罩住了,木製的棧道都有些濕潤了。怕被燙著,站在棧道上止步不前了,後來見其他人平安地穿了過去,鼓足勇氣,一口氣衝了過去。濃霧中熱氣撩人,但不會燙傷的。跑過來,一個同時衝過來的美國青年會心的朝我笑了笑,我們都是很勇敢的熱泉青年了。過來後看到了噴泉的全貌,三個噴泉連在一起,各自突突的噴發出大量的水,然後匯流到水池中,不知最後流到了那裏。

我們不知不覺已經在棧道上走了兩個多小時了,此時腳板生疼,肚子咕咕叫,就盼著回遊客中心(Visit Center)飽餐一頓了。就這點回程路,也走走停停,實在已是強弩之末。

 

Visit center有一個老忠實客棧(Old Faithful Inn),有百年曆史了,是黃石的保護文物。不過現在的是重建的,大火將以前的燒掉了。見到一家Dinner Room,猜想類似中國的食堂吧,進去一看,不對勁,裝修豪華,沒有幾個人,趕快找個理由退出來。後來我們推算如果在那吃,怎麽也得花百元以上。Dinner Room是昂貴的正餐,不是我心目中的中國食堂。

 

接下來沿著主幹道繼續前行,見到大的停車場,別人停我們也停,去人多的地方總沒錯。河對岸有一個冒著霧氣的藍色水池,兩股水從水池中流出注入河中(這個不是黃石河,是另外一個)。上橋穿過棧道,更近的看到了這個噴泉,可真漂亮呀,青蘭色的湖水,上麵蒸騰著霧氣,靠近棧道的地方泉眼不停的冒出來注入藍藍的湖中,然後流入河中。站在棧道向裏看,發覺籠罩在裏麵的水池上的霧氣在不同的地段呈現出有淡淡的粉紅、淡黃和淡青色。沿棧道繼續向裏麵進,棧道周圍的地麵大概由於細細的泉水流過,在金屬離子和酸性的泉水作用下,水潤柔軟的地麵形成了大理石樣的花紋。越靠近裏麵的噴泉,霧的顏色越深。橙黃,青色淡粉紅的霧氣不停的從藍綠色的水麵升起,水邊的淤泥的顏色居然是金紅色的,說不出的漂亮。後來才知這是黃石最美的溫泉,是由於溫度和各種藻類細菌的原因形成的彩色霧氣。這個溫泉名字叫叁棱鏡。

 

接下來我們到了一個噴泥漿的地方。由於是夏天,泥漿的黏稠度低,泥漿象水一樣咕咕的不停噴著。要是在冬天,一個噴孔噴出來的泥漿就象孫猴子的臉。

 

繼續前行到了一片草原,我們看到了一大群buffalo,在Medision景區,主要是觀賞野生動物,看到了幾頭鹿,後來發現黃石的野生動物實在太多了,一點不用擔心會見不到成群的bufallo和各種鹿。狗熊和狼確實要運氣,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見到的。在Norris景區,我們又看了一個噴泉區。這裏一個噴泉形成了一條小溪,小溪流過的地方,下麵的石頭都變成翠綠色的了,綠的那樣誘人,那樣美。另一處的淤泥就象是一幅抽象畫,黑白棕點點線線交織在一起。在這的溫泉博物館我們了解到世界地熱的分布點,中國也有一個,從地圖估計是羊八井地熱電站那裏。可惜我們大部分人沒有機會去遊西藏,我相信那裏的雪山聖湖地熱隻要保護的好,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

 

離開Norris,我們沿原路返回,但是過了我們看到那一大群水牛的地方,堵車了。我們隔一段時間向前動一動,你們猜是什麽原因?原來那群水牛上路了。這群遵守交通規則的黃石水牛象我們的車一樣右行,右邊路上看到好多新鮮的牛糞,左邊一灘也沒有。我們不能前行,但反方向有車開過來。睡了一覺醒來,車還在堵,前看不到頭,後看不到尾。在堵了一個半小時後我們終於決定開回去沿反方向回營地了。反方向行駛發現後麵的車隊有幾個邁長了,還不停有不知情的車加進來。這種情況森林警察也沒有辦法,水牛經過的路段,路的一邊是陡峭的山岩,一邊是一條河流,河流的對岸同樣是山岩,它們除了在路上走,也沒有去處,他們可不是善攀岩的猴子。我們按照地圖算了一下,反方向行駛實際還節省了20來個邁,可以補回浪費的半個小時了,我們可以在8點的時候趕回營地了。

