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紅月

夕陽下山變藍了月染紅了
個人資料
正文

生理和心理年齡

(2007-12-02 16:40:12) 下一個

除了我們常說的實際出生年齡之外,我們常常還會說一個人的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

生理年齡,通常指的是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所體現出的年齡狀況;心理年齡,就是反映一個人內心的成熟程度的狀況。

我有一個女友,雖是四十大幾,可一直獨身未婚,最近她發現自己period很不正常,去看醫生,做了適當的檢查,並未發現什麽異常,可她還是有點嘀咕,來和我討論。我了解情況後,笑她說:你根本就沒病,這隻是你進入女人的另一個特殊時期(menopause)的信號而已。看得出她很不情願接受我這種說法,她爭辯說,她還不到那個年齡,還年輕,而且激素水平顯示正常。我理解她的心情,因為她一直獨身,潔身自好,處女情節還未了,青春美妙的高潮還沒到,怎麽能接受馬上進入暮年的事實呢?

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年輕,雖然生理年齡無情地走進半百,可心理年齡一直保持在青春處女時期,她怕一個人走夜路,她羞於單獨和同齡年齡男人相處,含蓄的不敢向他人表示愛慕,她像一枝含苞的花咕嘟,還沒來得及開放就麵臨衰落了,的確有點讓人難以接受。

我的情況恰恰和我的朋友相反,最近總是覺得自己的像一個飽經風霜的老者,感到力不從心,對許多事情缺乏興趣,如果讓我選擇旅遊和呆在家裏,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呆在家裏;為此許多外出工作會議,都讓我以各種借口推掉了,就連最近和朋友家人一起活動,我也總是心甘情願被編入老年組,我哥嫂他們倒是樂此不疲加入在青年組。另外最近我還會常常想到退休,恨不得給自己加上十歲,早日完成退休的願望。看來,我的心理年齡似乎遠遠超出生理年齡。

專家們認為,心理年齡與一個人的性格、經曆、環境及遺傳等因素密切相關。記得,精神分析學鼻祖佛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論中好像說過,如果一個人在他成長過程中,在某階段受到創傷或者阻礙,他的心理狀態總會停止在那個階段,而不能隨著年齡正常成長. 這也許就是造成人們心理和生理年齡差距的關鍵。

雖然心理年齡它本身並不是一個“病理名詞”,隻是一個心理發展的“時間參數”,是個變量,  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可以調節的,但是“30歲的身體,50歲的心理”或者“50歲的身體,30歲的心理”都不是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一個健康的人,實際年齡與心理年齡應該一致,或者相差不遠。

要不要測測你的生理年齡和心理年齡差異?請點擊下麵的鏈接:http://www.xlzx.com/xlcs/zy32.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