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

記點兒囉裏囉唆的流水賬,免得老了以後想不起來了
個人資料
正文

2012回國記 (1)齊白石舊居紀念館

(2012-11-10 21:56:23) 下一個

今年難得和老公一起回國,因為老公想回國期間避開國慶長假,又想利用到10月8號的哥倫布節的假日,我們就訂了10月5日到北京的機票。5號下午到家,晚上老公去紫竹院看夜景,6號早上我們和媽媽一起去天安門。

坐22路到前門終點站下車,發現廣場一帶人山人海,我們沒敢往那邊靠近,就幹脆在前門大柵欄逛,吃了狗不理的包子,又貴又不好吃,還嚐了豆漿和街上的羊肉串。那天大柵欄還真不算太擠,估計本市人不是在外地旅遊就是在家貓著,外地人大都往廣場上湧,散落到這嘎達的也是少數。媽媽自從前年得了腰間盤突出就很少逛街了,這次跟著我們也逛到了大柵欄的西頭又走回來。由於長假期間廣場太擠,廣場東西兩側的街道全都封上了,回程的22路沒有按常規路線穿過廣場東側國家博物館前的路上長安街,而是從大會堂西側穿過上的長安街。

吃完午飯老公張羅著要上街。這幾年我回國次數多,後海都去了好幾趟了,老公還沒去過,我說那就去後海吧。走到西四坐13路,等了很久才來,記得去年我和女兒去後海等13路也等了很久,好像這些老字號的車都特少,這些年北京的公交車大量增加,每個車站都有好多線路的車牌,幾乎在每個地方都能找到直達目的地的車,奇怪的是從缸瓦市到後海這麽近的路沒有直達車,要從西四上13路,而13路附近竟沒有第二條線路到後海。好不容易上了車,我突然覺得不能輕易下來,就決定多坐兩站先去鑼鼓巷。

10月6日的鑼鼓巷,人擠著人,我和老公隨著人流走了一段,還沒看見什麽有興趣的東西,卻見雨兒胡同口上有個“齊白石舊居紀念館”的指示牌,於是拐了進去。雨兒胡同沒什麽人,很靜,和幾步以外的鑼鼓巷反差極大。走進去大約幾十步就是齊白石的舊居了。



參觀的門票是5元,票的正麵印的是白石老人的畫,背麵是紀念館的簡介。





修複後的紀念館是今年5月13號舉行的開館儀式。經過修繕恢複的齊白石舊居紀念館,不僅恢複了古建原貌,還進一步充實了舊居的文化內涵。

進了院子首先走進南房。南房已被改建為紀念品專營店,提供齊白石畫作高仿複製品及相關書籍、紀念品、出版物。房裏擺著幾排椅子,放映著1955年拍攝的齊白石的電影。片子介紹了當時的畫家如何接受社會主義新思想,印象深刻的是齊白石為了表現社會主義的向上精神,在國畫中加進了鮮豔的色彩,那張門票上的桃樹就是其中的代表。

西廂房改建為齊白石藝術展室,陳列齊白石畫作高仿複製品,其中也包括了門票上的那張畫。

北屋恢複為客廳、畫室、臥室,購置舊式家具並配以齊白石生活照片,還原了齊白石生前居住的室內陳設舊貌。據北屋的解說員介紹,白石老人其實並沒有在這座院子住多久,因為當時這座院子是專門讓老人安心作畫的,他的家人仍然住在西城區的跨院胡同。老人獨自住在這裏,很是思念家人,不久就搬了回去。這些解說員都是些外地招來的女孩子,她說她們也是屬於北京畫院的職工。我說這裏離鑼鼓那麽近,好像沒多少人來這裏參觀嘛。她說就今天人少了,長假的前幾天人都是很多的。

東廂房展出的是齊白石生平。齊白石1864年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一戶窮苦的農民家庭中,8歲在外祖父主持的村學中就讀,半年後因家貧輟學,隨後從父務農。自幼即從事牧牛、砍柴這些粗重的農活。務農之餘,年少的齊白石對讀書學畫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11歲開始學做木工,業餘臨習《芥子園畫傳》。16歲改學雕花木工,3年後出師。後拜多位民間畫師為師。

展覽以圖文方式詳細介紹了齊白石自幼輟學,務農,學木工,學畫,攻詩畫印,遊曆四方,在北平藝術學院的教授生涯,以及與徐悲鴻的友誼。

新中國建國之後,齊白石被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授予“人民藝術家”的稱號,獲得了同輩畫人中最高的榮譽。 1951年,齊白石為祝賀亞洲與太平洋地區和平會議在京召開創作了“百花與和平鴿”,歌頌人類進步事業,並於1956年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頒發的國際和平獎金。1952年受聘為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被推選為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團委員。1953年,被選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54年,齊白石以高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同年舉辦齊白石繪畫展覽會。1957年,北京中國畫院成立,公推白石翁為名譽院長,9月16日,一代大師病逝於北京。

坐落在紀念館露天庭院中央的齊白石銅像由著名雕塑家吳為山創作,銅像高1.95米,鑄銅工藝製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心之初 回複 悄悄話 我家原有張齊白石的畫,沒當回事。齊白石是一八六四年的人,好像那是曾國藩剛把太平天國滅了的年頭還是曾國藩死的年頭。

白石老人,木匠出身,畫成大師,實屬不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