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856)
2009 (2525)
2010 (1684)
2011 (517)
2012 (336)
2014 (4)
數量之多,視域之廣,關注度之高,讓人不禁要問,孟祥青是誰?
孟祥青,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戰略研究所副所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執教30年,他密切關注國際風雲變幻,胸懷強烈憂患,忠誠履行使命,在課堂、在媒體上傾情為國家安全鼓與呼,一次次為我們撞響了憂患意識的警鍾。
“中國管轄麵積最大的城市是哪一個?”這是孟祥青在外出講學中的一次提問。
“上海!”“北京!”“武漢!”……
“三沙市!”這時,孟祥青輕點鼠標,大屏幕閃現出南中國海地圖,揭開了謎底。
伴隨著他的講述,海洋意識、海權意識深深烙在每個聽課者的心中。
“世界上哪一個國家鄰國最多?”由南海地圖換至中國版圖,孟祥青再次發問。“中國!”這一次沒等台下回答,孟祥青率先亮出答案,並給出這樣一組數據:中國的周邊國家有22個;世界上公開宣稱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有8個,4個在中國周邊;在中國周邊還有不少潛在的軍事衝突熱點……
眼中形勢胸中策。孟祥青大聲疾呼:“和平不等於安全。最應該有憂患意識的國家就是中國,最應該有憂患意識的軍隊是中國軍隊。我們常說居安思危,現在居危更要思危。”
居危思危!講學在聽眾心中引起震蕩、引發共鳴,也讓孟祥青愈發堅定了一個信念:軍事學者,不能關起門來做象牙塔裏的教書先生,必須關注國家安全的現實威脅。
孟祥青還把國防安全講台拓展到軍營、黨政機關、院校和研究機構,成為許多單位競相邀請的知名學者。某省上午邀請孟祥青作報告,下午就召開議軍會。省委書記開誠布公說:“省軍區提出的防空指揮係統建設一直議而不決,這回我們認識統一了,馬上辦!”
在中央電視台“講武堂”“今日關注”等欄目,孟祥青擁有大量“粉絲”。在涉及大國關係、地區熱點、周邊衝突等重大問題時,他的解讀往往會在第一時間發出,啟發人們對國家安全形勢正確認知。
多年來,孟祥青養成了兩個雷打不動的習慣:無論工作任務多麽繁重,每天早上他都要瀏覽一個小時網頁,晚上睡覺前必看一個小時的專業書籍。
早在2004年,孟祥青就敏銳地察覺到,國際局勢風起雲湧,非傳統安全從形式到內容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軍事鬥爭在非傳統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究竟如何?為此,他以《軍事鬥爭手段在非傳統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為題申請了學校年度課題,獲得翌年國防大學“十大創新觀點獎”,他也成為全軍最早完成“非戰爭軍事行動”課題的學者之一。統計數據表明:近年來,孟祥青獨立或參與完成各類課題70多項,為國家和軍隊有關部門獨立或參與撰寫政策谘詢報告50多份,一些建議進入高層決策。
翻閱國防大學教學計劃表,孟祥青的“臨時加課”次數名列榜首。今年9月1日淩晨1時,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可能對敘利亞采取軍事行動發表講話。再過十幾個小時,孟祥青將給國防大學進修學院聯合作戰指揮培訓班講授開學第一課:《國際戰略形勢和我國安全環境》。夜半時分,孟祥青連夜調整充實教案,趕製新課件,直到東方既白……
當天下午,孟祥青站在講台上,侃侃而談,條分縷析,把研究敘利亞危機的最新成果告訴將校學員。
“要給別人一雙慧眼,自己首先不能近視。”近幾年,國際核不擴散機製麵臨新的重大考驗,有媒體就中國關於“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對無核國家和無核地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提出質疑,希望孟祥青在媒體呼籲調整這一政策。
孟祥青堅決拒絕。他認為,我國的核威懾戰略不僅是政策問題,更是政治問題,它沒有過時,並且與我國和平發展的大戰略、積極防禦的國防戰略一脈相承,始終在國際社會占領著道義製高點。
2011年《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發布時,軍報刊登了3000多字的孟祥青訪談全文,並翻譯成3種外文向國際傳播。
今年教師節,孟祥青一舉捧回國防大學“學科學術帶頭人”“傑出中青年專家”等殊榮。掌聲散去,孟祥青平靜地說:“我最看重的還是從事國防教育滿30年這項榮譽。我所欣慰的是,30年來,我的教學生命始終與國家的改革開放、國防和軍隊的建設發展同頻共振。”