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間

記點兒囉裏囉唆的流水賬,免得老了以後想不起來了
個人資料
正文

國內的私家車

(2009-05-17 19:53:44) 下一個
不清楚中國開始有私家車的準確時間。記得九十年代初我出國的時候,國內我認識的人裏還沒有人有私家車。

上大學時我們班有一次團組織活動是討論理想。一個同學說他的理想是將來能擁有一輛自己的汽車。當時這個說法是如此的不切實際,班裏沒一個同學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理想。那時剛剛進入80年代,就連這位同學自己可能也沒想到這個當時看來不可能的任務在幾年之後就被一些人完成了。最早完成這個任務的是那些出國較早的人們,那位有理想的同學也是其中之一。

剛到美國的留學生如果不是住在大學的附近,或者像紐約那樣的交通發達的城市,很多人都要馬上買車學車,要不然會感到寸步難行。我們這個中西部城市幾乎沒有什麽公共交通,單身學生一般住在離學校步行可以到的地方,買菜時大家結夥搭有車族的車。家屬一來一般就不好意思搭車了,所以我到美國後的第一周就和老公全力以赴買車,一個月以後我已經開著輛破手動車出去麵試工作了。見到我剛從國內來就開車到處跑的中國人都很吃驚,畢竟那時的人在國內都沒開過車。那時候學車的不論男女,絕大多數都是在國內沒有摸過方向盤的。

其實我那時每次要開車出去心裏都挺緊張的,可這是在美國生存的基本技能,豈能退縮。那時真希望美國能像中國一樣有發達的公共交通,這樣就不用每天開車出門了。

出國十年後我第一次回國,發現一些親戚朋友有了私家車,當時還挺佩服他們的。不過很快我就被北京街上堵車的現象弄怕了。那時經常要打車從我媽媽家到老公他們家去,當時西土城那邊正在修路,是為了迎接大運會的工程。每次出租車走到那一帶就停在那裏跳字,花了很多冤枉錢。後來意識到應該改一條路線走,可那時已經該回來了。

後來幾次回國發現路上堵車越來越嚴重,我也越來越不願意坐出租了。我自稱在北京十站以下的路我走路去,十站以上的路我坐公交車去。這話也許有些誇張,但我確實是能走路就走路,這樣再堵也堵不著我。

堵車嚴重肯定跟私家車太多脫不了幹係。要說北京現在的公共交通多發達呀,幾乎到哪兒都有直達車,乘車刷卡一次才4毛錢,真不明白那些人幹嗎要開私家車,這不是給北京添堵嗎?

想當初我們買私家車是萬不得已,我還羨慕國內的人不用開車。曾幾何時國內的人也開起了私家車,而且開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在滿是行人的路上開車的技術讓我十分佩服。我曾經為自己才來一個月就敢開車在美國的大街上跑而自豪過,可我卻沒有勇氣在北京的大街上開車。

我和我的初中同學很多年沒有聯係,去年終於聯係上了。去年十月我在北京參加了初中畢業37年來的第一次聚會。我是文革後北京市第一批高中生,當時一個班隻有6個上高中的名額,那些沒機會上高中的同學也極少有可能考上大學,所以我的初中同學大部分都是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很多同學初中畢業分配工作後就沒換過單位,有些人已經退休了。基於這個事實,我對他們的現狀沒有很高的期待。讓我吃驚的是聚會那天開車來的人很多,好像男同學隻有個別的不開車,女同學開車的也超過半數,還有些人有車當天沒開。國內到底有多少私家車咱心裏沒數,不過我中學同學開車的人數大約能說明一些問題。

奧運期間為了解決北京交通擁擠的問題實行了一段機動車單雙號的管製,那段時間交通狀況確實好了不少。不過聽說很多人為了能每天開車,就去買第二輛車,所以管製如果不取消,北京市民擁有的車輛又會增加很多。

關於國內應不應該發展私家車的問題已經討論了很多年,正方反方都有充分的理由。要發展汽車工業,中國人民自己也都想擁有一輛車。可中國人口那麽多,道路那麽擁擠,加上環境汙染的問題,中國其實是不適合發展私家車的。很多人住房條件還很差,在自己住處附近停車都很困難。聽說有些人每天開車上班光停車費就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加上汽油,保險,維修,養一輛車其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我以前曾經覺得養私家車也像圍城,沒車的想進來,有車的想出去。可看看國內現在越來越多的有車族,也許我的感覺是錯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