 

反方向從大峽穀到Fish Bridge的路上有泥火山(Mud Volcano)景區。這裏的氣味非常重,也不是臭雞蛋的味道,好像是胡了的鍋的味道,但比燒胡的鍋的味道要刺鼻。這裏有黃石最酸的一個噴泉(實際是噴泥),在棧道的高處有一個最大的煙氣騰騰,聲音隆隆的噴泥泉,氣味真的要熏死人了。我捂著鼻子,摒住呼吸跑過它的煙霧區。後來同行的人見指南上說,如果在此感覺頭暈,趕快離開。下來回到停車場,停車場裏有兩個象下水道那樣蓋著鐵欄杆的地方也冒著熱氣,大概建停車場的時候這個位置還沒有噴,現在開始噴了。蓋子的鐵都腐蝕的鏽跡斑斑了。

 

由於我們在Mud Volcano又耽誤了不少時間,到營地時九點多了。營地到處都燃著篝火。我們也去買了一箱木柴開始引火,發現我們早晨撿的那兩根鬆枝實在是引火的好東西,火一烤葉子上就浸出了鬆油,呼呼燒起來。

 

晚上躺在帳篷裏睡覺,突然,一隻熊用它的大爪子撥拉我這一側的窗戶,我一下子被聲響驚醒了,看著熊爪子的影子在帳篷上劃,帳篷還映出整個熊的影子,聽著刺刺啦啦的聲響。完了,我和老公要葬身熊口了,我嚇的叫了起來。然後……我被老公推醒了,原來一個惡夢而已。我這個超級葉公,特期望碰到熊,一路上眼睛不停的忘著外麵,搜尋著每一個路邊,每一處山林,就期望見到一隻熊,最好是一隻熊媽媽帶著兩隻熊寶寶。但又特別怕近距離見到熊,怕它跑到宿營地搗亂。所以聽到人的呼嚕聲當成熊的呼嚕聲,接著作熊把啦我帳篷的惡夢也不奇怪了。營地的外麵和帳篷裏不允許放置任何食物,營地的每張桌子都釘著標牌提示食物一定不要放外麵。網站提示連有香味的化妝品都不行,一定放在隔氣的車裏或食物儲存處,因為熊的鼻子非常靈敏。營地的垃圾桶非常高,很特別,剛開始還不知道怎麽回事,原來這種垃圾桶可以隔絕氣味,而且高,開口在上,熊是沒有辦法打開找尋食物的。來之前老公還計劃著在帳篷放食物作夜宵呢?我叫他趁早打消這個念頭。剛開始他還不信,別人告訴他,他才相信。這晚,不算冷,因為我把棉襖墊在下麵暖和多了。

 

75

 

因為想看黃石湖的日出,醒來後叫老公趕快起床。但是晚上我們睡覺後他還要站在衛生間給相機的電池充電,睡的很晚,此時這位說什麽也不想動了。躺在睡袋裏翻來覆去,望著矮矮的帳篷頂,非常不甘心。拉開小床看看真的不早了,太陽可能很快要出來了。隻有擰他的耳朵了,連掐帶擰,好話壞話說一通,加之他也確實很想拍日出,終於爬起來了。一出帳篷兩個人就飛奔湖邊(若不等路上的車,兩三分鍾就可以到),太陽還隻是小半個臉露出來,周圍的雲彩都被染成金色的了,不一會太陽完全從遠處的山後跳出來了。湖麵上霞光一片,那輪金色的太陽也在金色的霞光映襯下在水中蕩漾。

 

回營地後時間還早,大部分人還在帳篷裏睡覺。我們旁邊綠帳篷外落了幾隻鳥,不停的叫,惹的帳篷裏的小孩子打開窗戶也在那看。我和吳濱生火開始燒早飯,後來人們陸陸續續的起來了。有的人象我們一樣燃起篝火,有的直接坐在椅子上吃幹糧喝飲料。我們路對麵那一家5口在他們的旅行車旁支起折疊椅,折疊桌,他們家那三個小男孩還都年紀不大,最小的那個我懷疑還在用尿布呢,一家子其樂融融。

