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紅月

夕陽下山變藍了月染紅了
個人資料
正文

十七年文學

(2009-05-21 23:59:55) 下一個

從1949到1966,也就是從建國後到文革前這十七年,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中的一個特別階段‘十七年文學’。在這十七年間,中國文學小說被概括為: “三紅一創,青山保林”。

大部分喜歡讀書的人可能都知道,“三紅一創”即《紅岩》、《紅日》、《紅旗譜》、《創業史》;“青山保林”即《青春之歌》、《山鄉巨變》、《保衛延安》、《林海雪原》。

可是對,“三花一鐵,新敵豔野”的說法,就比較陌生了。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說,才知道這是藏書家謝其章先生對這十七年間中國文學小說新的補充。

“三花一鐵”即《苦菜花》、《迎春花》、《朝陽花》、《鐵道遊擊隊》;“新敵豔野”即《新兒女英雄傳》、《敵後武工隊》、《豔陽天》、《野火春風鬥古城》。

看著這一串熟悉的書名,就回想起當年文革停課時,自己那段‘如饑似渴’‘囫圇吞棗’的‘博覽群書’的特殊年代。那時的我,文化水平充其量不過就是個掃盲水平,許多東西似懂非懂,讀書更是死記硬背,生吞活剝。現在回頭一望,不得不感歎,幾十年彈指一揮間!

還記得,當時讀的最感動的應該是《紅岩》;讀的最上癮的是《青春之歌》;讀的最快的是《林海雪原》;讀的最囫圇吞棗的是《紅旗譜》,也許因為太長,也許因為是農村題材;讀的最遺憾的是《野火春風鬥古城》,因為那本書缺了最後幾頁,沒有看到完整的結局。其中大多數書,都被當時批為‘大毒草’,也正因如此,這些書在當時很難搞到手,就是搞到了手,也隻能偷偷摸摸的看。

原來一直把馮德英的《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三花”,認定為這時代的“三花”。今天才知道,原來此三花,非彼三花。

對馮德英的這三部小說,就當時我的水平而言,覺得都很好看。是描寫山東半島膠東地區人民鬥爭生活的故事,時間貫穿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還記得《迎春花》,是首當其衝的大毒草。由於當時讀的太快,三本書中的故事人物有點混淆了。

還有,《戰鬥的青春》和《黨的女兒》也是我當時讀過的小說中,比較喜歡的,所以印象也滿深的。

這十七年文學作品中,除了周立波的《山鄉巨變》、《柳青的《創業史》和浩然的《豔陽天》,是反映50年代中國農村合作化運動,農村社會的生活形態的作品外,其他的都是描寫中國革命戰爭時期的作品。

在三部農村題材的作品中,對《豔陽天》的印象最深,可能是三卷本的緣故。我至今仍然還記得,浩然刻畫的那些不同階層的農民形象,什麽彎彎繞,馬大炮,蕭支書,馬會計等,個個鄉土氣息濃鬱,很有特點,讓人過目不忘。

如果說“三紅一創,青山保林”,“三花一鐵,新敵豔野”囊括了十七年中國文學的經典,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水平;那我似乎可以驕傲的說,我對十七年中國文學作品,還真是不陌生。雖然當時隻是文學啟蒙的水平。

那麽之後的十年‘文革文學’;之後的十年再十年‘傷痕文學’‘新時期文學’。。。似乎就顯得有點尷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南山鬆 回複 悄悄話 我好像都看過電影,隻讀過《紅岩》和《青春之歌》,慚愧地說。

覺得拍出來的電影都很好看,那原著也一定很不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