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

記點兒囉裏囉唆的流水賬,免得老了以後想不起來了
個人資料
正文

2012回國記 (2)鑼鼓巷和後海

(2012-11-12 19:11:40) 下一個

出了齊白石故居又回到鑼鼓巷。胡同裏有很多關於南鑼文化曆史的牌匾。

這上邊寫的是:漫步百年古巷,品味文化南鑼


這個門口掛兩個單位的牌子:一個是交道口派出所流動人口維權辦公室,一個是交道口街道流動人口管理辦公室。我以為是從前的牌子,心想這樣的單位不會在如此商業化的街道上辦公吧?看看門上的辦公時間,還真是個辦公衙門,今天關門是因為長假。




逛這個地方感覺就像在逛後海,隻是名字不同


這大概是南鑼文化的一部分吧




萬慶當鋪


以下是牆邊立著的關於萬慶當鋪的說明:

“據1940年中國聯合準備銀行調查室編寫的《北京典當業之概況》記載:“萬慶當鋪,位於南鑼鼓巷3號,成立於民國二年一月,注冊資本為14000元,有職員共8人,經理為郭潤田。”當時京城當鋪以鋪掌姓氏著稱的有“常,劉,高,董,孟”五號,萬慶當鋪屬於“當鋪劉”掌管。萬慶當鋪東西兩側的達官顯貴,是萬慶當鋪的主要客戶。

“解放前,萬慶當鋪因衰敗關閉,2006年8月,萬慶當鋪牆重新整修,露出“萬慶”兩個字,牆麵上三處門洞為萬慶當鋪的店門,仍保存較好,現當鋪鐵門密封在牆內。

“右側是萬慶當鋪門前的夾杆石,中間留設的圓孔為立杆支棚所用。2006年8月,在南鑼鼓巷道路施工時被發現,原距牆邊2米左右,後移置此處。”

來這裏逛街的多數是年輕人。現在在北京出門,走到哪裏都是年輕人,都不知道我們這般年紀的人都哪裏去了。


現在的店名都很有創意


從鑼鼓巷裏穿出一條胡同往西走,不知不覺到了後海。看見銀錠橋洞那裏堵著很多船,那麽小的橋洞,真不知這樣坐船有什麽樂趣,應該是看不見什麽風景吧。





走到後海北沿46號宋慶齡故居門口,因為老公沒進去過,花40元錢買了兩張門票,走進這個鬧中取靜的地方。

我們到的時間比較晚了,故居展覽大廳沒什麽參觀的人,隻看見幾個中學生模樣的工作人員。展覽大廳每天有定點講解,我們問今天還有沒有講解,他們說等一會兒就講。那個看上去大一點的男孩子告訴我們今天講解的學生都是新來的,請我們多包涵。第一個女孩子講開場白,緊張得很,語速飛快,大男孩不時提醒她要邊講邊指牆上的圖片。第二個女孩稍稍穩一點,不過也能看出是第一次。到第三部分是那個大男生講的就熟練多了。說實話聽他們講不如自己看圖片說明。講完後和大男生聊天,知道他們都是人大附中的學生誌願者,男孩是高中生,已經講熟了,那幾個女孩是初中的,今天是第一次講。

下麵的這段說明是從門票上抄錄下來的:

“這裏原是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的王府花園,與東側的建築群同為醇王府,後稱攝政王府。清康熙年間建明珠府第,乾隆年間易為和珅別院,嘉慶年間改為成王府,光緒十四年改為醇王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即計劃為宋慶齡在北京修建寓所,但她以國事為重,一再遜謝。後由周恩來總理親自籌劃,決定籍此舊王府花園,葺舊更新,新建一座仿古式兩層主樓。園內碧水回環,山石嶙峋,花木薈萃,芳草萋萋,庭堂典雅,亭閣玲瓏,長廊婉轉,樁景靈秀。宋慶齡自一九六三年喬遷於此,一直工作,學習和生活到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逝世。同年十月,由國家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同誌故居”,並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翌年五月二十九日起對外開放。”

80年代我來這裏參觀過,對宋慶齡使用的衛生間印象深刻,覺得比很多人家的房間還大。這次在小二樓裏參觀了臥室,小廚房,會議室等,那個令我記憶深刻的衛生間卻不開放了。

故居的菊花


展覽大廳的宋慶齡雕像


那個小二層樓是宋慶齡居住和辦公的地方,這邊的平房是會客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