 

今天主要遊大峽穀和猛獁象溫泉區。從Fish bridge到大峽穀部分地段是沿黃石河前行的。有三隻調皮愛玩的塘鵝沿著黃石河漂流而下,漂流到一個地方,搖擺著爬上岸,再飛回去,然後再漂流到這個地方,反複這樣戲嘻。他們的日子過得可真悠閑,吃飽喝足就是玩了,在這裏不用擔心人們會捕殺他們,他們一點不怕人,同人和睦相處。

 

由於動物是早晨和黃昏的時候最多了,我們一路上多次見到犛牛,鹿,小鴨子,塘鵝還有其他不知名的大型水鳥。那小鴨子一群一群的在河裏遊泳,有的還不停的俯衝鑽下去捉魚吃,有的小鴨子整齊的排成一對在岸上蹣跚的散布,是不是鴨子中也有一個鴨王管理他們,排這麽好的隊。

 

我門開過了一段路,司機看了旅遊手冊後發覺開過了,在一個觀景點回車開到去大峽穀的景區的路上。在一個大型的停車場趴車,隨著人流先看了一個較小的瀑布,然後向與這個瀑布相反的方向走,走到一個三岔路口,從左手來的人告訴我們他走的那條路好,我很奇怪見到幾個美國人手裏拿著拐杖。穿過一座鐵橋,向回轉了一個彎,不久就到一架向下的雲梯了。這架梯子是鐵質的,梯階欄杆都是鏤空的,這下我可慘了,手裏僅僅握住欄杆,一步一步小心的向下挪,這梯子可真陡阿,我都感覺簡直是直上直下。看著從台階上透出的下麵的樹葉,樹葉間不見底的黑洞,所有的台階好像連接到了一起,不知要踩哪一個了。終於看到瀑布了,白色的瀑布飛花濺玉,聲音隆隆,等等,瀑布的前方是一道什麽?――彩虹!瀑布居然有一道彩虹!小學也學到過彩虹是雨後空氣中的水珠折射陽光形成的,有時還會有一道副虹,稱為霓。我很小的時候在老家也多次見到過彩虹,隻是不知為什麽後來越來越見不到了,不知是環境汙染彩虹就少了呢,還是我們每天忙忙碌碌穿梭於水泥森林中,根本無暇顧及到彩虹,好像已經十幾年見不到彩虹了。“不是風雨過後就有美好的天空,不是天晴就會有彩虹”,但在這個瀑布前,隻要天晴一天中總會有彩虹。我久違了的彩虹在如此出乎意料的地方出現了。彩虹的下麵有瀑布濺起的水珠形成的白霧。繼續慢慢挪下去,在彩虹的外圍的那倒淡淡的副虹也出現了。我不知道是不是一天任何時候都可以見到彩虹,但在我去的時候,我見到了霓虹。我想這一定是一個非常有名的瀑布,不知是哪一個。我象蝸牛一樣,慢慢的移呀移,在好多人從我身邊超過我之後,我也終於移到底了。同早已到達的人會合後他們說這應該是有名的下瀑(Lower Fall)。綠色的黃石水從100多米高的懸崖宣泄而下,很快被撕成了白色的水練,在穀底巨大的落差濺起朵朵白色的水花,騰起一片白霧,這也應該是彩虹形成的原因吧。

 

仰望我下來的天梯,好高,好險,下來一次真是不易。這個小小的觀景台不停有人下來,我們休息夠後返回。由於隻有一條上去的天梯,隻有再爬回去。我一般不怕上山,因為我不會頭暈目眩。但不一會就氣喘籲籲了,休息休息,就這樣爬爬停停,休息再休息,總算上來了。在鐵橋上碰到一群中國人,看我累的這個狼狽樣,一位女士操著一口天津口音問下麵值不值的看,值,當然值,就算又嚇又累,我還是見到了。這要插一句,遊黃石的人有著各種各樣的膚色,操著各種各樣的語言。大概大家都想遊這個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美國的最富盛名的公園吧。我們一路碰到了好多中國人,這位女士一看我就知是中國人,直接開中文問了。

 

回到路口看指示牌才知這條路叫山姆大叔的小路(Uncle Tom’s Trail, 瀑布確實是下瀑(Lower Fall)上麵明確寫著不推薦有心髒病、高血壓和身體有殘疾的人士行走。這條小路剛開始是木製的,是"Uncle" Tom Richardson19世紀末修的,開始是木製的,現在改為鐵質的梯子了。

 

然後開車裏行了一段時間就到達了藝術家點(Artist Point),這裏是觀看黃石大峽穀和下瀑的絕好地點,為什麽叫藝術家呢,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藝術家那樣在這搞出幾張有模有樣的照片來。 峽穀對麵的岩石有著棕,棕紅,黃,土黃,白不同的顏色,交織在一起,大自然就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大手筆的將這麽多濃烈的色彩融合在一起,再點綴上顆顆的小鬆樹。黃石河水從下瀑飛瀉而下,然後蜿蜒流過。不過在這個角度看不到下瀑的美麗彩虹。白色的百米飛瀑,碧綠的河水,五彩的河穀,大自然將這一切集中在一起,慷慨的送給了黃石。在河穀靠我們站的這邊,有一個地方脫離其他的地方突兀而起,像一個圓形的塔,塔頂還像中國塔頂的寶葫蘆一樣很別致的有一個別樣的造型。隻是從照片中它完全融合到對岸的山岩了,幾乎看不出它是獨立的了。路邊的鬆樹也很特別,根一部分長在土中,一部分虯根裸露在外麵。

 

有下就有上,我們遊了下瀑,那上瀑(Upper Fall)在那裏? 似乎沒有見到。查一查公園發的大地圖,翻翻旅遊手冊。同行人家的姑娘在美國長大,比我們懂很多,在他們家姑娘指的路下,到了上瀑。上瀑與下瀑比,是另外一種美麗。她沒有下瀑那麽高的落差,綠色的河水泛著白色的浪花,卷起一個個漩渦,打著滾衝到了下麵。瀑布兩岸樹木叢生。

 

中午在大峽穀村(Canyon Village)的遊客中心(Visit Center)吃飯,那裏剛好有一個誌願者坐在一塊大石頭上講解黃石的狼,她旁邊放著一個頭部四肢完整的狼皮。黃石現在的狼是1995年從大提頓國家公園運來的,當時運了好像是百十來匹,現在黃石有180匹左右,加上黃石外圍一共有300來隻狼。狼的壽命隻有3-4年,為什麽這麽短呢?因為狼是自相殘殺的動物,所以他們一般壽命不長。這隻狼因為不停襲擊一種羊,被森林警察射殺了。誌願者鼓勵大家摸摸狼的皮毛,我右手滑過狼皮,摸了摸它的大尾巴,感覺不錯,生平頭一次摸到狼皮。

 

下午我們去猛獁象溫泉區。從大峽穀村到猛獁象大概開了近兩個小時。路上經過Golden Bridge,我猜這個橋是開山而造,橋的一邊貼在峭壁上,這一帶比較險要。過橋不久,車子穿行在一片巨石區,到處是一塊塊的大石頭,堆疊的,散落的,並肩靠一起的,使我一下子想起西遊記的某些場景,要是在重拍,到這選景絕對是個好注意。

 

猛獁象溫泉區靠近西北出口了,這裏跟其他的地方不同,因為每個景點叫什麽什麽梯田(terrace)。所以大部分景點也是一層一層的像梯田一樣。沿木製棧道上去,發覺這的梯田都沒有水了,隻留下當年形成的一層層梯田,好多梯田黃和乳白顏色交雜在一起,有一個巨大的梯田全是乳白色的。在太陽最強烈的午後向上爬,周圍沒有一點可以遮擋陽光的地方,可不是什麽好受的滋味,我都有些泄氣不想去了,不去返回車裏同樣熱,鼓足幹勁,上。走道盡頭時終於看到從上麵有小小的水沿流下了。沿旁邊的棧道上去,上麵有一個有水的梯田。青蘭色的水一階一階的緩緩流著。總算見到水了,不負了溫泉這一個名字。這有一個森林警察在講解,原來這裏的溫泉不是現在就沒有水了,很是很久以前就沒有了。溫泉是一種地熱現象,黃石這裏不冒了,那裏又開始了,是不斷的動態的變化著的。我剛開始還以為是環境汙染影響到溫泉所以沒有了呢。沿棧道前行,裏麵還有一個溫泉,藍藍的水麵,黃色的岸邊,風吹過來,泛著細細的波紋。這的水的顏色跟九寨溝非常像,不知成因是否相同。

下到這個泉水的另一側,又可以看到水沿著梯田嘩嘩的留下了,這個梯田的水流量比前麵那個大,在靠近棧道的地方有倒下來的樹枝,樹枝上麵結滿了潔白的鈣華。水從棧道下麵流過,俯看下麵水流過的地方,桔黃色的底子,上麵有一道道白色的鈣華結成的波紋狀的紋路,非常美麗。

 

猛獁象溫泉的路連接著黃石最北的東西向的環線,沿這條路可以到達塔瀑(Tower Fall)。這段路是我們在黃石走過的最險的路了,盤山路彎彎曲曲。在到達一個岔路口時,一條前行到塔瀑,還有2.5邁,朝北的方向是去北出口的路。我們上了去北出口的路,司機想去看這附近的著名樹化石。行了一段後,路兩邊開始是大草原,與草原相連的地方是起伏的山峰。在草原上不停有一塊塊的大石頭躺在那裏,那裏來的石頭?原來這是冰川從山上搬來的大石頭。碰到幾輛車停在那裏,不知他們在看什麽,司機下去問離樹化石還有多遠,原來我們走反了,去看樹化石是向在路口向南行。這些人是在看狼。我們到時大概狼剛走,沒見到,遺憾。過了來時的路口,去樹化石景區的山坡張滿了野花,白的,粉紅的,黃的,像一張花毯一樣蓋在山坡上。真正見到樹化石,感覺一般般,是一根幾米高的鬆樹的樹幹形成的化石,看上去不象石頭,就象幹枯的樹幹,連樹皮還在呢。感覺遠不如手冊漂亮上,照片上有三根在一起的化石,而現在隻有一根孤零零的在那裏,其他的被偷走了。為了保護這一根,現在已經圍上欄杆了。

 

由於時間不早了,我們打算原路返回,塔瀑就不去了(因為塔瀑東邊的環線有一段在修路,不通所以必須按原路走)。88年的大火也燒到這邊的林子了,這邊連鬆樹的種子都燒死了,幹枯的樹下沒有張滿小鬆樹,而是一片片的草地。我們在其他地方見到的好多幹枯發黑或發白的樹下已經張滿了一人多高的小鬆樹,因為種子沒有燒死,大樹死掉後,新的生命起來了。黃石很注意環境的自我調節能力,盡量不人為幹預破壞。那些已經燒掉的樹一根根的一直留在那裏,路邊的林子裏也可以見到枯死的東倒西歪的樹木,他們不去動,讓黃石以最自然的麵目呈現給大家。

 

在回來的路上不遠,我們就看到前麵有幾輛車子停在路上,肯定有動物出沒,向南邊一看,誒吆,狼!一隻狼在那裏。這可要激動死一車人了,拍拍拍。但是我們不敢下去,屬於怕死鬼型的。沒想到這隻狼真給麵子,竟然跑到公路上來了。我們趕上去跟它並行。在樹陰裏它和我們一車人打了個照麵,互相凝視了片刻,它重新穿過公路爬南邊的小山坡的林子裏去了。時間太快,我們都沒有搶到對視的照片。我老公車窗雖然搖下來了,但是不敢探出去,後來他說當時害怕狼跳上車,怕給他一口,所以不敢探出去。其實,狼不就是一條大號的狗嗎,那麽丁點,怎麽敢跟我們一車人作對,狼離開了,我又在自大了。最後照片上留了一塊殺風景的車影。

 

在猛獁象溫泉附近還有一個溫泉區,可以開車進去。這個地方的溫泉到也罷了,可那條路像是汽車特技表演用路。忽,一個45度的的快速俯衝,然後迅速一個急轉彎,緊接著在下坡再急轉,充分考驗的駕駛員的技術。

 

吃完完飯後就10點了,我們還想去Fish Bridge那洗澡。由於我們定露營地時,沒有注意到是否可以洗澡,這裏沒有淋浴,我們已經兩個晚上沒有洗澡了。開車過去找, 可營地在哪,黑咕隆咚的,在我們第一次來的Visit Center附近,老公說他下去問問,等他下去後,我就後悔了,這要是附近有熊出沒,他一個人,後果不堪設想。我們開著車也想找個有人的地方問問。後來看到吳濱了,他打聽到沒戲,浴室九點半就關門了。好在我們明天就搬到大峽穀營地的小木屋了,再忍一晚上又何妨,總不會這點氣味就召來熊吧。

 

76

 

天沒亮醒來,就聽到狼一聲聲的長嚎了。如此清晰響亮,狼應該離我們營地不遠。並沒有恐懼,這麽多人,而且個頭小,不會象熊那樣嚇人的。前兩天晚上都沒有狼叫,不知從那跑來的。後來老公告訴我,他晚上睡覺前就聽到狼叫了。

 

我們原打算今天要從南口出去遊大提頓國家公園的。由於我們的行李太多,決定先到大峽穀的住宿點放好行李。我們計算了一下路程,從大峽穀到大提頓有80邁,來回160邁,路上就要4個小時,再加上這才到入口,回來再後去西拇指(west thumb)景區,時間恐怕不夠,我們隻有忍痛放棄大提頓了。開到大峽穀已經10點多了,告知12點左右才能拿到鑰匙,還有一個多小時,那就在遊客中心(Visit Center)等等吧。廣場靠近南邊的地方放了些桌椅,旁邊有好幾隻可愛的小鬆鼠,在那用兩隻前爪捧著,小嘴一動一動的吃的東西,有的在洞邊兩隻後爪直立,站在那裏,非常有趣。

 

沒想到到了12點,告訴我們下午3點以後才能拿鑰匙,現在還在整理呢,浪費了我們一個多小時。我們打算在沿南邊這個環轉一圈,拾遺補缺。我們沿主幹道西去到Norris,然後南行,在路上看了一個小瀑布,由於有上瀑、下瀑在前,感覺太一般了。從那條小瀑布沿單行線前行,有一個河段好多人從崖上跳下去玩跳水,河裏也擠了好多著各色泳衣的人。在一段淺淺的河穀,我們也下去試試水溫,大概由於好多溫泉水流入的緣故,水很溫,腳踩在水裏非常舒服。

 

前行到一個地方,我們還以為是個景點呢,車拐了進去。這裏有一家子在騎自行車呢!最前麵是老爹和幾歲大的女兒騎一輛在國內隻有在公園可以租到的那種前高後低一大一小騎的車子,中間兩輛上麵的兩人小男孩顯然是小姑娘的兩個小哥哥,老媽段後。這樣的景象真的讓人感動。

 

然後沿路前行,到那個最美麗的彩色煙霧處。過了這個景區,我們又到了一個尚未到過的溫泉區,這有一個Black Pool ,不大的水麵,從外到內展現了黃綠,深綠多種顏色,跟老忠實附近的美人池(Beauty Pool 一樣充滿了顏色充滿了神奇的變化,但比美人池從內到外顏色要深一些,水麵上滿是藍天白雲碧樹的倒影,與美人池相比又有不同的風格。在趴車場碰到一隻黑色的鳥,在我們附近跳來跳去,找東西吃,張著上下嘴巴,時不時從喉嚨發出低沉的聲音,搞樂死了。

West thumb景區也是一個溫泉景區,這的特色是溫泉在黃石湖邊,甚至在湖水中了。黃石湖水遠望去藍藍的水麵上泛起一道道的波紋,遠處的山巒樹林在湖水的映襯下非常壯麗。有水的地方就有了靈氣,黃石嚴格來說不是來看山的,論山的漂亮,大部分黃石公園內的山毫無特色,遠不如進東入口前的外圍的群山姿態萬千。黃石湖邊的山,沾了黃石湖的靈氣,一帶遠山,成了人們相機爭相拍攝的目標。近處白雲藍天倒影在湖麵上,水天一色,藍的讓人恨不得自己也溶到那樣醉人的藍裏,白是我們可以想像的最聖潔的白。岸邊的湖水可真清啊,水底的細碎的小石子清晰可見,在太陽的照耀下細小的波紋在淺淺的灘上投下變化的陰影。若不是禁止下水,所有的人都要跳下去讓這樣輕柔的水清清在腳邊流動了。因為人類皮膚的油脂都有可能影響湖水中噴泉的噴發,所以遊人不可以下水,這一片黃石湖我們目力所及的地方也沒有一輛遊艇,隻有水鳥偶爾滑過水麵。在靠近岸邊的一個水中圓形的噴泉,泉水不停從一個直徑大約三四十厘米圓形噴口流出,並沒有噴出水麵,在湖麵形成了一圈圈沿這個噴口為中心的圓形的波紋,波紋下是幹淨的湖底,非常美麗。還有一個直徑不到一米的圓形溫泉在靠近岸邊的地方,裏麵汪汪著碧水,顏色跟湖水遠處的深藍,近處的淺藍都不同,昭示著它不同的身份,我是一個獨立的溫泉,不是黃石湖在這開口冒出的一股水。

 

這邊有兩個溫泉下麵沉積了厚厚的白色鈣華,經年累月,不知多久才可以沉積這麽多的鈣華。我們隻看到藍藍的水那麽清澈,看不到鈣華一天天在沉積,真的很神奇。現在醫院和生物研究最常用的實驗方法手段之一PCR反應用到一種高溫酶,Taq酶,最初就是由一位台灣留學生錢嘉韻從黃石公園的間歇噴泉中的嗜熱菌提純出來的(最初是我們中國人發現的,好為我們中國人驕傲,如果不是Taq的發現,PCR不可能得到廣泛的應用,分子生物學也談不上巨大的發展了)黃石不僅給我們帶來視覺上的欣賞,好像還給生物科學作了巨大貢獻。在停車場附近,我們在一段高出的水泥路上發現了兩個清晰的熊的爪印。連腳爪前麵的五個鉤子都清清楚楚的印在上麵。大概當年剛鋪就時熊就經過了,它也不懂什麽剛鋪好的水泥路不能踏,在上麵永久留下了它到此一遊的標記。現在西拇指區(West Thumb)也是一個熊的出沒點,但是雖然我一路眼睛不停的在搜尋,可還已經轉悠了大半圈了,沒有見到半隻熊的影子。由於受到昨天見到狼的鼓舞,我對見到一隻熊的欲望不可抑製的膨脹了,熊-啊-熊,你在那裏,我-要-見-到-你-!!後在在返回營地的路上,我老是感覺路邊的鬆林裏高高的樹幹上不停看有一團陰影,好像是一隻隻熊抱著樹幹待著呢。在我們露營地bridge bay附近,我們的車又碰到了狼,早晨的聽到的一聲聲狼叫,估計有它的獻聲。

 

直到返回我們今天的宿營地大峽穀村,我也沒有看到熊。隻是把附近帳篷的鄰居當做熊,在夢裏夢到了熊。明天我們就要離開黃石回家了,也許明早還有戲。

 

77

由於雅虎打印的路線最快的也要開14.5個小時,再加上我們路上要休息吃飯,怎麽也得15個多小時了。我們要早出發,一路除了稍作休息不停開才行。我們回去的路線還要要沿東口出去,這樣我們可以把晚上進來沒有看到的景色再瀏覽一番了。這邊的黃石湖在清晨陽光的照耀下,一道深一道淺,象深淺交織的斜紋布那樣。我們經不住美景的誘惑,還是將車停了幾次下去拍照。駛離黃石湖,我們離一座雪山越來越近,轉過一個彎,雪山就在我們旁邊了,山腳下有一個小湖,整個雪山,包括雪線下麵的樹木全部倒影在湖中,連顏色都沒有偏差的一模一樣,水中的山,陸地上的山在湖邊連在一起,這樣的景,如何不讓人動心。以致我懷疑是不是黃石的工作人員專門為這個雪山開鑿了這個小湖,為什麽它們這樣相依偎。

 

出了黃石,我們在飛馳的車上一路拍外圍的景色。由於速度和角度的問題,好多景色都沒有來的及排就開過去了,有的因為距離太近花掉了。大姐坐在後麵的中間,左拍拍,右拍拍,晃來晃去,拍一會打開液晶屏看看,她的女兒不停地催她快拍快拍,看什麽看。看大姐拍的那些,一幅幅就象藝術畫一樣。

 

cody城轉入120號公路。在行駛幾個小時後,我們到達了Boysen 州立公園(Boysen State Park)。在路邊有一條小河,山裏的石頭也很雄奇,這邊山崖一個特點是中間偏上是赭紅色的,下麵是黃白色。似乎有一個分界線一樣。崖邊山頂長著各種樹木。在快出山的時候,幾座山峰的顏色忽變,從上到下變成了黑黝黝的石頭了。我們就是在Black Hill ,也沒有見到這麽黑的石頭,這裏不叫黑山,怎麽這麽黑!穿過一個隧道,出山了,前麵是一個巨大的水庫。水庫裏的水的顏色不是常見的藍色,也不是深綠色,而是一種黃綠色,我叫它秋香色的水。在水庫的停車場裏停著一些旅遊房車,水庫也是一個旅遊景點了。按說這個水庫不可能有汙染,但水的顏色確實罕見,秋香色的水說給別人聽,別人恐怕以為我在胡謅。

在茫茫無邊的草原開車,時間久了,人都乏味了,放一張崔健的搖滾,那首一無所有的歌曲飄蕩在大草原上,崔健將這首歌唱的非常蒼涼,與這泛黃的,沒有人跡的大草原很是相配。

在行程過半時,已經是下午7點了。路還長著呢,在9點鍾的時候我們到了一個小城,在那裏吃了我來美後第一頓肯德基。肯德基在美國非常難找,我所在的城市據說隻有兩家,從來沒有見過。我們吃的這家肯德基店同賣墨西哥小搭哥的在一起,既賣肯德基,又賣小搭哥(記得三毛的一本書中寫她吃膩了這種墨西哥食品後,形容小搭哥為一塊小抹布)。肯德基在中國那麽火,感覺它在美國沒有什麽影響力,它的利潤估計大部分是中國人民給它貢獻的,它還可惡的賣蘇丹紅食品給這麽支持它的消費者。

 

不知為什麽,晚上I80高速的那種長長的大貨車非常多,我們超過了一輛又一輛大貨車。有一段路還在修路,兩條線並成了一條,前麵有一輛大貨車,後麵緊緊跟著一輛。這個不爽,他幹嗎跟我們這麽近,要知它的刹車係統跟我們小車不同,這麽近的距離,我們一個急刹車,它就有可能撞上我們了。開了一段距離後,好在這輛車放慢速度,跟我們拉開了距離。終於離開了那段單行線,可我們好多人都很困了,我很不願意打瞌睡,我害怕我們都睡著了,沒有人跟司機說話,司機已經開了一天的車了,勞累的很,萬一司機和我們每個人一樣犯困,我們車就忽悠嘍。我很希望車向路邊的嚓嚓作響的提醒路多蹭蹭,這樣顛簸和聲響讓我們每個人保持清醒。我最終還是雞啄米了。行駛到一個休息驛站,司機撐不住需要休息一會了,美國的休息驛站不賣任何食品。如果有我們就可以買咖啡提神了。司機隻好用冷水洗把臉,提神了。我睡了一覺後現在也精神了,下麵的路我再沒有瞌睡過。和司機慢慢的聊天,時間也就不知不覺過去了,終於看到我們所在城市的燈光了,等我們到達我們家時已經星期五早上兩點多了。這一路開的,我們從出發到回到家,大約花了19個小時,幸虧同行開車的車技好,也有熬夜的習慣,可以撐的住。

 

回想我們這7天之旅,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趕夜路,讓我這個最不喜歡走夜路的人徹底連續走了一次。就象進行了一次探險之旅。有驚險,有歡樂。最終我們平平安安的回來了,收獲了一大堆照片,一路的美景長久的印在腦海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